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22期中西医结合

外治法治疗阑尾周围脓肿46例

来源:INTERNET
摘要:阑尾周围脓肿多由急性阑尾炎失治误治发展而成,西医往往需要两次手术方能彻底解决问题,病人痛苦大,花费多。笔者近十二年来运用中西医结合外治疗法保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46例,通过中药灌肠及局部外敷,配合西药抗生素静脉滴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避免了手术的痛苦,节省了费用,现报告如下。发病前有急慢性阑尾炎发作史......

点击显示 收起

  阑尾周围脓肿多由急性阑尾炎失治误治发展而成,西医往往需要两次手术方能彻底解决问题,病人痛苦大,花费多。笔者近十二年来运用中西医结合外治疗法保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46例,通过中药灌肠及局部外敷,配合西药抗生素静脉滴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避免了手术的痛苦,节省了费用,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6例病人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32例,女14例;年龄最大者71岁,最小者23岁,平均35.6岁;发病时间最长者11天,最短者51h,平均4.9天;发病前有急慢性阑尾炎发作史者28例,首次发病者18例;局部肿块最大者11cm×9cm,最小者5cm×4cm,皆为B超证实。

  1.2 辨证分型
   
  1.2.1 瘀滞型 体温37℃~37.9℃,轻度畏寒发热,右下腹包块有压痛和轻度反跳痛,无肌卫,大便秘结,小便黄赤,口不渴,恶心纳减,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白细胞计数(9~12)×10 9 /L。
   
  1.2.2 湿热型 体温38℃~38.9℃,恶寒发热,右下腹包块有明显压痛和反跳痛,大便干结,小便深黄,口干不欲饮,纳呆呕吐,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白细胞计数(12~16)×10 9 /L。

  1.2.3 热毒型 体温39℃以上,高热不恶寒,右下腹包块有压痛和反跳痛,伴局限性肌卫,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口干欲冷饮,纳呆呕吐,舌红苔黄躁,脉弦数,白细胞计数16×10 9 /L以上。

  1.3 治疗方法

  1.3.1 中药灌肠
   
  1.3.1.1 基本方 生大黄10g(后下),厚朴10g,败酱草30g,金银花30g,生苡仁30g,皂角刺10g,炮山甲10g,赤芍15g,丹皮10g,桔梗10g,枳壳15g,生甘草10g,川楝子10g,玄胡索10g。
   
  辨证属瘀滞证者加乳香10g,没药10g;湿热证者加黄柏15g,泽泻10g;热毒证者加生石膏30g(先煎),知母15g。

  1.3.1.2 用法 每日一剂,煎取药汁500ml,分两次于早晚保留灌肠(药汁温度30℃左右为宜),7天为一疗程。
   
  1.3.2 中药外敷 芒硝100g装入纱布袋中,持续外敷肚脐及包块处,7天为一疗程。
   
  1.3.3 西药静滴 氨苄青霉素3g加入5%GS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或氧氟沙星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0.5%灭滴灵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适当补充维生素及电解质,疗程一般3~5天。

  2 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 [1]   参照总后卫生部编《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痊愈:症状体征消失,B超探查肿块消失,无并发症;好转:症状消失,右下腹压痛减轻,无反跳痛,肿块明显缩小,无并发症;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肿块无缩小,需手术治疗。治愈率=临床治愈数/总例数×100%;好转率=临床好转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临床治愈数+好转数)/总例数×100%。
   
  2.2 疗效统计 本组46例中,治愈32例,好转11例,无效3例,治愈率69.57%,好转率23.91%,总有效率93.48%,无效6.52%;肿块消散最快3天,最慢13天,平均7.2天。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38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3天”于1997年4月12日入院。当时诉右下腹持续胀痛,发热,纳呆,呕吐,大便秘结,小便黄赤;查体:T38.6℃,P100次/min,R21次/min,BP130/80mmHg,神清,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坦,右下腹可扪及包块伴压痛,反跳痛和局限性肌卫,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6×10 9 /L,中性粒细胞比例0.89;B超示:右下腹探及8cm×6cm大小肿块;入院诊断:阑尾周围脓肿,中医辨证为湿热型,先行禁食,按以上治疗方案治疗,用药两小时后,患者自觉腹鸣增加,腹痛阵发性加重,不久排出较多粪块,随后腹痛减轻,体温下降,继续治疗,每天保持大便3~4次,3天后体温恢复正常,腹痛缓解,食欲大增,右下腹仅有轻度压痛,无肌卫和反跳痛,复查血常规示WBC8.1×10 9 /L,中性粒细胞比例0.78,B超示肿块消失,即停外敷和西药静滴,继续运用基本方灌肠,恢复清淡半流饮食,两天后右下腹压痛消失,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代数7.6×10 9 /L,中性粒细胞比例0.68,痊愈出院。
   
  4 讨论

  阑尾周围脓肿是临床常见病,属中医“肠痈”范畴,大多由于饮食不节,寒温不适致肠道功能失调,糟粕积滞,生湿生热,气血不和,败血浊气壅遏而发病。湿热壅积,瘀滞不散,热盛肉腐则成痈脓。本病以转移性右下腹痛伴包块为特征,借助B超,诊断不难。治疗上西医多采用手术或运用大剂量高档抗生素治疗,病人痛苦大,费用高。本组病人采用中西医结合外治法治疗,避免了二次手术的痛苦,又降低了费用;考虑到临床大部分病人有恶心呕吐症状,服药困难,加之部分病人怕苦不愿服中药,故采用中药灌肠与外敷相结合的方法,既解决了以上的矛盾,又可使药物直达病所,加速吸收,促进肠蠕动及毒素排泄,从而使脓肿更快消散。方中大黄通腑泻热导滞,厚朴下气除满,败酱草、金银花清热解毒,苡仁祛湿排脓,枳壳、桔梗升降气机,炮甲片、皂角刺破瘀透脓,赤芍、丹皮凉血活血,川楝子、玄胡索行气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兼以解毒;配乳香、没药破瘀散结,配黄柏、泽泻清热利湿,配生石膏、知母泻火止渴;外敷芒硝可软坚散结、泻热通便,中医认为肚脐(即神阙穴)为五脏六腑之根,并联络全身经脉,脐部敷药可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节脏腑功能;现代医学认为:脐为腹壁最薄处,并含大量微血管,最利于药物渗透和吸收 [2]  ,故采用外敷患处及肚脐,可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的功效。

  参考文献
    
  1 袁亦川.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82例疗效观察.湖南中医杂志,2000,16(4):16.
   
  2 高树中.脐疗理论与临床应用.全国中医外治法新进展学习班 资料汇编.2004,18.

  作者单位:225009江苏省扬州市中医院普外科 

作者: 陆继宏 2005-6-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