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7期

运用改进深静脉导管持续引流胸腔积液12例报告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2004年5~12月间,我科采用改进深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恶性胸腔积液及注入药物治疗,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12例,均为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23~75岁,平均56。经X线或B超证实存在单侧或双侧胸腔中-大量积液。1导管的改进采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VenousCatheterizationSetwithBlueFlex......

点击显示 收起

  2004年5~12月间,我科采用改进深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恶性胸腔积液及注入药物治疗,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12例,均为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23~75岁,平均56.5岁。原发肿瘤为:肺癌9例,食管癌2例,乳腺癌1例。原发肿瘤均有病理证实,胸水中找到肿瘤细胞9例,另3例胸水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99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经X线或B超证实存在单侧或双侧胸腔中-大量积液。

    2  操作及治疗方法

    2.1  导管的改进  采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 Set with Blue Flex Tip○RCatheter ARROW○R,16Ga,20cm,单腔),用无菌小剪刀在距端孔2.0cm、4.0cm处各剪出一侧孔,大小与端孔相似,两侧孔需避开同一层面,且剪去的周径略小于1/2导管周径。不可剪得过深,否则易使导管折弯、断裂。

    2.2  操作方法  患者取半卧位或平卧位,经B超定位下确定穿刺位置。常规消毒、铺巾、局麻、穿刺,穿刺成功后将深静脉导管逐步引入胸腔内并妥善固定于胸壁皮肤,采用无菌三通管、输液器、引流袋连接。置管深度约10~15cm。需要灌注药物时只需打开三通管注入即可。

    3  结果

    12例患者均未出现气胸、血胸等穿刺并发症。导管留置时间从5天~3月余,平均15天。无导管脱出、断裂、感染等情况出现。经治疗后,胸腔积液明显减少或消退者共7例,总有效率达58.3%。1例患者于置管当天出现一过性低血压反应,考虑因引流过快、过多(达1400ml)引起,予暂停引流,输入胶体等处理后迅速纠正。另有1例患者于置管1个月后出现导管堵塞,予拔管处理。

    4  讨论

    肺癌患者合并胸腔积液较常见,积液量达中等量以上时,患者常感胸闷、气急等不适,为缓解压迫,需给予穿刺引流。传统的穿刺方法,往往需反复操作,给患者带来痛苦。而若采用放置胸管及闭式引流的方法,则因引流管较粗、硬,患者疼痛感明显,且易出现放液过快导致胸膜反应,长时间留置时易合并感染。

    本操作方便易行,并发症少,费用低。采用的深静脉导管系医用级聚氨酯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溶性,导管柔软且较细(仅16Ga),患者不适症状轻微,可长时间留置于体内。引流速度可调控为缓慢均匀,避免了因引流过快,胸腔内压力骤降引起肺水肿及低血压的发生[1]。导管上有明确的刻度标识,术者可根据刻度准确掌握置管深度,以期达到有效的引流位置。因增加了两个侧孔,从而增加了引流的范围,不易出现堵塞。需灌注药物时,通过三通管注入即可完成,可反复使用,方便易行。

    本组病例均为笔者亲历,体会颇深。为减少穿刺并发症,而注意以下几点:(1)经B超定位确定穿刺部位,并避开胸(腹)部重要脏器。实际穿刺深度与B超定位可能有一定误差,为安全起见,可先用5ml注射器试穿,成功后再换用深静脉导管针穿刺,如此可避免穿刺过深伤及肺;(2)通过三通管控制引流速度,放液不可过多、过快。据笔者经验,首日放液量以不超过600ml为妥,以后根据血压及积液量多少,酌情放液;(3)加强护理。常规消毒穿刺口,每日更换1次敷料,渗液较多时随时更换;每次夹管前给予12.5~25U/ml肝素溶液约2ml注入导管,以防导管堵塞。超过1个月仍需持续引流时,需更换导管;(4)定期复查胸片或B超,注意胶体输入,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参考文献】

    1  瞿彩平,陆朝云.微创置管引流合并腔内免疫化疗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实用肿瘤学杂志,2005,19(6):436.

     作者单位: 310051 浙江杭州,武警浙江省总队杭州医院ICU(△医务处)

  (编辑:悦  铭)

作者: 张跃明,卜征 2006-7-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