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年第5卷第10期

心理健康教育程序的实施对自杀患者心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程序对自杀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将2006年住院自杀未遂的156名患者作为观察组,2005年住院自杀未遂的187名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用心理健康教育程序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心理健康方面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程序是对自杀轻生......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程序对自杀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将2006年住院自杀未遂的156名患者作为观察组,2005年住院自杀未遂的187名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用心理健康教育程序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心理健康方面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程序是对自杀轻生患者心理干预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程序 自杀患者 心理干预 应用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是由护士针对住院患者的生理、心理、文化和社会的适应能力而进行的一种健康教育,在护理领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程序,能充分体现现代护理体制的完整内涵。对自杀患者的心理干预要强调进行综合干预,提高个人人格的完整,家庭社会精神卫生知识的认识,获取社会各方的支持,对自杀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切合实际,灵活施教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一是计划的连续性,保证各阶段教育由浅入深,系统完整,防止断层脱节,二是内容的科学性,所以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程序应用于自杀患者的心理干预过程中,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对提高患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随机选择2006年1~11月在我院就诊的自杀未遂患者156例,其中男57例,年龄16~85岁,女99例,年龄16~74岁;其中农民103例,占66%;学生21例,占13%;老年(60岁以上)11例,占7%。对照组:随机选择2005年1~11月在我院就诊的自杀未遂患者187例,其中男63例,年龄13~79岁,女124例,年龄14~69岁;其中农民118例,占63%;学生29例,占15%;老年(60岁以上)15例,占8%;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职业、病情和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程序之前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第一次测量,作为前期数据。对照组患者入院后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程序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1.2.1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没有评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方向都无从把握,而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更科学、更有效反馈、指导下一步工作。(1)初步评估: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亲友的反复交谈,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家庭及个性特征、对疾病的认识、目前的困扰等基本情况。(2)进一步评估:对有文化的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做心理状态自我答卷调查,对年龄偏大、文化低的患者,护士按量表内容与患者作问答式调查,评估患者心理状态。

    1.2.2  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主要指护士在健康教育过程中通过积极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自杀轻生的患者,促使其疾病或适应不良得到改善。(1)满足轻生患者的合理需要:了解和分析他们的不同需要是心理健康教育要达到的首要目标。(2)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创造一个使自杀轻生患者康复的心理与物质的环境是作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3)消除不良情绪反应:发现轻生患者的不良情绪,及早地采取多种措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4)提高自杀轻生患者的适应能力:调动他们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扰、心理应激和心理危机,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心理卫生知识,学会自我平衡心态,调节情绪,使自己的心理标准能够符合我国目前几项心理健康标准:正常的智力;完整的人格;愉快的情绪;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的自我认识;心理特点能适合年龄特点。

    1.2.3  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根据自杀轻生患者的心理特征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1)标准心理教育计划以患者共性的心理问题为主,根据住院不同阶段的治疗、护理、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列出护士应进行教育的内容和施教方法。(2)个体心理教育计划:在标准心理教育计划基础上,根据每个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心理问题的症结,实施根据心理健康教育需求而制定的具体施教计划,它的突出特点是针对性强,目标明确,内容具体。

    1.2.4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1)针对共同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专题讲座: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详细介绍疾病的发生、发展、诱因、临床表现,治疗、康复训练及保健知识,使他们了解病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讲授心理健康的标准、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交往心理、爱情心理、求职心理、竞争心理、挫折心理、心理冲突、心理障碍等内容。(2)个别交谈:个别交谈要有明确目的,护士将个别交谈与暗示相结合效果更好,因为暗示是人们不加批判地接受一些动作、语言、观念或情境的影响导致自己的知觉、信念、判断、情感或行为方式改变的过程,积极的暗示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3)实施娱乐性活动:娱乐性是达到最大心理健康效应的重要因素,娱乐性活动使患者在运动中增进体能和身心健康,并有益于营造良好的群体氛围,促进人们相互了解、沟通。(4)学会一项松弛技术:通过有意识地使全身肌肉、精神放松,使身体各部分放松。这种建立在养生学基础上的松弛方法,让患者每日坚持做,能使患者感到全身轻松舒坦,同时也调整了内部气血阴阳的运行,使肌肉和神经放松,常可收到药物起不到的效果。(5)帮助患者寻求有效支持:对患者而言,最佳的心理康复莫过于拥有一个和谐的人际氛围,以广泛的社会关爱来唤醒自杀轻生患者对美好生活的眷恋,所以护士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直接面对患者,还要围绕着支持患者身心康复的所有环节来开展。比如护士教育患者的亲朋好友更多地体恤患者的处境,主动深入患者的内心世界,宽待患者时有发生的非理智行为。(6)教育患者要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无谓精神,直视人生,从新安排生活起居,在心中重新焕发起生命的活力,努力做到:①生活要有规律,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制定生活时间表;②经常坚持体育运动或力所能及的锻炼;③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增加生活的乐趣,体现自身价值;④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戒烟酒,多吃水果和蔬菜;⑤积极参加社会交往,建立新的社交圈子;⑥根据个人爱好,种花养鸟、练习书法、学习绘画、听音乐等可以起到陶冶情操,锻炼身心的良好作用。要使患者明确开朗的生活方式是维护身体健康的保证。激励患者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真正使患者以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姿态面对人生、面对社会。

