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3期

胆道术后拔除T管致胆漏的因素分析及其防治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胆道术后拔除T管致胆漏的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因胆道术后常规拔除T管致胆漏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中手术后第二天误拔1例,15~18天拔管6例,25~30天后拔管2例,30~45天后2例,60天后1例,术前合并肝功能明显异常者8例,5例合并低白蛋白血症,3例合并高血糖血症,1例合并肾功能不全......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胆道术后拔除T管致胆漏的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因胆道术后常规拔除T管致胆漏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中手术后第二天误拔1例,15~18天拔管6例,25~30天后拔管2例,30~45天后2例,60天后1例,术前合并肝功能明显异常者8例, 5例合并低白蛋白血症,3例合并高血糖血症,1例合并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1例,1例为胃癌根治术后,4例(33.33%)行保守治疗 (体外置管引流), 8例(66.67%)再行手术(胆总管T管引流),均发现窦道形成不完整或破损。结论  窦道形成不完整或破损是引起胆漏的直接原因,预防胆漏要根据患者个体化、引流方法、引流材料的选择、拔管时间及拔管技术等多方面考虑,并根据具体病情,决定处理胆漏的方式。

  【关键词】  胆道术后;T管;胆漏;窦道

   胆总管探查术后放置的T管,常规可在14d后左右拔除。临床上常有拔除T管致胆漏,甚至引起胆汁性腹膜炎者,病情重者需再次急诊手术。本文回顾总结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该类患者12例,分析发生胆漏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一些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12例均为我院自1993年8月~2004年9月收治的因胆总管探查术后常规拔除T管致胆漏病人。男4例,女8例,年龄27~81岁。其中60岁以上9例,占75%。拔管前均常规行T管造影明确无结石残留,并夹管24h后无不适。手术后第二天误拔1例,15~18天拔管6例,25~30天后拔管2例,30~45天后2例,60天后1例。拔T管后致胆漏或胆汁性腹膜炎者收治入院均在4h内。

  1.2  原发疾病、合并症及手术情况  胆总管结石5例,肝内外胆管结石7例,既往行胃癌根治术1例。术前肝功能明显异常者8例,低白蛋白血症5例,糖尿病3例,肾功能不全1例,心功能不全1例。

  1.3  胆漏临床表现及处理  拔T管后出现腹痛的时间为20min~2h,其中10例出现在1h左右。12例均出现程度不同的右上腹痛伴有明显的右侧腰背酸胀、腹胀、恶心、气急,其中8例呈进行性加重:7例出现畏寒、发热(37.8℃~39.2℃),2例出现右下腹痛。11例均行右侧卧位,禁食,急诊行B超检查明确腹腔积液范围及量,注意观察腹痛的变化,予654-2等解痉、抑制分泌药物、抗生素预防感染等治疗。除1例术后第二天误拔T管立即急诊手术外,11例均从腹壁T管拔除后窦道口处予导尿管引流,4例局限性腹膜炎者症状逐渐好转,7例因腹膜炎症状无法控制并进行性加重,再次开腹行胆总管T管引流、腹腔引流。手术中发现6例为窦道下壁窦道形成不完整;2例几乎无窦道形成;1例为窦道中下段撕裂致胆漏。

  1.4  结果  4例(33.3%)保守治疗均痊愈,根据引流管的引流量分别留置6~10天后拔除引流管,8例(66.7%)手术者,分别于再次术后2个月左右拔除引流管,无再次胆漏发生,切口感染3例,门诊随访无明显后遗症。本组病例无死亡。

  2  讨论

  1905年Yates通过试验观察到腹腔置入引流管后会迅速被网膜及周围组织包裹而与整个腹腔隔离。同样T管置入胆总管形成的窦道由网膜、肠管等组织包裹形成,同时还有异物刺激引起的一种增生性炎症、异物肉芽肿,胶原纤维增生最后形成纤维化窦道。一般胶原纤维6~8天开始增生,10~12天达到高峰而形成窦道。临床上传统将拔T管的时间规定为14天即基于此考虑。但临床常出现即使拔管时间完全符合规定要求,仍有一些患者拔管后出现胆漏,甚至胆汁性腹膜炎。

  2.1  胆漏的原因  窦道形成不完整是引起胆漏的直接原因。窦道形成不完整的因素,归结有如下几点。

  2.1.1  病人的因素  病人因素是导致T管拔除术后胆漏的主要因素。其中(1)年龄:年龄因素是此并发症发生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年龄越大组织的修复能力就越差,即术后围绕T管形成窦道所需要的时间就长,且窦道和腹壁粘连形成不牢固,易导致拔T管时因窦道撕裂或形成不完全而胆漏。本组患者60岁以上9例,占75%。(2)营养因素:低蛋白血症影响细胞的免疫功能,损害自身防御机制,且血浆蛋白的减少影响纤维蛋白的合成,导致窦道的形成不完整。本组低白蛋白血症5例。(3)合并慢性病:糖尿病能抑制胶原纤维的合成,造成T管与周围的组织(如肠管、大网膜等)粘连共同形成与腹壁隔开的窦道的不完整性,导致拔T管后胆漏[1,2]。本组糖尿病3例均发生胆漏。另外术前或术后发生肝肾功能不全者或又合并心肺功能不全、肝硬化、恶性肿瘤等,因其组织修复、胶原合成能力下降,组织愈合能力下降,窦道形成延迟。本组患者有肝功能明显异常者8例,肾功能不全1例,心功能不全1例。

