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24期

ATP在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1929年Drury首先发现三磷酸腺苷(ATP)静注能减慢窦性心律。1955年,欧洲一些国家普遍将ATP用于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近年来,人们对ATP治疗PSVT有了更深入的了解。ATP在体内能迅速转变为腺苷酸,从而减慢心律可引起暂时性房室传导阻滞。...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1929年Drury首先发现三磷酸腺苷(ATP)静注能减慢窦性心律。1955年,欧洲一些国家普遍将ATP用于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近年来,人们对ATP治疗PSVT有了更深入的了解。ATP在体内能迅速转变为腺苷酸,从而减慢心律可引起暂时性房室传导阻滞。介导ATP上述电生理特性可能有下列因素:增强K+传递;抑制Ca2+的慢通道传递;抑制儿茶酚胺促发的自律性增加。ATP对窦房结有负性频率和负性传导作用,并有很强的拟迷走神经作用,临床终止PSVT正基于ATP阻滞或延缓房室折返中的前向传导,而对逆向传导无显著影响。临床ATP全部注药后1min内终止PSVT,推荐剂量20mg,快速静注(5s)疗效高,缓慢推注无效。ATP静注副反应常见暂时性呼吸困难,但时间很短。临床静注ATP尚无一例死亡。但有引起支气管痉挛的报告。因此,该药不宜用于病窦和哮喘患者。冠心病合并PSVT用该药治疗安全有效,但因其有较强的拟乙酰胆碱作用引起冠脉收缩,某些情况下应避免使用。临床上可先从小剂量开始用药,根据需要增加剂量,并可反复给药,直至出现副反应为止。

      【关键词】  三磷酸腺苷(ATP);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副反应
   
      自1929年Drury首先发现三磷酸腺苷(ATP)静注能减慢窦性心率,产生暂时性的房室传导阻滞。1955年后,欧洲一些国家普遍将ATP用于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近年来,由于心脏电生理检查技术不断完善,人们对ATP在人体心脏传导系统的电生理作用及其终止PSVT的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1]。
 
  1  ATP抗心律失常机理

  ATP有很强的扩张冠脉作用,但通常ATP不能透过心肌细胞进入阻力血管并使之扩张。ATP在体内迅速转变为腺苷,腺苷能减慢窦性心率并可引起暂时性房室传导阻滞。Berne大量电生理研究进一步证明:ATP能产生与剂量相关的不同程度的可逆性房室传导阻滞。且这种负性传导作用仅局限于房室结内的慢通道依赖性组织。Dimare进一步研究表明,ATP的上述电生理特性可能由下述因素介导:(1)增强K+传递,从而导致心房细胞膜超极化和缩短动作电位时程;(2)抑制Ca2+的慢通道传递;(3)抑制儿茶酚胺促发的自律性增加,通透性较小的ATP类似物容易维持其电生理活性,提示ATP的作用可能由细胞外一种非乙酰胆碱特异性受体所介导。

  2  ATP在PSVT治疗中的作用

  1955年以来,欧洲一些国家已普遍将ATP用于PSVT的治疗。对窦房结和房室结的电生理作用的研究证明:ATP对窦房结有负性频率作用,对房室结有负性传导作用,并有很强的拟迷走神经的作用,临床终止PSVT正基于ATP阻滞或延缓房室折返环中的前向传导,而对逆向传导无显著影响。Belhqssen用ATP纠治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6/17均于注药后16s内终止发作;而经右室起搏者,原为房室传导折返者均经快通道形成逆传兴奋,有附加旁道者,兴奋仍由旁道逆传至心房,进一步证明ATP对逆向传导无影响。但也有报告大剂量ATP(40mg)可阻断或延缓预激旁道的前向和逆向传导。国内蒋文平报告ATP纠治PSVT有效率88.8%(24/27),与国外报告结果相近。

