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9年第7卷第2期

心悸患者的分析、预防与保健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结论通过对心悸与心律失常关系的分析,帮助临床制订正确的治疗方案。同时为无心律失常的患者扫除心理障碍,避免心源性疾病产生。心悸的预防、保健和治疗应积极进行。社会也应对心悸现象给予足够重视,并在这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通过动态心电图对心悸患者的监测,分析其发病原因,以制订相应治疗与预防保健措施。方法 选取符合条件的患者103例,采用DMS Holtwin 7.0动态心电图对其进行监测,并将闪光卡回放分析。结果 在103例患者中共检出心律失常82例,占总人数的78%(82/103)。心悸发作时记录到的心律失常43例,占被检人数的42%(43/103)。心律失常类型与心悸症状之间有明显关系。心悸发作时,男性与女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差别不大(32/82,11/21,χ2=2.22,P>0.05)。结论 通过对心悸与心律失常关系的分析,帮助临床制订正确的治疗方案。同时为无心律失常的患者扫除心理障碍,避免心源性疾病产生。心悸的预防、保健和治疗应积极进行。社会也应对心悸现象给予足够重视,并在这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  心悸;预防;保健

Analysis,prevention and health protection on patients with heart-throb

    ZOU You-li,ZHANG Bin,HAN Ning,et al.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Asian Games Village,Beijing Logistics Department of General Armament Department,Beijing 1001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e cause of disease of patient with heart-throb and set down corresponding step of treat,prevention and health protection through measure of holter on patient with heart-throb.Methods  We chose 103 patients who accorded with our qualification,backed up the recorded tape to analyse,the holter apparatus was DMS Holtwin 7.0.Results  82 patients appeared arrhtythmia in 103 patients,it was 78% of total(82/103).43 patients that holter recorded arrhythmia when heart-thorb was outbreaking were recorded,it was 42% of total(43/103).There was obv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ype of arrhythmia and symptom of heart-throb.Man and woman had not obvious difference in check rate of arrhythmia(32/82,11/21,χ2=2.22,P>0.05).Conclusion  It can help doctor work out correct therapy through we analy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rt-thorb and arrhythmia.Patient’s mental obstacle can be cleaned off at the same time,their disease from psychology can be avoided.Prevention,health protection and cure of patient with heart-throb must go along actively.Society should give enough reconstruction on phenomena of heart-thorb,lucubration should go along with this aspect.

    [Key words]  heart-thort;prevention;health protection

    心悸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患者主诉为心跳伴心前区不适等症状[1]。心悸多由心脏疾病所致心率失常引起,但亦有部分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心悸并非由心脏疾病引起。因此,我们利用动态心电图仪,对103例主述心悸患者做了24 h心电图监测,对其心悸原因进行检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3例患者既往均无心脏病史,其中男82例,年龄34~56岁(平均45.5 岁);女21例,年龄27~53岁(平均40.7岁)。所选择的病例都是在门诊或住院期间曾有过心悸症状发作的患者,除外近期使用麻黄素、肾上腺素、阿托品类药物引起的心动过速者。

    1.2  方法  采用DMS Holtwin 7.0动态心电图对其进行监测,并将闪光卡回放分析。

    2  结果

  在所监测的103例患者的动态心电图中,共检查出有心率失常者82例,占总人数的78%(82/103);无心率失常者21例,占22%。室性期前收缩68例,房性期前收缩30例,交界性期前收缩8例,房室传导阻滞2例,窦房阻滞1例。部分患者有2种以上心律失常。根据生活日志,103例患者先后都出现过心悸症状,合计164次。心悸发作时即刻记录到的心律失常43例,占被检人数的42%(43/103)。心律失常以短阵室速、室性期前收缩、短阵房速引起的心悸症状最为明显,房性期前收缩、交界性期前收缩、窦房传导阻滞、房颤等症状次之,而房室传导阻滞症状不是十分明显。心律失常出现的类型越多,持续的时间越长,其症状明显,时间也长。否则反之,偶发的、单源的心律失常症状最轻,持续时间也短。心悸发作时,男性和女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差别不大(分别为32/82和11/21,χ2=2.22,P>0.05)。

