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年第5卷第5期

纵隔占位1例误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属纵隔罕见肿瘤,确诊困难,误诊率极高,最后确诊有赖于手术及病理,国内文献报道仅20余例。吉林油田职工医院20年中共发现可疑纵隔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其中经手术及病理证实1例,病人术后无局部复发及转移,现仍无瘤生存,现将其诊治经过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女,42岁,因发热、咳嗽......

点击显示 收起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属纵隔罕见肿瘤,确诊困难,误诊率极高,最后确诊有赖于手术及病理,国内文献报道仅20余例。吉林油田职工医院20年中共发现可疑纵隔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其中经手术及病理证实1例,病人术后无局部复发及转移,现仍无瘤生存,现将其诊治经过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42岁,因发热、咳嗽3个月,于2006年11月入院。患者3个月前咳嗽,咳少量白痰,无痰中带血及咯血,于我院门诊就诊。当时考虑支气管炎,并给予抗炎、止咳治疗5天,病情无好转,咳嗽加重,并出现午后低热,体温波动于37 ℃~37.6 ℃,伴有乏力及右背部疼痛。门诊行血常规检查:WBC 11.0×109/L;GR 93%;Hb 105 g/L;ESR 100 mm/第1小时;PPD试验(+) ;X线胸片右胸膜增厚,肺内无片状阴影。当时考虑肺内感染,不除外结核性胸膜炎,给予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15天,病情无好转,仍有午后低热及咳嗽,为进一步诊断及治疗收入院。

    入院后查体:右颈部1枚1.0 cm肿大淋巴结,双腹股沟数个肿大淋巴结,最大者直径0.5 cm,质中、无压痛,右肺叩诊呈浊音,双下肺可闻及细小水泡音。入院后,多次复查血常规,WBC 4.3~6.7×109/L;GR 64%~70%;Hb 69~100 g/L;ESR 100 mm/第1小时;多次尿潜血(+~+++),多次痰抗酸菌检查阳性;肺部CT:右肺上叶前段多个空洞及散在斑片影,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纤维支气管镜:右上叶前段管口充血、水肿管腔轻度狭窄。取病理结果为间质血管增生,血管内小团状细胞增生,考虑肺结核可能性大。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后,行抗结核试验治疗。给予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左氧氟沙星五联治疗。1周后,患者出现高热,体温40 ℃左右,咳嗽加重,并少量咯血,为鲜血,经止血治疗后好转。继续抗结核治疗。1个月后复查肺CT:肺渗出减少,空洞减小,纵隔肺门淋巴结较1个月前增大;右颈部淋巴结较入院时增大,直径约1.3 cm,行右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病理为淋巴细胞不典型增生,不除外外周T细胞淋巴瘤。入院后患者持续高热、咳嗽,并出现呼吸困难,渐出现颜面部水肿。复查肺CT:肺门纵隔肿块影增大,压迫上腔静脉,右主支气管内见软组织影,右上肺不张。再次行颈部淋巴结活检:病理不除外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故停用抗结核药物,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后,给予化疗药物(环磷酰胺800 mg d1、600 mg d8,长春地辛4 mg d1、d8,表   口柔比星50 mg d1、d8,博莱霉素15 mg d1,泼尼松50 mg/d),化疗3天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临床症状减轻,浅表淋巴结缩小。但1周后,患者再次高热,体温40 ℃左右,以午后及夜间为著,咳嗽、气短加重,再次复查肺CT,右上肺不张加重。请胸外科会诊后,转入胸外行开胸手术。术后病理上纵隔肺瘤、多形性纤维细胞瘤,肺组织慢性炎症。至此,患者诊断明确,为纵隔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阻塞性肺炎。术后给予化疗及抗炎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完全缓解,复查肺CT病灶消失。现患者仍处于完全缓解中。

    2  讨论

    纵隔恶性纤维细胞瘤为高度恶性软组织肿瘤,多发于四肢、躯干的深筋膜或骨骼肌以及腹膜后等处,复发率高,易出现转移,预后较差。原发于纵隔的纤维组织细胞瘤甚少,男、女均可发病,男女比例为3∶5,发病年龄16~81岁,中老年多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不易确诊,故误诊率极高,本病最后诊断有赖于病理检查。

    从本病例诊治过程中,体会如下:(1)对于临床经过复杂诊断困难病例,应尽可能取得病理或病原学方面依据。(2)对于病理检查诊断与临床经过不相符或多部位病理结果不一致时,应重新考虑诊断是否正确,并争取部位病理检查,以助诊断。(3)遵循纵隔占位病变鉴别诊断流程和诊断手段的选择。(4)原发于纵隔的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前诊断困难,应尽早行外科根治手术。


作者单位:138006 吉林松原,吉林油田职工医院呼吸内科

作者: 杨宇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