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21期

简述糖尿病与应激性高血糖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对糖尿病和应激性高血糖发病原因、临床特征作一鉴别,引发广大临床医生对于更多关于糖尿病的边缘问题进一步明确诊断。【关键词】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生物反馈调节控制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对糖尿病和应激性高血糖发病原因、临床特征作一鉴别,引发广大临床医生对于更多关于糖尿病的边缘问题进一步明确诊断。
   
  【关键词】  糖尿病;胰岛素分泌缺陷;应激性高血糖;生物反馈调节控制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紊乱。其主要特点是以持续高血糖为其基本生化特征的一种综合病症[1]。

  1  糖尿病病因探讨

  糖尿病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是本病的基本发病机理,至于胰岛分泌不足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可能性。(1)遗传因素:糖尿病有遗传倾向已比较肯定。(2)病毒感染:据许多实验及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病毒感染后B细胞破坏严重者可发生糖尿病。(3)自身免疫:主要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者发病有关。(4)胰岛素拮抗激素。(5)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异常:生物合成中胰岛素基因突变而形成结构异常的胰岛素导致糖尿病。(6)胰岛素受体异常、受体抗体和胰岛素抵抗[2]。

  2  糖尿病的诊断

  糖尿病的诊断依据是血糖和临床症状。以下诊断标准(表1)是1999年WHO、IDF公布,同年得到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等认同,并建议在中国执行。

  诊断要求的几点说明:(1)具有典型症状,空腹血糖≥126mg/dl(7.0 mmol/L)或餐后血糖≥200mg/dl (11.1 mmol/L)。 (2)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126mg/dl(7.0 mmol/L)或餐后血糖≥200mg/dl (11.1 mmol/L)应再重复一次,仍达以上值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3)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126mg/dl(7.0 mmol/L)或餐后血糖≥200mg/dl (11.1 mmol/L),糖耐量试验2h血糖≥200mg/dl(11.1mmol/L)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4)如糖耐量2h血糖≥140~200mg/dl(7.8~11.1 mmol/L)之间,为糖耐量低减;如空腹血糖110~126 mg/dl(6.1~7.0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均不诊断为糖尿病[2]。

  表1  糖尿病诊断标准  (略)

  3  应激性高血糖发病机制及与糖尿病的鉴别

  大家对于以上标准都很熟悉,但在临床上很多人容易走向一个误区,那就是应激性高血糖。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既往否认糖尿病史的感染病人、脑出血病人、手术病人、烧伤等应激情况下,反复测血糖达诊断标准,这时就有人将此类病人诊断为糖尿病患者。这种情况就应慎重,诊断应在应激情况过后重新诊断,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应激性高血糖。为什么血糖达诊断标准却不能诊断呢?我们先分析一下这种情况高血糖产生的原因。

  应激作为一个反应系统,是通过生物反馈调节控制完成的。 在经典的应激反应中,当机体受到强烈刺激时,应激反应主要由神经、内分泌改变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强烈兴奋、抑制,多数应激反应的生理变化与外部表现都与这两个系统的强烈兴奋、抑制有关。 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在应激时的兴奋可产生一系列代谢和功能的改变促进糖原分解,升高血糖。糖皮质激素(GC)分泌增多是应激最重要的一个反应,GC促进蛋白质分解,使氨基酸转移至肝,糖异生过程得以大大增强。同时GC在外周组织抑制葡萄糖的促进糖原分解,升高血糖,促进脂肪动员,使血浆中游离脂肪酸增加,从而保证了应激时机体对能量需求的增加利用,从而使血糖升高。GC还对儿茶酚胺、生长素及胰高血糖素的代谢功能起容许作用[3]。

  另外,我们从检查结果分析,二者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血清C肽测定也有明显差异。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仅血糖升高,且升高程度与试验前无明显差异,胰岛素释放曲线和C肽值在正常范围,无明显的胰岛功能异常证据。而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程度较试验前明显,胰岛素释放曲线和C肽值测定峰值延迟和(或)低平,胰岛素分泌异常。同时,OGTT试验对试验者是有一定的要求标准的:试验前不应过分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并禁食刺激性食物;试验前禁食10~16h,休息半小时;试验前应排除其他引起血糖升高的继发性因素,如内分泌疾病、感染等应激;试验前应禁用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药、水杨酸制剂、口服避孕药等至少3~7天。很明显,在应激状况下做的检测结果是不能作为诊断依据的。我们还可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检测近3个月的血糖情况,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因既往无糖尿病,结果正常,糖尿病患者因已患糖尿病却不知,血糖未控制而结果升高,这种检测方法简单易行,患者痛苦小,对于鉴别诊断有意义。若对于是否是初患糖尿病患者不明确,可等应激情况过后(6周以后)复查重新诊断。在治疗上糖尿病患者当积极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改善胰岛功能,应激性高血糖当治疗原发病,缓解应激情况,血糖升高程度较高者可输注比例糖水对抗液。

  由此,可以看出,应激性高血糖和糖尿病——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不同的。血糖升高还有甲亢,药物反应等其他因素,不能见血糖高就诊断糖尿病,服用降糖药,而漏诊原发病,贻误病情[4]。

  【参考文献】

  1  许曼音.糖尿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0.

  2  杨金奎.糖尿病诊断三步曲.健康时报,2004,10,21.

  3  胡兴国,张云翔,曾因明.危重病人应激性高血糖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5,26(3):140-143.

  4  朱明德.甲亢也能使血糖升高.新民晚报,2005,10,11.
 
  (编辑:秋  实)

  作者单位: 610075 四川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 

 

作者: 叶静,衡狮静,马学芳 2006-7-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