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年第5卷第9期

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再认识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临床常见,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脑缺血研究的深入,发现传统定义将症状持续24h为标准扩大了TIA的诊断范围,将一部分脑梗死误诊为TIA,造成诊断和治疗的延误。根据TIA新定义的观点,对TIA患者应尽早做诊断检查和开始治疗,TIA和脑梗死都是脑缺血的严重状态,须积极干预和治疗......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临床常见,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脑缺血研究的深入,发现传统定义将症状持续24 h为标准扩大了TIA的诊断范围,将一部分脑梗死误诊为TIA,造成诊断和治疗的延误。根据TIA新定义的观点,对TIA患者应尽早做诊断检查和开始治疗,TIA和脑梗死都是脑缺血的严重状态,须积极干预和治疗。本文综述了TIA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以期指导临床治疗。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病因 预后

    现代医学发展使人们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有了新的认识。本文仅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评估预后等简要综述。

    1  TIA的定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临床上极为常见,传统定义用24 h来区分TIA与脑梗死,即脑局灶性缺血产生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在24 h内完全消失。这一定义容易影响临床医生对TIA的治疗决策和预后判断。现代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表明,典型TIA症状持续时间一般为数分钟到1 h,若1次发作持续1~2 h以上可遗留神经损害。反复的TIA是脑卒中的先兆,是可干预的危险因素。2002年Albers等[1]提出TIA新的定义:TIA是短暂发作的神经功能障碍,由局灶性脑或视网膜缺血所致,症状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 h,并且没有急性梗死的证据。如果临床症状持续存在,并有与梗死相符的特征性影像学异常,则诊断为卒中。这一定义以是否存在组织学改变为依据,有利于临床医生及时进行评价及干预。

    2  TIA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

    2.1  危险因素  包括:(1)动脉硬化,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颈内大动脉硬化狭窄等;(2)心脏病,如心房颤动、瓣膜病变、卵圆孔未闭等;(3)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肥胖等代谢综合征;(4)年龄>65岁;(5)雌激素替代治疗;(6)吸烟;(7)过度饮酒;(8)体力运动过少;(9)其他。最近一次发作距离现在也是一个主要危险因素[2]。另外有学者发现高纤维蛋白血症、高C-反应蛋白水平也是TIA独立危险因素[3]。Kelly等的研究结果说明维生素B6水平降低也可能导致TIA发作[4]。

    2.2  发病机制  主要有:(1)微栓塞:栓子可来源于病变血管,也可来源于心脏,脱落的栓子随血流到达微血管并将其栓塞,但栓塞后的再通可使血流迅速恢复。(2)血流动力学改变:在血管本身病变狭窄的基础上,某些因素引起低血压,病变血管区域血流显著下降,从而出现TIA。(3)脑血管痉挛:脑血管痉挛是脑血液循环障碍的原因之一。临床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进性高血压、偏头痛发作等。(4)其他:血黏稠度增高(脱水、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高脂血症)、血液高凝状态、病理性血小板凝聚、糖尿病或低血糖等均可诱发TIA发作。近年来不少研究提示炎症参与了脑缺血的病理生理学的过程,继发炎症促进了脑缺血的进一步发展[5]。

    3  TIA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3.1  TIA的诊断  诊断TIA要明确:(1)是否为真正的TIA。患者如果具备突然起病、脑或视网膜的局灶性缺血症状、恢复完全、反复发作这5个特点,就可以作出TIA的临床诊断。(2)哪个血管系统发生缺血。一般认为颈内动脉系统引起的TIA多为颅外动脉或心源性微小栓塞所致,发生为脑梗死的危险性较大。最常见的症状为单瘫、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单眼视力障碍等。亦可出现同向偏盲及昏厥等。而椎基底动脉系统引起的TIA则多为血流动力学障碍所致,导致脑梗死者较少。主要表现为脑干、小脑、枕叶、颞叶及脊髓近端缺血。神经缺损症状常见为眩晕、眼震、站立或步态不稳、视物模糊或变形、视野缺损、复视、恶心或呕吐、听力下降、延髓性麻痹、交叉性瘫痪、轻偏瘫和双侧轻度瘫痪等。少数可有意识障碍或猝倒发作。(3)明确病因及发病机制。确定TIA的病因必须作以下检查:尿常规、血常规、血清生化、心电图、胸片、颈椎X线片等,头部CT及磁共振、心脏超声、颅动脉多普勒、脑血管造影等亦为不可缺少的检查项目[6]。

    3.2  鉴别诊断  本病临床表现具有突发性、反复性、短暂性和刻板性特点,诊断并不难。须与其他急性脑血管病和其他病因引起的眩晕、昏厥等鉴别。主要与以下疾病鉴别:偏头痛,癫痫发作,低血糖引起的昏厥、站立不稳,梅尼埃综合征,周期性瘫痪等。

    4  TIA的评估

    TIA症状持续时间是最具预后判断价值的一项指标。一般认为TIA持续时间越长,发生组织坏死的可能性越大,短期内发生卒中的几率越大。Johnston等[7]发现以下5个独立因素与3个月内再发卒中的高度危险密切有关:年龄>60岁、症状持续>10 min、有无力、语言障碍和糖尿病病史。

    TIA短期内发作的频度也具有预后判断价值,单一发作者预后要好于连续多次发作者,如患者首次就诊后24 h之内又发作2次或以上,或就诊前72 h之内发作3次或以上,即所谓的渐强型或频发型TIA,很容易演变成脑梗死[8]。