    3  讨论

  心悸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个症状[2],有时因常规心电图不能及时记录到心律失常波形,所以常不被医生所重视。动态心电图可以较长时间记录到患者的大量心电信息,特别是能检测出在心悸发作时的心电图表现,这对找出病因,选择正确的治疗与预防保健方案是颇有益处的。引起心悸的疾病原因主要有:心律失常;心脏本身病变,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扩大、心衰;心外因素,甲亢、贫血和发热等;心脏神经官能症[3]。因而找出原因,及时治疗是消除心悸的关键。在心悸发作时,如能记录到心律失常波形,则此心悸与心律失常有关。如未记录到心律失常波形,则此心悸可能是非疾病因素引起,与心律失常没有直接关系,可以排除心悸由心律失常引起。记录到心律失常波形的心悸患者,可按病情针对治疗,其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易为患者所接受。本例结果表明,在心悸患者中部分为无异常心电图发生(占22%),因此无心脏病和心律失常的心悸患者更易被医生所忽略。无论哪种心悸,反复多次发作,往往会引起患者精神紧张,有的虽无异常心电图记录,但如不及时对其进行预防与保健,严重者可影响生活和工作,导致生活质量下降。以致影响心理健康,最终导致心源性疾病。因此,对心律失常心悸患者的预防与保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保健工作是对个体进行有计划的体格检查、健康检查和巡查等,及时掌握个体的健康状况,通过合理的疗养和住院,保护个体的身心健康。预防保健工作是通过各种医学技术手段(如体格检查、健康检查等),及时了解和掌握人员健康状况,采取防治措施,防止各种危害健康的不良因素,对个体和群体造成危害,同时,通过对群体健康状况的分析,制订卫生防病措施[4]。无异常心电记录的心悸主要是由心理压力、工作紧张等因素造成。心理因素与心血管反应性、心血管疾病有着密切关系。早在本世纪初Cannon等的研究就证明,心理压力和情绪应激可使自主神经系统发生改变,从而使心率、心输出量、血压等发生明显变化。尤其是交感神经的变化,应激引起的紧张而致交感神经水平升高,可能是高血压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5]。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而不良的心理状态又是导致心血管病的原因之一。尤其对中青年干部阶层,由于他们工作和生活压力均较大,易导致心理状态欠佳,因此是易患人群(本病例均为此类人群)。而他们几乎都是各单位的中坚力量,所以对他们疾病的保健与预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是预防,心理干预可作为心悸预防的重要手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患者应自我减轻压力,放松精神,适当参加户外活动,增加工作以外的社会交流,释放心理压力,保持良好心理状态,避免心源性疾病的发生。第二是保健,应对个体进行有计划的体格检查、健康检查和巡查等,及时掌握个体的健康状况,对经常出现心悸症状的个体,应进行详细的检查。在排除心脏性疾病之后,告知其心悸并非由疾病引起,以此来缓解精神压力,并通过合理的疗养与住院休息、远离引起心悸的因素,来消除心悸症状,保护个体的身心健康。第三,融预防、保健和治疗为一体。(1)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内容和形式要多样性,力求生动活泼,以提高患者对卫生保健的认识和坚持保健措施的自觉性。(2)体育锻炼不但能增强体魄,还能舒展心情,陶冶情操,因此应对患者宣传普及科学的体育锻炼知识和有针对性的教授体育锻炼技术,提高其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兴趣,从而为其长期体育锻炼打下基础。(3)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的危险因素的认识日益深入和广泛,要求医疗工作者必须掌握这一领域的丰富知识,并积极地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宣传,使他们能够掌握自我保健常识,结合个人情况做好经常性预防。(4)对患者可进行定期疗养,甚至住院治疗。在疗养和住院期间,要使患者了解遵守合理的生活制度对保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重要作用,并指导其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5)山川名胜、历史遗迹、人文景观等参观游览和经常组织参加各种娱乐活动,有益于心悸患者身心健康,提高疗养与治疗效果。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激烈的竞争使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这就导致了许多心源性疾病的发生。心悸便是其中之一。虽然心脏本身因素也可导致心悸,但许多心脏疾病也可由长期心悸引起。因此对心悸的预防与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本文病例数和所选人群的限制,对社会各阶层人群可能不具有代表性,所以本文只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效果。心悸患者的分析、预防与保健的研究应更深层次的展开。

【参考文献】
  1 王德炳,张树基.心悸、危重急症的诊断和治疗(内科学分册).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5,25-26.

2 方圻.现代内科学(上卷).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907-908.

3 四川医学院.急症手册,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1,43.

4 周世伟.军队卫生勤务学.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出版社,1998,99.

5 张文采.心理行为干预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心理科学,2003,26(1):144.


作者单位:1 100101 北京,北京总装备部后勤部亚运村门诊部2 辽宁兴城,沈阳军区兴城疗养院特诊科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