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13期药物与临床

浅谈用药剂量

来源:INTERNET
摘要:用药剂量对治疗疾病至关重要,笔者结合临床经验浅述如下。1同一药品用量不同会出现不同的效果用量就是剂量,即用药的份量。剂量太小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起不到治疗作用,称“无效量”。当剂量增加到出现最佳治疗作用时,这个剂量就是“治疗量”,即常用量。...

点击显示 收起

  用药剂量对治疗疾病至关重要,笔者结合临床经验浅述如下。
    
  1 对用量、疾病、剂型不同效果各异
    
  1.1 同一药品用量不同会出现不同的效果 用量就是剂量,即用药的份量。剂量太小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起不到治疗作用,称“无效量”;当剂量增加到出现最佳治疗作用时,这个剂量就是“治疗量”,即常用量;在常用量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剂量,直至即将出现中毒反应为止,这时的剂量被称为“最大治疗量”或“极量”;如果用药超极量,就会引起中毒,称为“中毒量”;中毒量延续加大,就会造成死亡,这时的剂量就成了“致死量”。
   
  1.2 同一药品因所治疾病不同,剂量就会有很大差异 比如,解热镇痛药阿斯匹林一般每次0.3~0.6g,1日3次;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可以用到0.6~1.0g,1日3~4次;用于预防心肌梗死,每次0.05~0.1g,每日1次;用于预防脑梗塞时,每次0.15~0.3g,每日1次。
   
  1.3 同一药品,剂型不同,其所用剂量也不同 如用于治疗高血压的硝苯地平(心痛定),用其普通片一般每次0.01g,每日3次,用其控释片(每片含硝苯地平0.03g),每次1片,每日只需一次。因此患者在用药时,一定要仔细看清药品的剂型和规格。
   
  1.4 同一药品,在治疗的不同阶段剂量使用也不同 如用于治疗甲亢的药物他巴唑和丙基硫氧嘧啶(又称丙赛优),甲亢控制阶段一般用量较大,可以用到一天6~12片,减量阶段可以用到每天2~6片,维持阶段每天仅用1~3片。
    
  这三个阶段的用量完全不同,时间也因人而异,临床症状也没有明显的界线,完全依靠医生的丰富经验,结合临床化验结果进行药物剂量的调整等对症治疗。
   
  1.5 儿童老人用药应严遵医嘱 药品说明书上写明的剂量一般指成人用药剂量,即18~60周岁人群的剂量,而且是平均剂量。用药一定要按规定的剂量或遵医嘱服用,不可随意更改。
   
  儿童用药的剂量主要是按体重计算,但有的家长却认为药量大治疗效果就好,随意给孩子增加用药量。她们还有一个观念误区,认为药价越贵,药物治疗疾病的效果就越好,当市场上出现新药、特药时,她们就首先想到利用这些,而且有些家长对药品广告更感兴趣,容易产生误导。一种药品从研制开发到用于病人治病,一般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它的用途都要经过国家药政管理部门严格审查批准,并非几句广告词能说清楚的,应向专业医师咨询,全面了解药物的用途、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儿童用药,最好选用儿童专用药品。如果用成人药,其剂量要按体重加以估计。一般依以下公式计算:
   
  儿童剂量=儿童体重(kg)÷50(成人平均体重)×成人剂量
   
  大多数药物主要经肝脏代谢,肾脏排泄。老年人肝肾功能均降低,药物的代谢、排泄速度就会相对减慢,易造成药物在体内的蓄积,表现为比一般人更强的药效和毒性反应。如青霉素,青年人很少引起毒性反应,而老年人可因药物排泄慢,半衰期长而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甚至诱发癫痫及昏迷等。由此可见,一般药品的“成人标准剂量”并不适合老年人,尤其是毒副作用较大的药物,如庆大霉素、氯霉素、地戈辛、安定、普奈洛尔、乙胺丁醇、甲氰咪胍、甲氨蝶呤等,应注意适当减少剂量,切勿按药品说明书上的成人剂量用药。
   
  一般来说,老年人的用药量可减至成人用量的3/4,但这一标准并非适合每个人,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规定。为此,有人提出50岁以后每增加一岁,老年人的用药量需减少1%,所以60~80岁老人应减至成人量的50%。
    
  2 小结
    
  除了剂量之外,药物间隔也必须恰当才能维持适当的血药浓度,这样,既保证疗效又不致造成身体伤害。给药剂量是按照药品的血浆半衰期决定的,因此,患者一定要按照规定服药,每日2次不能改成每日3次,每日3次也不能改成每日2次,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达不到或者超过有效水平,都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单位:262500山东省青州市人民医院药剂科

作者: 葛蕾 闫秀敏 刘兰芳 2005-7-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