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15期临床医学

高龄患者截肢手术的围手术期准备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高龄患者截肢手术的围手术期准备的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月~2003年12月10年间高龄患者的截肢手术,通过对高龄患者术前的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水与电解质平衡、糖尿病、贫血的控制,麻醉选择,截肢平面的确定及术后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使高龄患者能安全渡过截肢手术。结论......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截肢手术的围手术期准备的工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月~2003年12月10年间高龄患者的截肢手术,通过对高龄患者术前的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水与电解质平衡、糖尿病贫血的控制,麻醉选择,截肢平面的确定及术后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使高龄患者能安全渡过截肢手术。结论 认真负责地进行高龄患者截肢手术的围手术期准备,有助于高龄患者截肢手术的安全,使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 高龄患者 围手术期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高龄患者的手术治疗日趋普遍。由于高龄患者的特殊性,其围手术期准备已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现就我院近10年间高龄患者截肢手术的围手术期准备工作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骨科自1994年1月~2003年12月,共进行各类截肢手术206例,其中高龄患者43例,男11例,女32例;年龄80~92岁,平均82.54岁;病程分别为:急性动脉梗塞、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脉管炎、外伤、烫伤、糖尿病及恶性肿瘤。43例患者中合并高血压19例,冠心病8例,糖尿病1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4例,贫血18例,低蛋白血症9例。

     2  方法和结果

     43例高龄患者入院后5~19天手术,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下手术,手术时间30~60min,平均42min,术中输血,术后切口一期愈合34例,延迟愈合9例。

     3  讨论

     3.1 手术对于高龄患者来说,既是1个治疗过程,又是一个创伤过程。基于高龄患者丧失一定的适应性,抵抗力弱,应激能力低下,多器官功能减退,并发症多,因此,完善的围手术期准备极为重要。手术前须全面估计,使患者的精神和体质进行充分准备,处理好各种特殊情况,尽可能使患者接近生理状态,以便更好地耐受手术。

     3.2 高龄患者的水与电解质平衡,营养管理十分复杂 加之有的患者长期卧床,慢性消耗,肝肾功能减退,因此术前应尽快改善体质,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调整水电解质平衡,维护肝肾功能。低蛋白血症(<30g/L)病人,可输注白蛋白、血浆等。如允许作较长时间(10~14天)的准备,可视病人的胃肠功能给予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本组6例高龄患者因长期卧床,饮食欠佳,术前血钾偏低(2.9~3.4mmol/L),经治疗后方恢复正常,安全渡过手术。

     3.3 本组43例高龄患者,术前均有程度不一的贫血贫血患者氧和能力差,对心、脑供氧相对不足,严重的术前贫血还会导致术后病死率的增加。在一项研究中 [1]  ,血红蛋白>60g/L的外科患者有较高的病死率,为61.5%,而血红蛋白>100g/L的病死率仅为7.1%。故术前在加强营养的同时,我们对血红蛋白比较低的病人少量多次输血,以帮助患者尽快的提高血红蛋白,纠正贫血。一般血红蛋白达100g/L以上,可行手术。手术中能使用止血带的位置尽可能的使用止血带以减少血液丢失,及时用电凝止血和氩气止血等有效的手术止血方法。由于止血药物的使用可能产生血栓栓塞的并发症,我们一般不采用止血药物。

     3.4 高龄患者心血管合并症多 其中对隐匿性冠心病尤要注意,严格控制冠心病的发作,改善冠状血管血液循环,给予预防性用药。本组心电图异常13例,均有改善,其中室性心律失常2例,术前用药后均消失。总之要争取在心功能处于最佳状态的时机施行麻醉与手术。本组1例心律失常患者在安全渡过手术康复出院后2个月,突发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而死亡。一般2、3级高血压患者,使收缩压下降至19.4kPa(150mmHg),舒张压下降至13.3kPa(100mmHg)以下为宜,不至于严重影响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降压不可过于急剧,防止脑循环功能不全。本组高血压19例,术前均在控制范围内。

