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0年第8卷第6期

后纵隔旁源于肋间神经的神经鞘瘤1例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肋间神经。神经鞘瘤1病历摘要患者,女,57岁。X线检查:右侧后上纵隔旁可见一7。肿块与纵隔交角呈锐角,肿瘤中心画线位于纵隔以外,考虑为良性占位病变,以神经源肿瘤或胸腔包裹性积液可能性大。...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肋间神经;神经鞘瘤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57岁。间断咳嗽咳痰1个月余,伴胸背不适4天。查体:T 36.5℃,P 68次/min,R 16次/min,BP17/8kPa ,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检查均无异常。X线检查:右侧后上纵隔旁可见一7.0cm×8.5cm×7.5cm圆球形高密度影,边缘清楚,密度均匀,内无钙化。肿块与纵隔交角呈锐角,肿瘤中心画线位于纵隔以外,考虑为良性占位病变,以神经源肿瘤或胸腔包裹性积液可能性大。CT检查:右侧后上胸壁实性包块,肿块边缘旁开纵隔4cm,位于肺外,边界清楚,密度均匀,CT值36~68HU,与胸壁夹角呈锐角,周围并有包膜及胸膜增厚,包膜并有壳状钙化,局部脊髓无改变,椎间孔无扩大,脊神经根正常。考虑为胸膜间皮瘤或神经源性肿瘤。

  2 方法

  在全麻下,经右后外侧第5肋间斜形切开长约20cm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肌层,结扎止血后,经第5肋间进胸,见右后胸壁第5肋间有一8.0cm×8.0cm×6.0cm大小的肿块,质硬,活动度差,血运较丰富,包膜完整,位于肺外,向前突入胸膜腔内。遂钝锐结合分离肿块周围组织,将肿瘤完整切除。术中见肿瘤与右后第5肋神经相连。然后逐步结扎止血及热盐水湿敷压迫止血,又于外面喷洒生物蛋白胶2支,使肺膨胀,各肺叶膨胀良好后,于右侧腋前线第7肋间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后逐层关胸缝合。病理检查:圆形肿块一个,约7.5cm×6.0cm×6.0cm,包膜完整,切面淡黄色,质地较硬。镜下见肿瘤由梭形细胞构成,核长为椭圆形,细胞间呈栅栏状并漩涡状改变。病理诊断:神经鞘瘤。

  3 讨论

  神经组织肿瘤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及周围神经系统肿瘤两大类。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发生在颅内或椎管内,最常见者为胶质瘤,其次为脑膜瘤,再次为听神经瘤;周围神经系统肿瘤常见的有神经纤维瘤及神经鞘瘤[1]。神经鞘瘤(neurolemmoma)又称雪旺氏瘤(schwannoma),是源于神经鞘细胞的良性肿瘤,在颅外好发于较大的周围神经干,如后纵隔及四肢的屈侧。肿瘤多为单发性,生长缓慢,常为圆形或椭圆形,常有完整的包膜,与其发源的神经粘连或向一侧生长突出。肿瘤切面灰白或灰黄色,镜下分为两种类型。瘤细胞由密集的梭形细胞构成,细胞核呈椭圆形,互相平行排列呈栅栏状或不完全的漩涡状者称为束状型(A型);瘤细胞稀少,排列成稀疏的网状结构或少数成行排列称为网状型(B型)。以上两型也可见于同一肿瘤中,但多数以其中单一型结构为主。

  神经源性肿瘤多数无症状,部分病例有胸痛背痛以及肢体麻木等。治疗主要是手术彻底切除。一般多用后外侧切口,经胸腔切除肿瘤。对于深入椎间孔的哑铃形肿瘤,需切除横突及椎板。后纵隔较小的肿瘤可经椎旁切口做胸膜外肿瘤切除[2]。

  本病影像学表现无特征。凡位于后纵隔脊柱旁与大神经干周围的边缘清晰,密度均匀,生长缓慢的单发的良性肿块应首先考虑到神经原肿瘤,但确诊及肿瘤分类仍需要手术病理学证实[3]。该病鉴别诊断包括胸膜间皮瘤、包裹性胸腔积液及纵隔旁淋巴管瘤。胸膜间皮瘤70%为恶性,多数伴有胸腔积液,恶性有大量胸水并邻近肋骨破坏;神经鞘瘤胸水少见,可有肋骨压迫改变而无破坏,源于神经根的可见椎间孔扩大。包裹性胸腔积液多位于胸前后壁及侧壁,但一般基底段较宽呈半球形,有急性胸膜炎病史可鉴,CT扫描可见肿块内水样密度及周围明显胸膜肥厚粘连,与神经鞘瘤的实质性均匀肿块截然不同。淋巴管瘤以小儿多见,多为颈部瘤体向下延伸,很少呈球形、半球形,多有分叶,外形不规则,CT呈稍低于水样密度的囊性病变,与神经鞘瘤的实性肿块表现不同。

【参考文献】
   1 武汉医学院.病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94.

  2 黄家驷,吴阶平.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250-251.

  3 上海第一医学院.X线诊断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168.

  

作者: 司建设1,王拥军2,何 鹏2,马国强1,孙 瑶1,白淑玲1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