  通常采用终止PSVT药物有洋地黄、异搏停和ATP,Greco对三种药物分别进行了比较:ATP和异搏停组成功率均为90%;洋地黄组为61%~71%。在成功率相近的异搏停与ATP两组中,ATP在某些方面优于异搏停[1]。(1)ATP组几乎全部在注药后1min内终止PSVT,而异搏停组则在5min内终止发作,因此ATP更适宜紧急情况下使用;(2)ATP在体内迅速失活,从血浆完全消除一般不超过30s,因此该药用于临床时允许剂量个体化,且在任何剂量下给药均需持续监测1~2min,此后可根据需要重复给药,直至心律失常终止;(3)因为ATP仅对房室结或旁道折返的PSVT有效,而对房内折返者无效,因此ATP对PSVT不仅具有治疗意义,而且还有鉴别诊断学意义,临床工作者可根据对ATP治疗的反应来确定PSVT的机制,反过来又有利于指导治疗。

  近期研究证明,至少有部分急性心肌缺氧所致的房室传导阻滞与内源性腺苷酸释放有关。有人在狗的心脏经ATP诱发心动过缓,在应用潘生丁(ATP增加剂)的进一步加重,在应用氨茶碱(ATP竞争性抑制剂)后则减轻。上述结果进一步提示腺苷酸是这类心动过缓的起因。一些急性冠脉缺血所致的缓慢性心律失常,经阿托品治疗无效,而使用ATP拮抗剂(甲基黄、嘌呤或氨茶碱)则常能奏效。

  3  ATP临床应用及副反应

  3.1  临床应用  目前国内外已普遍采用ATP静注终止PSVT,总有效率88.8%~90%,用法:将ATP 20mg稀释在20ml生理盐水中,快速静脉推注,推注速度为5s。ATP复律疗法与下述因素有关:(1)用药剂量:文献报告,5~10mg组有效率69%;15~20mg组有效率81.3%(P<0.05)。因此目前推荐用ATP 20mg为宜;(2)静脉速度:快速推注(5s)疗效高,缓慢推注无效;(3)折返途径:凡PSVT经房室结内或旁道折返者有效率高,其余类型无效。

  当今对PSVT按其发生机制分为两大类:(1)心房异位起搏点兴奋性增高形成的阵发性房速。(2)折返机制形成的PSVT,此类又分为:①窦房折返型;②房内折返型;③房室内折返型;④经旁道折返型等4类,其中③和④占全部PSVT的88%,而ATP正是对这二类有效。然而,无论是③或④均有“慢-快”和“快-慢”二型,而ATP又只是对其中的“慢-快”型有效。极少数“快-慢”型PSVT能经ATP终止发作,其原因可能在于快通道对ATP呈现异常的敏感反应。

  所有的研究均表明:ATP对转复阵发性室速无效。

  3.2  副反应  ATP静注常引起一些不严重的副反应,最常见的为暂时性呼吸困难,由于ATP在体内迅速代谢,因此副反应持续时间很短[1]。文献报告几百例经ATP静注治疗PSVT者无一例死亡。但有因使用该药引起支气管痉挛的报告,因此该药不宜用于病窦和哮喘患者;对已用心得安、潘生丁和安定者,加用ATP需特别谨慎,因上述药物可增强ATP对窦房结和房室结的抑制。一般认为ATP对冠心病合并PSVT安全有效,但因
  ATP有较强的拟乙酰胆碱作用,而后者能诱发人的冠状血管收缩,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应避免使用。
通常认为,理想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应具有较长的半衰期,以便在少次用药后能维持药效。这对一般慢性心律失常维持用药是理想的,但PSVT是一种急性发作性心律失常,ATP的短的半衰期正是其优点,临床上可先从小剂量开始用药,根据需要再增加剂量,并可反复给药,直至出现副反应为止[1]。

  综上所述,ATP在PSVT治疗中的作用已确切有效,而且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ATP及其拮抗剂在抗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地位将可能取得更加令人瞩目的进展。

  【参考文献】

  1  刘一.腺苷酸在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中的应用.中国内科专家经验文集,1995,3:160-162.
 
  作者单位:225400 江苏泰兴,泰兴市老年康复医院内科
 
  (编辑:秋  实)

作者: 季华忠,蔡志波,季文翔 2006-7-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