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8年第6卷第6期

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imer,D-D)含量变化,并观察二者水平变化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法国stago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和ReaderⅡ金标定量分析仪对60例不同组别肺癌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浆Fib和D-D水平检测。结果初治组和难治转移组血浆Fib和D-D含量......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imer,D-D)含量变化,并观察二者水平变化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法国stago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和ReaderⅡ金标定量分析仪对60例不同组别肺癌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浆Fib和D-D水平检测。结果 初治组和难治转移组血浆Fib和D-D含量明显升高,治疗缓解组较初治组和难治转移组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 血浆Fib和D-D含量变化与肺癌病情的严重程度、疗效及预后发展显著相关,其检测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敏感性高,可作为临床疗效评估及判断预后的十分有意义的指标。

【关键词】  肺癌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是凝血和纤溶系统的两个常用指标。Fib即凝血因子Ⅰ,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是凝血过程中的主要蛋白;血浆D-D是继发性纤溶的特异性指标,其增高可作为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肺癌与血栓性疾病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肺癌患者可出现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异常,本文检测了60例不同组别肺癌患者血浆Fib和D-D含量,以探讨其在病情发展、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肺癌患者为天津市人民医院2004年6月~2007年2月所收治,均经病理及CT检查确诊,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32~68岁,平均49岁。分别将其分为三组:(1)初治组:明确诊断后1周内,在患者未接受任何治疗前采集血液样本。(2)难治转移组:在经过手术或放、化疗后出现复发或转移(经病理及CT检查确诊)的患者再入院时,采集血液样本。(3)治疗缓解组:在经过手术或放、化疗后,复诊时未发现复发或转移时采集血液样本。对照组30例,来自我院体检健康人群,男16例,女14例,年龄24~48岁,平均35岁。
   
    1.2  样本采集  109 mmol/L枸橼酸钠抗凝全血1.8 ml,严格抗凝剂与全血比例为1∶9(采用湖北金杏公司生产的一次性真空采血管),充分混匀,无凝块,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浆,2 h内检测完毕。
   
    1.3  仪器与试剂
   
    1.3.1  仪器  纤维蛋白原采用法国stago全自动凝血分析仪;D-二聚体采用挪威ReaderⅡ金标定量分析仪。
   
    1.3.2  试剂  试剂、标准品及质控品均采用仪器配套进口原装试剂,Fib购自法国stago公司,D-D购自挪威Axis-Shield Poc As。
   
    1.4  方法
   
    1.4.1  Fib检测方法  可凝固蛋白法,每批试验均带高、低值两种质控品,结果在控。
   
    1.4.2  D-D检测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胶体金方法,将血浆加入检测卡孔内,样品被吸入,D-D吸附在包被D-D单克隆抗体的膜中,然后加入D-D单克隆抗体与胶体金耦联物,膜中D-D与抗体-胶体金耦联物发生结合反应,2min内检测膜出现不同红色。使用Nyco Card Reader小型读数仪判读。仪器定期校准,每批试验同时带质控品,结果在控。
   
    1.5  统计学方法  配对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2  结果
   
       肺癌初治组和难治转移组血浆Fib和D-D含量明显升高,初治组Fib和D-D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值分别为5.89和30.22,P均<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难治转移组Fib和D-D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值分别为7.92和37.76,P均<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缓解组较初治组和难治转移组Fib和D-D含量有所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t值分别为3.46和16.05,P均<0.01。治疗缓解组与初治组Fib含量进行比较,t值为2.4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D-D含量进行比较,t值为11.14,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缓解组与难治转移组Fib和D-D含量分别进行比较,t值分别为4.36和21.42,P均<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1  肺癌患者血浆Fib和D-D含量测定结果 注:Fib参考范围:2~4 g/L;D-D<0.3 mg/L,为阴性;初治组和难治转移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治疗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治疗缓解组与初治组比较,Fib为★P<0.05,D-D为★P<0.01。治疗缓解组与难治转移组比较,P<0.01
   
    3  讨论

   
       D-D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形成的特异性降解产物,是反映凝血及纤溶活化的分子标志物,故可作为血栓形成的明确标志及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的鉴别指标。D-D在多种疾病如:心脑血管病、肺部疾患、恶性肿瘤等均可升高[1]。恶性肿瘤常常并发出血、血栓甚至DIC,D-D作为诊断DIC和新鲜血栓的敏感指标,近年来,引起国内外医学专家的广泛关注,王明山等[2]报道75例肺癌患者D-D水平较正常人显著升高。韦继明等[3]报道17例肺癌患者放疗后D-D含量低于放疗前。凝血-纤溶异常在肿瘤生长、扩散中起重要作用,其机制较为复杂。有研究表明,血浆D-D含量与病程进展有关,与肿瘤的分期、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4]。
   
       实验结果显示,肺癌初治组和难治转移组血浆D-D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其原因主要是肿瘤细胞具有较高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导致局部纤维蛋白的溶解。治疗缓解后,D-D含量有所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说明肺癌患者本身存在出、凝血机制的紊乱及DIC前状态,经治疗缓解时,这种紊乱得到纠正,D-D水平下降。难治转移组患者血浆D-D含量明显升高,说明随病情进展肺癌患者体内的高凝状态加重,继发性纤溶活性进一步亢进,进而易发生DIC、肺栓塞。
   
       Fib是凝血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是肝脏合成的一种糖蛋白。近几年研究显示,恶性肿瘤患者Fib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实验结果可见,肺癌初治组和难治转移组血浆Fib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P均<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缓解组有所下降,提示在肿瘤快速生长和转移时Fib水平增高,随着手术或放化疗肿瘤的切除或缩小,体内促凝血及促纤溶因素减弱,纤溶系统逐渐恢复正常。有研究显示[5],Fib及其降解产物在患癌时增高,可增强血小板对癌细胞的黏附,从而利于癌细胞转移,故此肺癌患者放、化疗过程中,对其血浆Fib水平进行动态检测,其由高到低可作为肿瘤受到控制的一个信号。而Fib水平继续升高往往预示着肿瘤有转移的倾向。
   
       实验结果表明,肺癌患者血浆Fib和D-D水平均升高且与肿瘤的转移、治疗密切相关。说明肺癌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明显改变,易发生转移,病情重、预后差。经治疗后病情缓解、无转移者,血浆Fib和D-D含量下降,说明凝血和纤溶系统逐渐恢复正常。综上所述,对肺癌患者联合进行血浆Fib和D-D含量动态检测,对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疗效评估及预后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海晨,沈博,宋云霄,等.850例脑血管病D-二聚体、FBG和APTT水平差异及临床意义.中国实用医学研究杂志,2005,4(2):149-151.

2 王明山,陈晓东,陈少贤.肺癌患者血小板功能及血浆D-二聚体的测定.临床检验杂志,1997,15(4):224-226.

3 韦继明,支立民,邵慧珍,等.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VWF、Ag、Fn、Fg的检测及临床意义.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5,10(1):47-48.

4 黄媛,陈建魁,金欣,等.肺癌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临床检验杂志,2005,23(4):296-297.

5 朱武凌,范秉琳.肝癌患者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及其原因分析.中华血液学杂志,2004,25(3):180.


作者单位:300121 天津,天津市人民医院

作者: 董万军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