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8年第6卷第4期

严重多发伤的抢救治疗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结合病例讨论严重多发伤的抢救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ISS16~50分的严重多发伤48例。均多部位骨折,达3~20处,次为脑、胸、腹部严重损伤。结果经积极抢救无一例出现器官功能不全,全部抢救成功。...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结合病例讨论严重多发伤的抢救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ISS 16~50分的严重多发伤48例。均多部位骨折,达3~20处,次为脑、胸、腹部严重损伤。结果 经积极抢救无一例出现器官功能不全,全部抢救成功。结论 正确判断伤情,了解受伤经过有助于诊断。正确处理各部位的损伤关系,纠正休克去除病因的同时开始预防感染,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及时的补充电解质及碱性药物,可早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休克与脑损伤并存时就先纠正休克并以胶体液为主,休克一旦纠正,即处理脑损伤。休克合并肺损伤应尽量避免超量补液,以防引起肺水肿导致ARDS的可能。

【关键词】  严重多发伤;休克;脑挫裂伤;抢救;多发骨折

    严重多发伤常常危及生命,治疗中往往会出现多器官功能不全,其死亡率可达100%[1]。我院近10年来抢救ISS 16~50分的严重多发伤48例,无一例出现器官功能不全,全部抢救成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24例,女24例,年龄18~50岁,平均33岁。致伤原因:车祸伤42例,其中骑摩托与汽车相撞12例,骑自行车与汽车相撞24例,轿车撞树6例;挤压伤6例。受伤至入院时间:1 h内18例,5 h 24例,10 h 6例。入院手术时间0.5~2 h 42例,2~10 h 6例。住院时间5~92天,平均62天。

    1.2  患者入院时情况  46例患者入院时均重度休克,最低血压0,最高血压30/10 mm Hg。估计内外失血量最少在2000 ml,最多者达4500 ml。受伤部位最少者5处,最多达13处。48例患者都有多部位骨折,最少3处,最多20处骨折,其中颅骨骨折6例,肋骨骨折24例168处,并发血气胸12例,肩胛骨粉碎骨折12例,锁骨骨折6例,肱骨骨折18例24处,尺桡骨骨折12例25处,腰椎骨折18例28处,4例并截瘫,骨盆骨折18例48处,股骨骨折12例18处,开放性骨折24例30处,粉碎性骨折48例78处。脑挫裂伤24例,昏迷时间最短1 h,最长5天。有腹腔内脏破裂的24例,12例并脑挫裂伤,脾破裂12例,肝破裂6例,空肠断裂6例,肠系膜广泛撕裂伤12例。有肺、肝、肾、胃肠、膀胱挫伤24例,其中6例肺挫伤后肺不张。广泛软组织挫伤36例。入院时呈昏迷状态24例。

    1.3  治疗方法及结果  48例患者入院后均立即输新鲜血1000~3000 ml,平衡液2000~4000 ml,同时给予大剂量广谱抗生素、止血剂、地塞米松、碱性药物及20%甘露醇静滴,给低潮度大流量吸氧,辅助呼吸等。脑损伤严重纠正休克以胶体液为主。有肺挫伤的患者开始就注意避免超量补液。血气胸的12例立即行胸腔闭式引流。同时进行手术准备,立即清体表伤口,减少出血量,妥善固定四肢长骨骨折。24例昏迷患者行腹腔穿刺,均抽出不凝血,血压回升至75/50 mm Hg后立即行剖腹探查。结果6例脾破裂行脾切除。6例脾破裂切除后探见空肠断裂,广泛肠系膜、结肠系膜撕裂,行一期空肠端端吻合,肠系膜、结肠系膜修补。6例肝破裂1~2处分别为长5~7 cm,深2.5~3 cm,予以修补。6例广泛肠系膜撕裂,巨大腹膜后血肿,右肾、肝、胃、肠、膀胱挫伤,行肠系膜修补术。24例腹腔内吸出积血1500~4200 ml,术中输血1000~4000 ml,24例开放骨折患者给予止血措施抗休克血压平稳后行清创骨折内固定,其中6例合并脾破裂。以上42例患者急症手术后休克得到控制,予以密切观察,住监护室,每日查血常规、血生化、肝功、肾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腹部手术患者及胃肠挫伤者给予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术后1~5天开始进食,2~7天病情开始稳定,闭合骨折行内固定术。1例脑挫裂伤并L2骨折,右股骨上段粉碎骨折,内外踝骨折,广泛软组织挫裂伤患者,抗休克治疗2天后血压平稳,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6例肺挫裂伤合并右肺不张患者系痰液黏稠无法咳出,阻塞右肺气管所致,经多方治疗5天后以支气管镜吸出黏稠痰70 ml而缓解。本组患者无一例发生感染和出现多器官功能不全及其他严重并发症。

    2  讨论

    2.1  正确判断严重多发伤伤情  从本组病例可以看出,严重多发伤最常见的原因是交通事故伤,其损伤机制复杂,因此了解车型、车速、撞击部位、车内人员位置、有无保护措施等尤为重要。本组12例骑摩托与汽车相撞者均无头盔,且车速都很快,所以损伤严重,除有重度脑挫伤外,均有胸、腹部严重损伤和多发骨折。6例轿车撞树车速100 km/h,其中一例5人均重伤,该例患者因睡觉毫无准备,碰撞挤压最重,导致重度脑挫裂伤,右头面部广泛挫裂伤,肠系膜、结肠系膜广泛撕裂伤,肝、肾、胃肠、膀胱广泛挫伤并血肿,右腹膜后巨大血肿,左肩胛骨粉碎骨折,左锁骨骨折,左尺骨骨折,骨盆双耻骨、坐骨支骨折,左髂骨骨折等10余处严重损伤。了解这些情况后,18例患者在处理上保证了及时准确,挽救了生命。

