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19期

急性心肌梗死26例死因分析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26例死因分析(pdf)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常见的心血管危重病症之一,其发病迅速,病死率高,现回顾性分析过去的五年间AMI住院中26例死亡病例,总结不同年龄组及死亡时间的死亡原因,探讨降低AMI病死率的可能性。2并存疾病高血压11例,糖尿病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3例,慢支肺部感染、脑栓塞、肾衰等8例(除......

点击显示 收起

 急性心肌梗死26例死因分析 (pdf)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常见的心血管危重病症之一,其发病迅速,病死率高,现回顾性分析过去的五年间AMI住院中26例死亡病例,总结不同年龄组及死亡时间的死亡原因,探讨降低AMI病死率的可能性。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6例均符合WHO诊断标准。男16例,女10例,年龄56~88岁,平均(70.8±9.21)岁。

    1.2  并存疾病  高血压11例,糖尿病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3例,慢支肺部感染、脑栓塞、肾衰等8例(除3例外,均有一种以上疾病)。

    1.3  梗死部位  单纯前间壁4例,前壁3例,下壁7例,心内膜下心梗2例,广泛前壁7例,下壁伴右室梗死或真后壁3例。

    1.4  治疗情况  入院后均立即常规吸氧、心电监护、镇静、止痛、扩血管、极化液及对症处理(强心、抗休克等)。其中10例采用静脉溶栓疗法,有2例并发脑出血。全部病例均出现一过性心律失常,能及时发现并纠正。

    1.5  死亡时间及致死原因  发病至死亡时间为4h~25天,平均(4.42±16.4)天,见表1、2。表1  致死原因与死亡时间的关系注:*包括脑血管3例,肾衰1例,酮症酸中毒昏迷1例表2  致死原因与不同年龄组关系注: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检验,**P<0.05

    2  讨论

    泵衰竭是老年AMI死亡的主要原因,尤其多见于高龄组,多发生在病后第1周内,特别在24h内(见表1、2)。这可能与心脏增大、高血压及有心衰史等有关,此外高龄者的心脏结构及储备功能的改变对心室功能不全的适应性下降都起一定的作用。另外还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梗死面积大有关。因此当进行AMI常规治疗同时,应尽早溶栓治疗。在有条件的中心医院,急诊PTCA可在心梗后24h内进行,最佳时机在6h内。尤其急性心梗伴心源性休克者,急诊PTCA是唯一有效手段,可使患者的死亡率由药物的90%降至40%[1]。

    心脏破裂是AMI早期重要并发症,也是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多发生在AMI后第1周内,尤其第1天内。高血压、溶栓治疗和首次心肌梗死是心脏破裂的主要危险因素,而性别、梗死后心绞痛、心源性休克、梗死面积与心脏破裂无明显关系[2]。本文还发现心脏破裂多在非高龄组(见表1、2)。这可能与促发诱因如紧张、劳累、用力大便时心脏负荷增加有关。其预后差,重在预防,应避免过度紧张、劳累、血压增高等,保持尿、便通畅。

    心源性猝死是冠心病患者的重要死因,尤其新近患有AMI的患者患猝死危险性更大[3]。AMI后期猝死多发生在梗死范围过大,有过心衰经控制及年龄大的患者,多为室颤[4]。可有诱因或无明显诱因。本组3例均在住院后期死亡,可能与持续的心肌电不稳定致原发性室颤有关。因此AMI后期要继续纠正心肌缺血,及时发现、纠正严重心律失常,减少猝死的发生。

    另外心外因素也是影响AMI预后的重要方面。高龄人器官老化、功能低下和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基础上并发AMI,更易引起泵衰竭,导致各脏器淤血和低灌注状态,发生老年多器官衰竭[5]。本组2例在24h内死亡为溶栓时并发脑出血,另3例在基础疾病上发生多器官衰竭,势必影响预后,必须早期预防,严密观察和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参考文献】

    1  吕树铮.冠心病诊疗方法.中国医刊.2002,37(1):5.

    2  王冬梅.急性心肌梗死伴与不伴心脏破裂临床病理分析.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0,16(10):453-454.

    3  焦克荣.心血管病急症诊疗手册.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60.

    4  盛怀汤.心脏性猝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75.

    5  吕增春.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3,12(4):238.

   作者单位:223400 江苏涟水,涟水县仁慈医院

  (编辑:悦  铭)

作者: 鲁庆阳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