    1.2.5  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1)在院期间护士充分利用每次接触患者的机会,如巡视、常规护理、操作、公休座谈会等时间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对患者的心理行为改变及时做出评价,然后对教育内容及时调查和修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后,将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教育方法、评价的效果记录在登记表上,护士长或主管护士再次对患者进行评估、教育、评价,直至患者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2)出院后采用电话回访的形式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对患者的心理行为改变及时做出评价。随时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问题,恢复健康心理。

    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程序后,再用SCL-90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第二次测量,作为后测数据。

    1.3  统计学方法  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

    2  结果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程序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SCL-90评定结果比较,见表1、表2,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程序前观察组与对照组SCL-90各因子均分和总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基本一致,说明观察组与对照组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程序后观察组SCL-90得分发生很大变化,除躯体化和精神病性外,其他都低于对照组,提示心理健康教育程序的应用使自杀轻生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实施心理健康程序前后观察组SCL-90评定结果比较,见表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人际敏感、焦虑和强迫症状3项因子降低非常显著。表1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程序前观察组与对照组SCL-90各因子分比较 表2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程序后观察组与对照组SCL-90各因子分比较 表3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程序前后观察组SCL-90各因子分比较

    3  讨论

    本文对156例自杀轻生患者应用了心理健康教育程序进行心理干预,结果表明心理健康教育程序的应用是治疗轻生患者中的一个不可缺少部分,是重要的心理治疗手段,心理干预效果首先表现在消除人际敏感上,观察组人际敏感得分从(1.97±0.56)分到(1.71±0.48)分,差异显著,自杀患者性格原因社会交往少,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交恐惧心理。针对这一特点,教育他们社交的重要意义,交往问题的克服和交往能力的培养,开展一些有趣的交往活动,让他们在参与过程中得到锻炼,逐渐消除人际敏感;其次是减轻焦虑,自杀患者的自杀原因不相同,但大部分都有焦虑心理,及时进行教育,调整生活方式,适应家庭,适应社会。通过心理干预焦虑得分从(1.72±0.43)分降到(1.47±0.43),差异显著。第三,自杀的患者普遍存在着强迫症状,观察组强迫症状得分从(1.95±0.49)分降到(1.65±0.46)分,差异显著。强迫症状形成的原因很多,但对自杀患者来说主要是由完美主义倾向造成的,在心理健康教育程序中特别注意帮助自杀患者改变完美主义倾向,学会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过分追求十全十美,既接受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容纳别人的缺点和短处,从而克服完美主义导致的强迫症状,实验证明方法有效。

    3.1  对于学生自杀患者,首先要稳定其情绪,每个患者自身的根源和动机不同  患者初期拒绝回答一切问题,沉默不语,所以护士首先给予患者同情和关心,在提高优质服务的同时,婉转讲述自杀行为对其所造成的危害,让其内心对错误的举动和后果感到紧张、害怕、不安,以致开口询问自己的情况,因为大多数学生自杀并无死亡真意或仅仅是一时冲动以引起家人注意。这时护士应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掌握患者自杀原因,及时采取保护措施,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当患者询问或内心痛苦时,要专心聆听,眼神注视他,并用手拍拍其肩头或替他擦拭眼泪。通过安慰与关心,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程序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和处理生活中的事件,使他们懂得“生命至高无上”,培养他们“珍惜生命和健康”的意识,引导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保持心胸宽阔,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社会、面对人生。

    3.2  老年人在健康、心理、社会、经济等多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组织和功能都有较大的损耗,根据老年人丧失心理、自尊心理、孤独心理、自卑心理、担心顾虑心理对他们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程序进行心理干预,提高患者地位,增加人文关怀,护士与患者交流时音调不宜过高,频率不宜过快,柔和悦耳的交谈有利于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面带微笑、表情自然,使患者有愉快感和安全感,鼓励他们树立人老心不老的观念,适应角色转换,对年轻人要宽宏包容,愉快相处。发挥自身的潜能和特长,充实生活内容,为社会和家庭发挥余热,实现自身价值。使他们真正享受到夕阳无限好,多姿在黄昏。

    3.3  农民自杀轻生的主要原因是夫妻矛盾、婆媳不和、邻里纠纷等  护士要用亲切诚恳的语言,使患者产生信赖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他们的愤怒情绪得到发泄,转移矛盾心理,指导患者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不畏惧、不回避,积极应对,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家庭和社会的支持,缓解心理压力。有患者因医疗造成家庭经济拮据,感到自责内疚,因厌世害怕别人非议,不敢面对社会,护士要协调社区各方面关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取得家属配合,使患者调整不良心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心理健康教育程序贯穿整个护理过程中,是动态连续的整体系统反馈,各环节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并在不断评估、计划、实施、评价的循环中准确把握自杀轻生患者心理,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目的。

 


作者单位:163001 黑龙江大庆,大庆油田总医院外妇总支部

作者: 姜成尧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