    多发伤最常见的损伤部位为四肢骨折及颅脑伤,其次为胸部及腹部。骨折的诊断一般不难,且很少导致死亡。但颅脑及胸腹部的损伤有时不易很快被发现,其症状体征易互相掩盖[2]。如颅脑损伤有颅内高压时,失血性休克的脉率和血压等指标会受影响,在颅内高压时使用脱水剂,每小时的尿量及血细胞比容可出现正常的假象。因此,处理这类患者,在积极抗休克、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全面查体尤为重要,检查患者神志,头部有无伤痕,瞳孔大小,对光反射如何,可以了解患者有无颅脑损伤。仔细认真的胸部检查可以早期发现有无肋骨骨折、血气胸,本组12例经检查气管移位,胸前叩鼓音、后背叩实音(患者平卧)呼吸音消失,立即床旁拍片证实为血气胸而得以及时处理。对昏迷患者除常规腹部检查外,应反复腹穿,以确定有无内脏破裂发生,本组24例均是在患者神志不清的情况下腹穿抽出不凝血而确定诊断的。

    2.2  注重各部位损伤在处理上的关系  肢体骨关节损伤早期一般不会威胁生命,可以妥善固定后紧急处理致命伤,但开放骨折应在手术处理其他致命伤同时,如伤员一般情况许可同时手术治疗,以减少进一步损伤。闭合骨折也应在伤员其他部位伤经手术处理后,如生命体征稳定条件允许早期手术复位固定,以防止脂肪栓塞和ARDS的发生,便于术后护理减少并发症。本组42例急症手术的患者在术后2~7天病情稳定后即行骨折内固定术,无一例发生并发症。

    对于伴有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患者,在处理上既要重视颅脑损伤的积极处理,又不要延误胸腹部伤的探查机会。经初步检查认为颅脑损伤暂不致命时,应立即手术治疗胸腹部损伤,一旦出血停止,休克得到纠正,马上行头部CT检查,进一步处理颅脑损伤。本组12例脑挫裂伤患者均在剖腹探查切除破碎脾及修补撕裂的肠系膜后行CT检查确诊的。但如果患者有脑疝可能时,则应在抗休克治疗的同时做头部CT,手术则同时进行,以防加剧脑水肿和脑缺氧出现脑疝。

    多发伤中胸腹多发伤也不少见,胸部伤送到医院的多为肋骨骨折及血气胸。合并心脏及大血管损伤的,由于我国急救网络的不健全,院前急救不及时,送到医院的时间偏长,往往死于现场或途中。因此除无血气胸的肋骨骨折外,在建立快速静脉通道输血输液抗休克的同时即可行胸腔闭式引流,以便观察出血量并保证麻醉及其他部位手术的进行。本组1例左肩胛骨粉碎骨折,左4~6肋骨骨折,左侧血气胸,肝破裂,失血性休克,脑挫裂伤,即在纠正休克同时进行左胸腔闭式引流后剖腹探查的,在术后3天行左肩胛骨切开复位内固定。

    2.3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严重多发伤创伤严重,伴以出血,休克发生率极高,本组48例均伴重度休克,因此积极抢救休克是首要措施。伴随休克的纠正,原发病的去除,相继而来的严重并发症是感染、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脂肪栓塞综合征、ARDS等,而这些并发症又是造成多器官功能不全而使抢救不成功的关键。早期大剂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是防止感染必不可少的,应在抗休克治疗的同时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发生。本组48例均在一入院即给予大剂量广谱抗生素,无一例发生感染。抗休克早期我们即给予大剂量地塞米松,因为糖皮质激素能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少自由基的生成,改善组织代谢,纠正局部酸中毒,稳定细胞膜离子通道,促进Ca2+外流[3]。防止由于骨折引起的严重并发症脂肪栓塞综合征[4]。入院早期给予碱性药物,是防止代谢性酸中毒的重要手段。同时手术后监测血生化改变。及时补充电解质,是预防电解质紊乱必不可少的。对于颅脑损伤有颅内压增高及脑水肿的患者,应以先纠正休克为主,因为这时脑与其他脏器一样处于低灌注状态,待失血制止,血流动力稳定时再用脱水剂。而颅脑损伤严重颅内压力高时尽量用胶体液纠正休克。对伴有肺挫伤的患者大量输入液体有引起肺水肿导致ARDS的可能,我们尽量避免超量补液,尽可能利用监测手段,一旦休克纠正立即严格控制补液量,并给予适量利尿剂。

 

【参考文献】
  1 王爱民,蒋祖言,彭学良,等.多发骨折内出血后MODS抢救成功.中华创伤杂志,1995,11:307.

2 陈维庭.严重多发伤诊治中的几个问题.中华创伤杂志,1995,11:297.

3 段天保,朱庆仑.急诊抢救重度创伤性休克157例分析.中华创伤杂志,1995,11:177.

4 张佰勋,滕青山,马承宣,等.地塞米松对脂肪栓塞综合征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华创伤杂志,1995,11:205.


作者单位:253009 山东德州,中国水电十三局医院

作者: 李风志,窦立龙,靳银昌,张兴镇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