  2.1.2  医源性因素

  2.1.2.1  手术  手术因素直接影响病人的预后,其引起拔T管致胆漏,本人认为与以下原因有关:(1)术中胆总管解剖过多、裸露时间过长,影响胆总管的血供;(2)缝合胆总管过密,或误缝到T管,缝线太粗;(3)选用的T管过粗,留置的T管横壁过长、修剪边缘不平;(4)T管在腹腔的行程过长、扭曲;(5)T管出腹壁的引流口口径过小;(6)T管在腹腔与腹腔引流管相邻粘连;(7)T管引流方向与胆总管切口成角,胆总管切口非在其正前壁;(8)术中胆总管下端探查不彻底,潜在性梗阻原因未解除。

  2.1.2.2  拔管  拔管是个易被忽视的因素。拔管时动作粗暴可致窦道撕裂或窦道与腹壁、窦道与胆总管分离撕裂。本组1例系术后第二天实习生将T管误当成腹腔引流管拔除。1例再次手术证实属窦道中下段撕裂致胆漏。

  2.1.2.3  T管材料  目前市场上(包括我院)的T管的材料均为硅胶管,可能其组织相容性强,诱发炎性反应能力弱,导致窦道形成不完全与周围组织粘连少,故在拔T管时易出现窦道撕裂引起胆漏。文献报告[3,4]将各种材料的T管作了比较,认为硅胶管窦道形成缓慢,甚至在6周后裸露于自由腹腔中,不宜作短期引流。本组8例手术处理者中,6例无上述所及的原因,但其中1例术中发现窦道下壁根本无窦道形成,1例窦道形成不完全。可见T管材料的原因,不能诱发机体有效异物反应而包裹T管,也是引起胆漏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另一方面机体包裹T管的异物反应也有个体差异,这也可能是一因素。

  2.2  拔T管的时间问题  传统的拔管时间是术后2周,有的学者认为应3周以上。本人认为传统术后2周的拔管时间应该为基线遵循,但必须具备下列指征方可拔管:胆道炎症已经控制,试夹T管无不适主诉,T管造影表明胆道通畅等。而对一些高龄、肝硬化、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恶性肿瘤、心肺功能欠佳、体弱身材瘦长者等在积极治疗控制原发病及营养支持等基础上可适当延长拔管时间,4周以上可能更为安全[5],甚至为配合其他治疗如胆道镜等留置数月或半年以上不等。

  2.3  胆漏的处理  拔除T管后一旦出现腹痛即应考虑有胆漏的可能。争取在最短时间内试行从原窦道口置管引流,一般用适当粗细的导尿管经腹壁窦道口插入,不可强行用力,也不需插入过深,只要胆汁能充分引流即可认为置管成功。出现胆漏后应取右侧卧位,先用解痉、抑制分泌、抗感染等药物保守治疗,B超检查明确腹腔积液范围及量的多少,有无右下腹积液。动态观察患者腹痛变化和生命体征,如出现呼吸、心率加快、体温升高、明显的弥漫性腹膜炎症状加重等,B超发现腹腔积液呈进行性增多等情况,无论置管成功与否均应及时手术处理,再次开腹行胆总管T管引流和(或)腹腔引流术。

  近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有学者报道[6,7]即使胆漏也不必马上手术,只要有效降低胆总管的压力,可先行ERCP+EST,ENBD(鼻胆管引流)使胆汁经Oddi括约肌流经十二指肠,或在B超下行肝管穿刺引流术 (PTCD)均能减轻胆漏引起的并发症,避免了再次开腹手术治疗的可能。

  2.4  胆漏的预防  针对引起胆漏的多种原因,预防的措施有:(1)严格掌握拔管指征,有腹胀情况时不可拔管,宜在低胆道压力情况下拔管。按照病情具体情况决定拔管时间,宁长勿短;拔管注意方法,不可粗暴拖拉。(2)对高危患者或拔管时可疑有胆漏者,可在拔管后立即插入粗导尿管引流观察,若无异常再予拔除[8]。(3)改善机体的营养情况,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合并症,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纠正高血糖,改善心肺肝肾功能。(4)手术过程要规范化,不要过度解剖胆总管;手术结束时有意识地将网膜组织覆盖或包绕T管。有动物实验表明用带蒂大网膜包埋T管比自然形成的窦道时间短,且窦道形成好[9]。(5)术中正确修剪T管,正确选择T管材料和质地,选择合适直径T管。(6)对胆漏量大者及久治未愈者可加用生长激素治疗能加快其愈合[10]。

  【参考文献】

  1  申耀宗.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的风险与处理.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13):135-136.

  2  陈亚强,田建洪,王力忠.糖尿病漏诊胆道术后胆漏死亡一例教训.腹部外科杂志,2002,15(1):49.

  3  赵建国,全卓勇,张应天.腹部外科,2003,16(3):149.

  4  蒋建龙,顾剑峰.SUZHOU UNIVERSITY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2003,23(4):498.

  5  张宝华,张永杰,张柏和,等.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2):106.

  6  Montesano G,Bezzi C,Turano R,et al.Lesions of the main bile duct:combined percutaneous-endoscopic treatment.Ann Ital Chir,1999,70(3)∶421.

  7  龚彪,潘亚敏,沈丽,等.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肝内胆漏的内镜治疗.外科理论与实践,2003,8:255.

  8  张新朝.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3,12(2):157.

  9  孙军,支立才,仁红,等.胆道T型管人工带蒂大网膜包埋与自然形成对比研究.中华试验外科杂志,1998,15:29.

  10  张永杰,张宝华,易滨.生长激素治疗胆漏的初步观察.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21(11):1091.

   作者单位: 1 315700 浙江象山,象山县人民医院外科

  2 200438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编辑:海  涛)

  

作者: 黄胜,罗祥基,张柏和 2006-7-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