    TIA后发生卒中危险还与血管分布区有关,表现为一过性单眼黑蒙(TMB)的TIA,其早期和长期的卒中危险比表现为半球症状的TIA要低,对于仅有TMB而无半球症状的患者,TMB的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对同侧卒中的发生均无影响[9]。以往认为后循环系统TIA预后较好,然而有证据显示,前、后循环系统TIA的长期预后没有差别,而且后循环系统TIA早期卒中危险还要高于前循环[10]。其他具有预后判断价值的表现者包括:语言障碍、运动障碍和广泛的皮层症状[11]。Rothwell等[12]认为TIA后再发脑卒中的临床表现者包括:有半球症状的TIA或卒中史、间歇性跛行、年龄>75岁男性。

    TIA的影像学及脑血管超声亦具有判断预后的价值。Douglas等[13]指出颅脑CT发现新发梗死的TIA患者短期内发生卒中危险性高。动脉粥样斑块多见于TIA及卒中患者。Troye等[14]发现表面严重不规则斑块与卒中和TIA明显有关,而管腔外形和斑块的部位不能预测卒中的危险。还有学者认为颈动脉狭窄>50%的患者,颈总动脉僵硬度与卒中和TIA明显相关[15]。

    5  TIA的现代治疗

    急性脑缺血发作是一种内科急症。一过性症状并不能排除发生脑梗死的可能性。TIA新定义强调,当患者发生急性脑缺血症状时必须采取紧急行动。

    5.1  病因治疗  针对TIA的各种病因治疗,如调整血压,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颈椎病,纠正血液成分以及颈部活动过甚等。目的是预防脑卒中。

    5.2  抗血小板治疗  目前预防卒中或TIA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噻氯匹定和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其中阿司匹林是应用最广泛和最经济的抗血小板药,推荐剂量为50~325 mg/d。

    5.3  抗凝治疗  多数研究显示,抗凝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与TIA的预防作用并不好于抗血小板治疗,反而增加出血的危险。但对心源性TIA、脑栓塞,其血栓是以纤维蛋白为主构成,抗凝治疗仍为首选。服药期间必须监测凝血酶原时间。

    5.4  应用改善脑血流的药物  TIA发作时可早期静滴葡萄糖酐40(低分子葡萄糖酐),亦可用血管扩张药物,如罂粟碱、地巴唑等,还可用钙拮抗剂如尼莫地平、中成药如丹参等。

    5.5  手术及血管介入治疗  对证实颈动脉因动脉硬化斑块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者,特别是严重狭窄者(>75%)可考虑选择颈动脉内膜剥离术。

    6  预后

    未经治疗的TIA患者,约1/3缓解,1/3将反复发作,1/3发展为脑梗死。临床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中15%发病前有TIA,近50%卒中都发生在TIA后48 h内。因此必须积极治疗TIA。高龄体弱、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均影响预后,主要死亡原因系完全性脑卒中和心肌梗死。

【参考文献】
  1 Albers GW,Caplan LR,Easton JD,et al.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proposal for a new definition.N Engl J Med,2002,347(21):1713-1716.

2 Johnston SC,Gress DR,Browner WS,et al.Short-term prognosis after emergency department diagnosis of TIA.JAMA,2000,284(22):2901-2906.

3 田时雨,吴多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研究.新医学,2006,11(37):710-712.

4 Kelly MB,Shih MD,Kistler MD,et al.Low vitamin B6 but not homocysteine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stroke and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in the era of folic acid grain fortification.Stroke,2003,34:e51.

5 李长安,马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现代认识.医学综述,2007,2(13):306-308.

6 张晓琴,章军建.神经病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6:119-122.

7 Johnston SC,Gress DR,Browner WS,et al.Short-term prognosis after emergency department diagnosis of TIA.JAMA,2000,284(22):2901-2906.

8 Spengos K,Panas M,Tsivgoulis G,et al.Crescendo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 due to middle cerebral artery stenosis.Cerebrovasc Dis,2004,17(2-3):266-268.

9 Benavente O,Eliasziw M,Streifler JY,et al.Prognosis after transient monocular blindness associated with carotid-artery stenosis.N Engl J Med,2001,345(15):1084-1090.

10 Flossmann E,Rothwell PM.Prognosis of vertebrobasilar 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 and minor stroke.Brain,2003,126(9):1940-1954.

11 张慧,李继梅,王得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危险分层.中华内科杂志,2007,5(46):417-419.

12 Rothwell PM,Warlow CP.Timing of TIAs preceding stroke:time window for prevention is very short.Neurology,2005,64(5):817-820.

13 Douglas VC,Johnston CM,Elkins J,et al.Head computted tomography findings predict short-term stroke risk after transient ishemic attack.Stroke,2003,34(12):2894-2898.

14 Troyer A,Saloner D,Pan XM,et al.Major carotid plaque surface irregularities correlate with neurologic symptoms.J Vasc Surg,2002,35(4):741-747.

15 Dijk JM,Van der Graaf Y,Grobbee DE,et al.Carotid stiffness indicates risk of ischemic stroke and TIA in patients with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the SMART study.Stroke,2004,35(10):2258-2262.

(编辑:杨 熠)


作者单位:430010 湖北武汉,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医院内科

作者: 周一帆,王桂荷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