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年第5卷第9期

临床用血的几点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临床用血近年来,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输血医学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输血技术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全国各地输血发展很不平衡,许多临床医师对输血的观念还停留在人情血、安慰血、营养血的水平上,扭转这一现状还需输血科工作人员与临床医师间......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临床用血

    近年来,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输血医学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输血技术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全国各地输血发展很不平衡,许多临床医师对输血的观念还停留在“人情血”、“安慰血”、“营养血”的水平上,扭转这一现状还需输血科工作人员与临床医师间的沟通与交流,尤其是输血科工作人员更应加强学习,掌握过硬的知识来指导临床用血。

    1  必须严格掌握输血指征

    1.1  能不输血的尽可能不输  肝癌病人输血可加快死亡;据有关资料显示:2980例直肠癌调查发现,输全血复发率77%;1000例子宫癌、大肠癌调查发现,输血使感染率增加20%~30%;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输血可暂时提高血红蛋白,但加重患者代谢负担,从而加快其死亡。

    1.2  能少输血的不要多输血  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如果出血前血红蛋白是130 g/L,出血后血红蛋白是90 g/L,则不能输血,否则更容易出血。

    1.3  能输自体血不要输异体血  输自体血是安全的输血法,可以防止与输血相关传染病,预防输血不良反应,不会产生免疫抑制作用,同时保护了血液资源。

    1.4  能输成分血不输全血  白血病患者必须输成分血,成分输血提供针对性治疗,同时也提高了治疗效果,可节省血源,提高血液的使用效率。

    2  尽快更新输血比较“全”的旧观念

    目前血液保存袋均是针对红细胞而设计的,在4 ℃条件下只对红细胞有保存作用,对白细胞、血小板及凝血因子毫无保存作用,也就是说提倡成分输血,“缺什么补什么”才不至于造成血源浪费。通常情况下,血小板需要在(22±2)℃振荡条件下保存,才能发挥其止血效果。而4 ℃全血中的血小板12 h将丧失大部分活性,24 h 丧失全部活性;粒细胞是一种短命细胞,离体后很快丧失功能,4 ℃全血中粒细胞8 h则毫无治疗作用;凝血因子在4 ℃保存24 h的全血中,部分因子活性将丧失50%;所以说全血比较“全”的观念毫无科学依据。

    3  认为急性失血输全血的观念是错误的

    急性失血失去的是全血,但补充的全血并不全,不能代替失去的全血,况且,患者对血容量的耐受性最差,应尽快输液体而非全血,尤其不要立刻输血。有报道,失血患者大量输全血还可诱发DIC。在发达国家,晶体液或并用胶体液扩容加红细胞输注已是治疗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主要输血方案,值得借鉴。

    4  严格输血过程中的每一步骤

    贮血冰箱一定要替代家用冰箱:贮血冰箱不能断电,应有温度记录并定期校正、定期消毒。

    输血前必须由2名医护人员认真核对受血者姓名、住院名、血型、用血量等内容是否正确,检查输血袋有无破损,血液颜色是否正常,有无混浊絮状物等,确认无误后方可输入。

    输血前将血袋内容物轻轻混匀,血液内不得加入任何药物,如需加入药物,只能用生理盐水稀释。

    开始输注速度为20滴/min,观察10 min,如无不良不应,调整速度为40~60滴/min,但血小板输血以患者最大承受力尽快输注,粒细胞输注速度为慢。

    输血作为一门独立性学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血库工作人员,任重而道远。

     (编辑:宋  青)


作者单位:056002 河北邯郸,解放军第285医院检验

作者: 张瑞萍,王清泉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