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21期

自拟固涩止遗丸合敷脐疗法治疗小儿遗尿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小儿遗尿亦称“尿床”,是指小儿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学龄期儿童有因白天嬉戏过度夜晚睡不醒,偶有睡中遗尿者,均非病态。西医一般无较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自2002年6月~2005年6月对20例患儿运用自拟固涩止遗丸及敷脐疗法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2治疗方法1。...

点击显示 收起

  小儿遗尿亦称“尿床”,是指小儿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发病与元气不足,肺、脾、肾功能失调有关。学龄期儿童有因白天嬉戏过度夜晚睡不醒,偶有睡中遗尿者,均非病态。本病尿常规及尿培养均无异常发现。X线检查,部分患儿可发现有隐形脊柱裂或作泌尿道造影可见畸形。西医一般无较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自2002年6月~2005年6月对20例患儿运用自拟固涩止遗丸及敷脐疗法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病例均为门诊患儿,女13例,男7例,年龄最大者9岁,最小者36   12岁,尿常规及尿培养均未见异常,拍片有5例有隐形脊柱裂,其余均正常。

  1.2  治疗方法

  1.2.1  固涩止遗丸组成  黄芪50g,云苓50g,白术50g,升麻30g,熟地50g,山茱萸50g,菟丝子50g,补骨脂40g,桑螵蛸50,覆盆子50g,米壳20g,五味子25g,益智仁40g,菖蒲40g,远志40g,炙麻黄20g,以上药物共同粉碎后,用细筛滤过,将细末用适量蜂蜜调匀后,团成9g大小蜜丸备用。5岁以下,1次1丸,每日2次,5岁以上,1次1丸,每日3次口服,服药期间忌食生冷食物。

  1.2.2  敷脐法  用附子10g,肉桂10g,茱萸30g,共研细末,每次3g,用醋调成糊状,敷于脐窝,外用伤湿止痛膏覆盖,10天为1个疗程。

  2  治疗结果

  20例患儿,治疗1个疗程(10天),症状消失者5例,治疗2个疗程,症状消失者11例,以上病例经巩固治疗1~2个疗程后,均未出现复发,其余4例,均为隐性脊柱裂患者,经治疗2~3个疗程后,症状明显改善,偶有夜间遗尿,但停药后,时有复发,再用药后,症状又能改善。

  本法推广用之,还可用于小儿尿常规及尿培养均正常而排除泌尿系感染,由于赤脚席凉所致尿频者。

  3  讨论

  小儿遗尿,多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元气缺乏,肺、脾、肾功能失调所致,也有肝经郁热型,此法不宜用。本法以温补脾肾,开窍升提固涩小便为治疗原则。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具有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病理特点,用药更忌大寒大热,用附子、肉桂、吴茱萸敷脐起到温运脾肾,壮阳固涩作用,且安全有效,而不必顾虑口服后诸多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如出现便干、上火等症状,还可以随时停用。丸中黄芪、云苓、白术、升麻有益气健脾,升提固涩作用;熟地、山茱萸、菟丝子、补骨脂补肾固涩;桑螵蛸、覆盆子、米壳、五味子固涩缩尿;益智仁、菖蒲、远志、炙麻黄则起到开窍醒神作用。本法运用方便,易于接受。
 
  (编辑:悦  铭)

  作者单位: 068350 河北丰宁,丰宁满族自治县中医院

 

作者: 卢瑞琴,彭兴莲 2006-7-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