     3.5 高龄患者时有发生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不张及支气管肺炎,而引发肺功能低下 因此术前应重视呼吸系统病史,作细致的胸部体检、X线片与肺功能检查。手术前须戒烟,对有慢性肺部感染患者,术前雾化吸入糜蛋白酶和庆大霉素,以控制肺部感染是非常重要的。

     3.6 糖尿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因此我们在重视糖尿病坏疽患者手术的同时,对主诉无糖尿病的患者作细致的检查。凡空腹血糖在6.7mmol/L以上的可疑糖尿病患者,除多次测定空腹血、尿糖外,加作糖耐量试验和餐后2h尿糖定性检查以明确诊断。由于高龄患者生理机能下降,术前空腹血糖控制在<9.44mmol/L,尿糖+~++为宜。本组43例患者中,除15例糖尿病坏疽患者,另有10例临床表现不典型或无症状的隐性糖尿病患者得到及时诊治,安全渡过手术。

     3.7 麻醉选择是保证手术中及手术后安全的重要环节 我们采用分次、少量用药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及全麻两种方式,近年来基本上以全麻为主,它对心脑血管干扰小,对肾功能无直接影响,且呼吸机控制呼吸,安全性高。同时术中配备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氧分压测定等完善的监护条件,及麻醉复苏室的建立,可以观察动态变化,为高龄患者安全渡过手术提供了保障。

     3.8 截肢平面的确定 因血管疾患致肢端坏死者,手术前均行彩色Dopplar超声检查。并根据以下标准分度:轻度病变,血管腔狭窄小于正常50%以下,呈三相谱,血流量是正常的33%~50%,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加减速度比(PSVR)>1.4~1.6;中度病变,血管腔狭窄为正常50%~75%,呈单相谱,血流量小于正常的50%~60%,1.6>PSVR>1.8;重度病变,血管腔狭窄大于正常75%,呈单相谱,血流量小于正常的66%,PSVR>2.0;闭塞的病变,血管未见血流彩色,无频谱。本组患者19例为中度行膝以下截肢,7例重度行股骨远端截肢,无轻度患者。9例动脉闭塞行股骨中下段截肢,3例股动脉闭塞行股骨上段截肢或髋关节解脱。1例小腿严重挤压伤行膝关节解脱(保留髌骨),4例恶性肿瘤均作股骨近段截肢。

     3.9 术后处理

     3.9.1 术后镇痛 患者术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创口疼痛,剧烈的疼痛不仅使高龄患者难以耐受,而且常伴有其他生 理机能的扰乱。因此,有效地缓解疼痛有助于高龄患者的康复,我们使用自控微量镇痛注射泵镇痛,起到良好的疗效。

     3.9.2 术后合理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对高龄患者是必要的 既能预防切口感染,又能减少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常见并发症。一般使用5~7天,待体温恢复正常后停药。

     3.9.3 重视高龄患者的水与电解质平衡 因高龄患者术后一般饮食较差,易造成水与电解质的紊乱,密切注意水与电解质平衡情况,保持每日充足的补液量和适量补充电解质是必需的。本组1例患者术后1周因呕吐腹泻,造成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1.7mmol/L),经及时诊治后,电解质恢复平衡,康复出院。

     3.9.4 高龄患者往往有低蛋白血症,影响切口愈合 本组9例患者术后2周拆线,切口崩裂,创面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经加强营养,补充血浆、白蛋白及氨基酸等治疗后,切口愈合。

    3.9.5 高龄患者应防止深静脉栓塞 高龄患者血粘度增高,加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脉管炎等疾病的影响,易引起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脉管炎产生下肢深静脉栓塞。术后应鼓励患者行股四头肌锻炼,既能防止肌肉萎缩,又能改善下肢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栓塞。本组患者无一例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现象。

     参考文献

     1  Carson JL,Duff A,Poses RM,et al.Effect of anaemia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on surgical mortality and bidity.Lancet,1996,348:1055-1060. 

      作者单位:650032云南昆明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者: 邵印麟 郁凯乐 2005-5-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