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9年第7卷第11期

穴位划痕敷药法治疗面瘫84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穴位划痕敷药法2008年以来,笔者采用穴位划痕敷药法治疗面瘫患者84例,效果满意。划痕敷药:在穴位常规消毒后,用消毒刀片在穴位皮肤上快速轻划一十字形或甘字形小口,每划长约3~4mm,以划破表皮少量出血为度,未见血者可轻轻挤压使之出血。用无菌棉球擦拭干净后,将药末撒在约2cm见方的伤湿止痛膏上,贴敷于划痕上......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面瘫;穴位划痕敷药法

2008年以来,笔者采用穴位划痕敷药法治疗面瘫患者8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来自门诊,均已排除中枢性面瘫,84例中,男48例,女36例,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71岁,病程最短2 h,最长4个月。68例患者为发病后即来就诊,其余患者均经口服药物、针刺等治疗后效果不佳来诊。

  1.2 治疗方法 取白花蛇15 g,白胡椒10 g,麝香2 g共研细末,装瓶备用。取穴:主穴为下关、地仓、颊车。配穴取丝竹空、迎香、大迎、翳风。均为患侧取穴,每次5~6穴,每5天一次。

  划痕敷药:在穴位常规消毒后,用消毒刀片在穴位皮肤上快速轻划一“十”字形或“甘”字形小口,每划长约3~4 mm,以划破表皮少量出血为度,未见血者可轻轻挤压使之出血。用无菌棉球擦拭干净后,将药末撒在约2 cm见方的伤湿止痛膏上,贴敷于划痕上,复诊前揭掉膏药,用温水洗净面部。治疗期间嘱患者进行自我功能训练,做皱眉、举额、闭眼、露齿、鼓腮和吹口哨等动作,并加强面部肌肉的按摩。一般3~7次痊愈。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完全消失,面肌运动功能恢复正常,外观正常或大致正常;显效:症状基本消失,面肌运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唯有面部运动时,部分肌肉稍有板滞不适;好转: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留有部分面肌运动功能障碍。无效:症状与体征均无改善。

  2.2 治疗效果 治愈65例,显效10例,好转7例(其中15天以上病程者5例),无效2例(病程均在15天以上)。

  3 讨论

  面瘫之疾,为风中经络,面部经气受阻,经筋失养所致。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因不十分明确,有微循环障碍说、病毒感染说及免疫学说等。但最终导致面神经和周围组织水肿,并由于面神经管内受骨管的反作用压迫而出现麻痹。面神经受压迫的时间愈长,其受损程度愈重。故此在发病早期应尽快控制炎症,消除水肿,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受压。用消毒刀片划破表皮起到直接刺激面部穴位,激发其经脉之气,疏导经络,调节血气通畅,营养经脉肌肉而病治愈。同时还能起到放血治疗的作用,有时要特意挤压出血,加强末梢血液循环,改善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迫的现象,使其恢复正常。加以活血祛风解经之中药粉,置于伤湿膏药巾敷在穴位上,起到活血化瘀祛风止痛之作用,治疗后嘱患者的面部肌肉按摩,功能恢复训练等。从而加速麻痹肌肉的功能恢复,防止或延迟病变肌肉的萎缩。

  

作者: 刘军辉,王春霞,王 玲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