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16期实验研究

脑梗通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大鼠血D-dimer的影响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血浆D-二聚体(D-D、dimer)的变化及脑梗通对D-D表达的影响,以探讨脑梗通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血管内拴线阻断法建立右侧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MCAO)模型,采用免疫过滤法测定D-D表达。结果大鼠MCAO后D-D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而脑梗通组的两时相D-D含......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血浆D-二聚体(D-D、dimer)的变化及脑梗通对D-D表达的影响,以探讨脑梗通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血管内拴线阻断法建立右侧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MCAO)模型,采用免疫过滤法测定D-D表达。结果 大鼠MCAO后D-D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而脑梗通组的两时相D-D含量都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并且在24h时相D-D含量接近正常组。结论 脑梗通能有效抑制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后的高凝状态,可能是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重要药理机制之一。 

  既往研究发现脑血栓发病后,有持续存在的血液高凝状态及继发纤溶性增强 [1,2]  。D-二聚体(D-D、dimer)是血栓在纤溶酶作用下交联蛋白降解而成的特异产物,其水平的增高反映了继发纤溶活性增加,在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  。本实验通过对预给药大鼠建立脑缺血模型后,测定不同时相血浆D-D含量变化,从凝血-纤溶角度来探讨中药复方“脑梗通”对急性脑缺血的治疗或预保护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动物分组及处理 Wister二级雄性大鼠(中国生物制品鉴定所提供)56只,体重250~350g,喂饲基础饲料,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剂量为每天ml/100g)、脑梗通组(给予脑梗通口服液,由本院药学制剂室提供,将临床用量按体表面积折算成大鼠等效剂量为每天1ml/100g)、对照组(给予用生理盐水调制的活血通脉胶囊,山西忻州市云中制药厂生产,将临床用量按体表面积折算成等效剂量为每天0.02g/100g)。模型组、脑梗通组、对照组每组再分为脑缺血后4h和24h两组,每组各8只大鼠。以上各组大鼠除正常组外,均按每日剂量要求分上、下午两次灌胃,连续5天后进行造模。
   
  1.2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建立 采用血管内栓线阻断法 [3]  ,阻断右侧大脑中动脉,形成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MCAO)模型。
   
  1.3 观察指标和检测方法 大鼠分别于造模后4h、24h后断头取血,正常组直接断头取血,按9:1比例与0.109mol/l枸橼酸钠混匀离心,取上层血浆分装,-20℃冻存待检。观察大鼠MCAO后4h、24h不同时相、不同药物血浆D-D含量变化。D-D的测定采用免疫过滤方法(挪威Nycomed公司Nycocard D-D试剂盒) [1]  。
   
  1.4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均以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不同时相D-D含量变化脑梗通对D-D含量的影响(见表1)。
   
  由表1可见,大鼠MCAO后D-D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而脑梗通组的两时相D-D含量都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并且在24h时相D-D含量接近正常组。对照组无上述规律性变化。
    
  表1 各组脑缺血后不同时相血浆D-D含量 (X±s)(略)
     
  注:与正常组比较, ˇ P<0.05;与模型组比较, △ P<0.05

  3 讨论

  本实验研究表明大鼠在MACO后4h、24h时相各D-D含量均明显增高,其原因主要是血管内栓线可直接使血管壁损伤和血液凝固机制被激活,是血栓发生和发展的病理基础,在因子ⅩⅢα作用下交联成稳定纤维蛋白,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降解过程中,逐步生成降解产物D-D。D-D水平的增高反应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可作为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
   
  脑梗通是由水蛭、大黄、川芎、天麻等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涤痰通腑、活血通络作用,临床用于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疗效 [4]  。从药物的药理药化分析:水蛭的主要成分水蛭素是较强的凝血酶特效抑制剂,可抑制凝血因子Ⅴ、Ⅶ、Ⅷ及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并能使凝血酶与血小板解离,而且有明显的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大黄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可抑制TXB 2 合成,降低TXB 2 与6-keto-PGF 1α 比值而对实验性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5]  ;川芎有抑制血管痉挛,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溶解红血栓,激活纤溶酶原,降低血粘度,改善血流变性的作用 [6]  。实验结果显示脑梗通组在大鼠MCAO后4h时相D-D含量低于模型组,24h时相D-D含量接近正常组,我们分析可能与药物干预凝血纤溶系统失衡或阻断内源纤溶系统激活有关,说明脑梗通能有效抑制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后的高凝状态,从而改善脑灌注。现代医学认为引起脑梗死的根本原因是供应脑部血液的颅内动脉闭塞性病变而未获得及时充足的侧支循起环所致。而血小板聚集凝血功能亢进及血小板因子活化、纤溶活性受损均参与血栓形成过程 [7]  。本实验的D-D的动态变化说明早期干预治疗对防止发生不可逆脑缺血病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脑梗通对D-D的影响可能是其临床上治疗急性脑梗塞取效的作用机制之一。

  参考文献
    
  1 张学勤,左大鹏,王秋萍,等.急性脑卒中血浆纤溶状态的动态观察.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7,14(1):16-17.
   
  2 王建.D-二聚体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6,4(2):74-76.
   
  3 李胜.大鼠大脑中动脉区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国外医学·脑血管    疾病分册,1998,(1):36.

  4 黄柳华,李求兵,张树益,等.脑梗通1、2口服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塞142例临床观察.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4):319-320.
   
  5 黄泰康.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267.
   
  6 王鸿翔.从血流变学角度探讨川芎嗪治疗脑血栓形成机理.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86,21(2):153.
   
  7 芮德源主编脑血管病的基础与临床,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267 300.

  作者单位:100029北京中日友好医院

作者: 李天庆 2005-8-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