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8年第6卷第8期

腮腺导管瘘11例病因与治疗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对腮腺导管瘘的病因与治疗进行分析。方法对11例腮腺导管瘘患者从临床表现、B超检查、合并症、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随访10例中有2例行腮腺造影检查显示导管吻合处通畅,造影剂无外漏,腺内分支导管、腺泡显示良好。结论腮腺导管损伤宜尽早施行手术。...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对腮腺导管瘘的病因与治疗进行分析。方法 对11例腮腺导管瘘患者从临床表现、B超检查、合并症、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10例中有2例行腮腺造影检查显示导管吻合处通畅,造影剂无外漏,腺内分支导管、腺泡显示良好;2例因故失访。结论 腮腺导管损伤宜尽早施行手术。对腮腺导管瘘患者采用断端吻合术或面前静脉移植修复术,术后导管通畅,腮腺分泌功能正常;腮腺导管部分断裂者,经局部加压包扎,口服阿托品等治疗后,疗效满意。

【关键词】  腮腺导管瘘 病因 治疗

  腮腺导管位于面颊部皮下,位置表浅。面颊部外伤时易伤及腮腺导管,导管损伤后如未能及时治疗,可形成涎瘘。现就我科收治的11例腮腺导管损伤的病例,从病因及治疗方面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导管瘘均系外伤所致,刀砍伤8例,交通事故伤2例,玻璃切割伤1例。损伤部位:腺体段1例,咀嚼肌段8例,颊肌段2例。导管完全性损伤9例,导管部分裂伤2例,其中6例合并面神经分支损伤,1例合并颧弓骨折。伤后就诊时间最长21天,最短20 min。本组11例中,男9例,女2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15岁,20~30岁7例,占63.6%,左侧腮腺7例,右侧4例。

    1.2  临床表现  本组11例中8例来院就诊时表现为局部肿胀,扪诊有波动感,穿刺为淡黄色液体;3例表现为面颊部瘢痕处小漏口,并有少量清亮液体从瘘口中流出。所有病例挤压腮腺区,导管口均无涎液流出。

    1.3  造影检查  11例患者造影检查均表现为主导管部分显影、腺体及分支导管不显影,其中2例见面颊部软组织内造影药池;1例有造影剂从导管断裂处流出面颊部。

    1.4  B超检查  11例中有5例行B超检查,结果显示:腮腺内未见特别积液,腮腺主导管轻度扩张,咀嚼肌肌层及腮腺内及耳屏前区分别见散在的不规则液性暗区,内无彩色血流显示。

    1.5  合并症  11例有6例合并面神经分支损伤,其中2例为单纯颊支损伤,表现为鼻唇沟变浅、鼓腮漏气、口角下垂;4例合并颧颞支及下颌缘支损伤,除上述症状外,另有眼睑闭合不全、额纹变浅、下唇歪斜等。

    1.6  治疗方法  腮腺导管损伤缺损较少者,可行导管端端吻合术,如缺损较长则行自体静脉移植术;损伤部位接近口腔可行导管改道术。本组8例行导管端端吻合术,在局麻下沿面部瘢痕处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小心分离达唾液滞留腔,以腮腺导管投影为标志寻找导管近心端,并循其解剖关系将断端显露,同时挤压腮腺见有少许涎液分泌即可确认;然后自口内腮腺导管开口处插入探针,探至导管远端断离处,切除管口周围瘢痕组织,暴露远心端管口,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管腔,由远心端插入一硅胶管,经口内腮腺导管口引出,然后将硅胶管由断端处插入近心端导管口内,在腮腺导管开口处缝合一针固定,并将胶管引出口外用胶布固定于口角处。如导管缺损较长,可用自体静脉移植修复缺损。术后1周拆除皮肤缝线,2周拆除硅胶管。1例患者在全麻下行耳屏前“S”形切口,切开腮腺浅筋膜分离腮腺前缘寻找腮腺导管,术中见导管断端接近腺体且伴有腺体损伤,故行导管结扎术及腺体缝扎术;2例患者为导管部分断裂,行单纯加压包扎术。

    1.7  术后复查  临床检查包括腮腺局部有无肿、面颊部有无涎瘘、导管是否通畅等;术后2周、6个月行腮腺造影检查,了解腮腺导管是否通畅、有无狭窄及涎瘘。

    2  结果

    本组11例中有8例采用断端吻合术或面前静脉移植修复术,术后导管通畅,腮腺分泌功能正常;1例行腮腺导管结扎术,术后涎瘘消除,腮腺区无肿胀;2例腮腺导管部分断裂者,经局部加压包扎,口服阿托品等治疗后,疗效满意。术后随访:10例中有2例行腮腺造影检查显示导管吻合处通畅,造影剂无外漏,腺内分支导管、腺泡显示良好;2例因故失访。

    3  讨论

    在面颊部损伤行早期清创术时,应排除导管损伤的可能,在创腔彻底止血后,可用探针探查导管或导管内注入美蓝染色,或挤压腮腺等方法确认导管损伤情况,如有损伤应即刻行导管断端吻合术。否则对于一些未及时发现的导管损伤极易导致腮腺导管瘘。远期手术,因创伤后瘢痕粘连,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切除瘢痕后导管缺损增加,需自体静脉移植才能修复缺损。

    导管瘘术后不应局部加压包扎和使用抑制涎腺分泌药物,而严密缝合伤口和吻合导管断端,保持导管畅通是治疗的关键。因加压包扎可使导管管腔闭合或狭窄;使用抑制涎腺分泌药物,将增高涎液黏稠度;这些因素均可使涎液排泄不畅,易造成继发感染,导致手术失败。我院采用术后口服维生素C或鼓励患者进食酸性饮料等方法促进涎液分泌,保持导管通畅。

 


作者单位:610100 四川成都,成都航天医院

作者: 施益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