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22期

乳腺导管癌诊断标准的建立与应用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乳腺导管癌病理诊断标准的建立,使病理诊断标准易于量化,更易掌握,提高病理诊断结果的重复性、可靠性、准确性。方法对50例乳腺导管癌,50例乳腺增生性病变,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逐条对比乳腺导管癌的诊断标准[1]。微浸润导管癌、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上皮增生共60例均见到有......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乳腺导管癌病理诊断标准的建立,使病理诊断标准易于量化,更易掌握,提高病理诊断结果的重复性、可靠性、准确性。方法  对50例乳腺导管癌,50例乳腺增生性病变,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逐条对比乳腺导管癌的诊断标准[1]。结果  (1)瘤细胞异型性。微浸润导管癌、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上皮增生共60例均见到有细胞异型性增生,纤维腺病、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共40例,其中3例见到有细胞异型性增生。(2)瘤细胞排列极像紊乱。微浸润导管癌、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上皮增生共60例均见到有瘤细胞排列极像紊乱,纤维腺病、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共40例,其中5例瘤细胞排列极像紊乱。(3)癌细胞浸润,癌细胞周围的纤维间质增生,与癌细胞接触处出现增生的纤维间质断裂,Ac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癌细胞巢外周Actin染色阳性出现断裂或者缺失,P6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癌细胞巢外周P63染色阳性出现断裂或者缺失是一个重要指标。微浸润导管癌、浸润性导管癌共50例均见到癌细胞浸润,癌细胞周围的纤维间质增生,与癌细胞接触处出现增生的纤维间质断裂,Actin和P6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癌细胞巢外周Actin和P63染色出现断裂或者缺失。纤维腺病、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导管内上皮增生共50例均未见到与瘤细胞接触处增生的纤维间质断裂,Ac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癌细胞巢外周Actin染色阳性出现断裂或者缺失现象,1例纤维腺病P63染色见到导管上皮细胞巢周围出现了缺失现象。结论  浸润性导管癌和微浸润导管癌,同时满足(1)(2)(3)条,导管上皮增生同时满足(1)(2)。其中Ac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判断癌细胞是否浸润间质方面优于P63免疫组织染色在判断瘤细胞是否浸润间质。

  【关键词】  导管瘤;乳腺;病理诊断标准;免疫组化

  为了提高乳腺导管癌病理诊断结果的重复性、可靠性、准确性,现探讨乳腺导管癌诊断标准的建立与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来自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病理科1999年1月~2003年12月间外科手术切除标本100例。诊断标准为2003年WHO乳腺肿瘤组织新分类[2],所有病例均通过3名高年资病理医师复查取得一致病理诊断[3]。

  1.2  方法

  1.2.1  标本处理  标本均采用10%中性福尔马林及时固定(固定时间:在组织被切除后2h内固定,固定时间3~24h),每例标本取材均在5~10个左右,石蜡块包埋切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2.2  免疫组化染色  采用二步法Envision法[4],(1)脱蜡,水化组织切片;(2)预处理组织切片(据一抗具体说明而定),酶修复或热修复;(3)蒸馏水漂洗,置于PBS中;(4)滴加3%的过氧化氢阻断氧化物酶,避光孵育30min;(5)蒸馏水漂洗,置于PBS中5min 2次;(6)在37℃下一抗孵育120min;(7)PBS漂洗5min 2次;(8)在37℃下Envision孵育45min;(9)PBS漂洗5min 2次;(10)色源底物溶液DAB显色,光镜控制;(11)蒸馏水漂洗;(12)复染封片(试剂由基因公司提供)。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  导管癌:29~65岁,平均48.9岁,全部为女性病人,主要表现为发现乳腺包块,乳腺皮腺皮肤均无桔皮样改变。乳腺纤维腺病、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和导管上皮增生:年龄17~48岁,平均33岁。

  2.2  巨检  浸润性导管癌:局限性肿块最大为10cm×10cm×10cm,最小者0.5cm×0.5cm×0.5cm,平均直径3.5cm,45例肿块无包膜,5例肿块有包膜,切面灰白质硬到质中等,部分病例切面呈粉刺样改变。纤维腺病、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导管上皮增生:25例有包膜,切面灰白质中,其中部分肿块呈结节状增生,25例无包块,切面灰黄或灰白,质韧,边界不清。

  2.3  导管癌  分为两组微浸润导管和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导管癌标准:(1)细胞异型,细胞核增大,浓染,染色质分布不均,核浆比例增大。(2)细胞排列极像紊乱,瘤细胞在导管内形成多种形态的排列方式,失去正常的排列结构。(3)瘤细胞浸润周围间质,瘤细胞周围的纤维间质增生,与瘤细胞接触处出现增生的纤维断裂,Actin和P6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癌细胞周围阴性,或者癌细胞周围阳性出现断裂。不能围绕癌细胞巢周围一圈。微浸润性导管癌标准:满足前面三条标准,同时满足有一个或几个小而清楚的显微镜下小灶性浸润间质。乳腺增生性病变包括纤维腺病、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导管内上皮增生。见表1。

  表1  100例乳腺疾病光镜下表现(略)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社会和临床医师对病理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病理诊断必须准确可靠,提高病理诊断的重复性。对病理诊断标准进行可靠性判断,希望能选择出最有效的诊断标准。诊断浸润性导管癌的病理诊断标准可简化为三条[3]:(1)细胞异型性:细胞核大,浓染,染色质分布不均,核浆比例增大。(2)瘤细胞排列失去正常的极性,瘤细胞在导管内形成多种形态的排列方式。(3)癌细胞浸润间质,癌细胞周围的纤维间质,与癌细胞接触处出现增生的纤维间质断裂。Actin和P6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判断有无癌细胞浸润方面具有重大价值,在导管癌的癌细胞浸润周围间质时癌细胞周围Actin和P63染色阴性或者断裂,不能围绕癌细胞巢细胞一圈。所有的纤维腺病、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瘤病、导管上皮增生Actin染色上皮细胞巢周围出现一周明显的阳性,在1例乳腺纤维腺病的假浸润时P6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上皮细胞巢周围出现一周明显的阳性;在1例乳腺纤维腺病的假浸润时P6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上皮巢周围出现一周明显的阴性,在其余共48例乳腺纤维腺病、纤维腺瘤、巨大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导管上皮增生的假浸润时P63染色上皮巢周围出现一周明显的阳性。满足(1)(2)(3)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满足(1)(2)而不满足第三条(3)不能诊断浸润性导管癌[5]。用这三条标准进行判断在取材充分的情况下,几乎不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在本次研究中还比较了高CK和层粘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增生性病变的显微镜下表现不具备很明显的差异性特征,不能用来判断瘤细胞是否浸润周围间质组织。Ac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判断瘤细胞是否浸润间质方面优于P6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判断瘤细胞是否浸润间质。P6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不能单独用于判断瘤细胞是否浸润间质,但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见图1~3。

  (本文图片见封三)(略)

  【参考文献】

  1  忠弼,杨光华.中华外科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00-1672.

  2  阚秀.读WHO(2003)乳腺肿瘤组织学新分类.诊断病理学杂志,2004,11(3):135-136.

  3  阚秀译.WHO肿瘤病理学、遗传学分类.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2003).诊断病理学杂志,2004,11(3):204-205.

  4  回允中主译.阿克曼外科病理学.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1574-1628.

  5  徐华.乳腺导管癌的诊断标准判断初探.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5(10):2386-2387.

  (编辑:李  令)

  作者单位: 611130 四川成都,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病理科

作者: 徐华,张莉,苏旭 2006-7-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