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9期其他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60例

来源:INTERNET
摘要: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胃粘膜表层上皮慢性炎症性病变,包括糜烂、出血,是农村常见病、多发病,患者服用胃药后症状可消失,但常因饥饱失常、暴饮暴食、烟酒嗜好、生活无规律等而反复发作,终至难以治愈。笔者自2000年9月~2002年9月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60例,疗效显著。1一般资料选择门诊病人100例,所有病人均有......

点击显示 收起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胃粘膜表层上皮慢性炎症性病变,包括糜烂、出血,是农村常见病、多发病,患者服用胃药后症状可消失,但常因饥饱失常、暴饮暴食、烟酒嗜好、生活无规律等而反复发作,终至难以治愈。笔者自2000年9月~2002年9月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60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门诊病人100例,所有病人均有上腹部饱胀不适、隐痛,可伴反酸嗳气、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进餐后加重,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其中幽门螺杆菌阳性90例,排除癌肿等。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男15例,女25例,年龄30~62岁,平均47岁,病程6个月~20年,平均6年10个月,胃镜分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单纯型10例,伴出血15例,伴糜烂8例,伴肠上皮化生萎缩性胃炎7例。治疗组60例,男20例,女40例,年龄25~65岁,平均45岁,病程5个月~22年,平均8年1个月,胃镜分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单纯型20例,伴出血20例,伴糜烂10例,伴肠上皮化生及萎缩性胃炎10例;按中医辨证分型为肝胃气滞型24例,脾胃虚寒型28例,胃热阴虚型8例。对照组和治疗组幽门螺杆菌阳性各为35例和55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症状差异无显著性,有可比性。

1.2 中医辨证分型 肝胃气滞型:胃脘胀痛时作时止,痛无定处,食欲减退,食后腹胀或饱满嗳气、吞酸,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脾胃虚寒型:胃脘隐痛,痛有定时、绵绵持久,进食痛减,喜暖喜按,体弱神倦,面色少华,舌质淡嫩,脉沉细。胃热阴虚型:胃脘饱胀或堵塞感,食欲减退嗳气有声,隐痛无时,心烦易怒,周身乏力,口干口苦,舌质红或少苔或无苔。

2 治疗方法

2.1 幽门螺杆菌阳性者采用三联或四联疗法 一种质子泵抑制剂为基础的三联根除疗法(奥美拉唑或兰索拉唑加两种抗生素);胶体铋为基础的三联疗法(如丽珠得乐加两种抗生素);H 2 受体拮抗剂为基础的三联疗法(如法莫替丁加两种抗生素);四联疗法(即质子泵抑制剂加铋剂加两种抗生素)。抗生素均可选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哨唑、替哨唑、四环素及呋喃唑酮中两类。胃酸增加者以抗酸为主;胃酸减少者以保护胃粘膜为主(可用胶体铋剂或前列腺素制剂);胃动力减退者予以增强胃动力药。总疗程2个月。胃病三分治七分养,应注意避免诱发,须合理饮食,避免烟酒及去除致病因素,并积极治疗导致胃粘膜损害的全身疾病。

2.2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肝胃气滞型,立法:舒肝理气,健脾和胃;处方:逍遥散加减;用药:柴胡10g,白术15g,茯苓10g,白芍20g,炙甘草10g,枳壳10g,公英15g,红木香30g,佛手10g,太子参15g。脾胃虚塞型,立法:健脾和胃,益气温中;处方:香砂
六君子汤合黄芪建中汤加减;用药:党参30g,焦白术15g,茯苓10g,炙甘草10g,炙黄芪20g,手10g,砂仁5g冲,白芍20g,桂枝10g,红木香30g。胃热阴虚型,立法:滋阴养胃,理气调中;处方:一贯煎合四君子汤加减;用药:沙参15g,麦冬10g,枸杞子30g,川楝子10g,白芍20g,太子参30g,炙甘草10g,乌梅10g,山楂15g,谷麦芽30g,熟黄精30g,鸡内金20g,红木香30g,佛手10g。上述三种类型胃镜检查若出现肠化或萎缩均加莪术10g,僵蚕10g,白花蛇舌草30g。以上疗程为2个月,观察用药末症状及改善情况,并进行疗效评价及观察不良反应;对有效者,门诊再随访2个月,观察停药后疗效,胃镜复查。

3 结果

3.1 疗效判定 显效:腹胀腹痛等症状消失,胃镜复查慢性浅表性胃炎逆转,糜烂、出血等消失;有效:腹痛腹胀等症状减轻,胃镜复查慢性浅表性胃炎好转,出血糜烂等减轻;无效:症状基本未改善,胃镜活组织病理检查仍相当于治疗前水平。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 2 检验。3.3 两组疗效结果对比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 略

4 讨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粘膜都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性损害,表现为胃粘膜苍白缺血性改变或炎症性糜烂,微循环淤滞,易于螺杆菌生长,形成恶性循环。未经正规治疗,可逐步演 变为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前期疾病。近年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是此病的罪魁祸首,西药抗菌疗效高,如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痢特灵等;但易复发且副作用大,病人往往难以承受。为了减少副作用,使抗菌疗程如期完成,又使自觉症状很快消失,须结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胃气宜降不宜升,每型中都加有红木香、佛手等理气药,使胃气下降。气为血帅,气行血行,故健脾养胃药中加入补气行气药,能推动血的运行,改善胃粘膜血液循环。在有效抗生素应用同时,易使胃粘膜修复,病理性损害得以逆转。久病必虚,损伤脾气,脾气宜升,胃气宜降,一升一降气机调畅,百病无生,故治疗慢性胃炎宜特别注意补脾药如党参、白术、黄芪的应用。降气药在补气药中的比例视病情虚弱的程度而定,量大久服易耗伤胃气,应酌情选用。舌是胃的一面镜子,舌红无津、少苔光苔是胃阴伤的表现;胃镜检查往往是萎缩性胃炎,中药枸杞子、麦冬、山楂、乌梅等有生津养阴,使胃酸分泌增加,修复胃粘膜腺体作用。肠化生会使致癌物质吸收入胃壁内,久之易患类癌,中药莪术、党参、白术、僵蚕、白花蛇舌草有逆转肠化,在细胞癌变的过程中起反启动作用。这些都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取得显著疗效的理论依据。 

作者单位:318050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螺洋街道卫生院 

作者: 林良贵 2005-5-1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