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7期

耳针与副交感神经系统关系的探讨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笔者首次大胆的提出并阐述了副交感神经系统是耳针理论的物质基础。【关键词】耳针。副交感神经Exploring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auricularacupunctureandtheparasympatheticnervesystemWANGJian-yu。parasympatheticnervesystem耳针已被世界上广泛接受,但耳针的作用原理目前尚不清楚,本......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笔者首次大胆的提出并阐述了副交感神经系统是耳针理论的物质基础。笔者认为中西医结合是祖国医学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耳针;迷走神经;副交感神经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uricular acupuncture and the parasympathetic nerve system

    WANG Jian-yu.Winnipeg, Manitoba, Canada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lained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auricular acupuncture (AA) and parasympathetic nerve system (PsNS).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AA is based on the functions of PsNS.

    【Key words】  auricular acupuncture;vagal nerve;parasympathetic nerve system

    耳针已被世界上广泛接受,但耳针的作用原理目前尚不清楚,本文就针对外耳与脑神经的关系,及脑神经对与副交感神经的关系,作进一步探讨,笔者认为耳针实际上是通过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达到诊断治疗的目的。

  外耳虽小,穴位不少,有些穴位目前仍有争议。大体说来,耳穴[1]所代表的器官在外耳的分布就像胎儿在子宫内一样,头朝下,脚朝上。按照从下向上的顺序来解释的话,外耳最长最突出的那个软骨嵴上有枕、脊柱、腿和足的穴位。嵴前的三个小凹陷中,分别有胸、腹、盆三腔的脏器的穴位。肩、臂和手的穴位在嵴后。

  外耳面积不到体表面积的百分之一,但其复杂的神经支配不是面部和体内的任何器官可以相比的。至少有4对脑神经[2]有分支到外耳(脑Ⅴ、Ⅶ、Ⅸ、Ⅹ)。脑Ⅺ加入了颈丛,而耳大和枕小神经来自颈丛并有分支到外耳,所以脑Ⅺ也有可能加入了外耳的神经支配。

  从耳穴所代表器官的角度来解释,胸腔和腹腔的脏器由脑Ⅶ和脑Ⅴ支配;枕、脊柱、腿和脚由脑Ⅶ、耳大和枕小支配;盆腔大部分由脑Ⅶ、耳大和枕小支配,颞侧小部分由脑Ⅶ和脑Ⅴ支配;肩至手由耳大和枕小支配。几乎所有耳部的穴位都有双重脑神经支配。

  为什么外耳需要这么多的神经来支配,这就要从胚胎学和生物进化的角度来解释。在胚胎的第5周,形态像一条鱼的时候,外耳还处于第2对和第3对鳃弓期,脑神经对鳃弓的支配就已经建立了。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解释,几百亿年以前,当人类还是寂静的、黑暗的深海中的鱼类,鳃弓所感受的水温、水速对调节体内的自主功能来说,比视觉和听觉更重要。虽然人类已进化到今日,但是仍保留着远古的遗迹。有趣的是,代表我们远祖的这种鱼类,目前仍可在世界上的一个深海区偶尔捕到。我们现在走路时摆动手脚的姿式,仍和这种鱼游水时摆动它的二对腹鳍的姿式相似。

 在外耳的神经分布中,最应注意的是迷走神经(脑X)。迷走神经的耳支是副交感神经系统在体表唯一的分支。我们都知道迷走神经的主支支配胸腔和腹腔的脏器,但是很少有人提到迷走神经的耳支也仅仅支配含有胸腔和腹腔的脏器穴位的外耳部分。显然是迷走神经需要它的耳支来提供外界的信息,比如温度、湿度、风力等等来调节它所支配的内脏的功能。当笔者领悟到这点后,觉得人体实在太奥妙了。

  要理解耳穴的特点,就必须首先理解脑和脑神经的特点。和体神经不同,脑神经是不交叉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耳穴只代表身体同侧的器官。此外,人体在大脑皮层的感觉和运动中枢的投影,以及在小脑皮层的投影都是头朝下脚朝上。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人体在耳穴上的投影也是头朝下脚朝上。

  脑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关系异常密切,脑神经核和副交感神经核都位于脑干中。二者为近邻,其间又有致密的神经纤维联系。脑神经的Ⅲ、Ⅶ、Ⅸ都含有副交感的分支,脑X本身就是副交感的一个主支。副交感神经系统需要脑神经提供的信息(视、听、味、嗅)来调节内脏的功能。

  副交感和交感都属于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维持着我们的生命。我们的心率、血压、胃肠功能,以及内分泌、免疫、生育等等都由自主神经系统来调节。副交感神经系统负责修复和维持体内功能的平衡;交感系统则用于紧急状态,比如动物的搏斗或逃跑的反射。

  耳针的特点只能用副交感神经的特点来解释。副交感和交感神经从中枢发出后,都要经过神经节交换成节后纤维再进入器官。副交感的神经节均在器官内或器官附近,所以副交感的神经信息精确而局限。与之相反,交感的神经节则在脊椎两侧,其节后纤维先组成神经丛,然后再进入不同的器官。所以交感神经的反应比较泛化。一个小小的耳朵能有这么多穴位精确的代表每一个器官,是离不开副交感神经特有的信息精确而局限的特点的。

  最近国外的科研更进一步证实了耳穴与副交感神经的关系。Litscher[3]用计算机控制的定量分析来测定脑血流量,他发现刺激耳穴中和眼睛有关的穴位可以增加眼动脉的血流量。我们都知道只有副交感神经有扩张血管和增加血流量的作用。Haken[4]用心电图的细微变化来确定交感或副交感的兴奋性。他发现刺激耳穴,可以增加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耳针的临床应用,也证实它和副交感系统的功能有关,以下仅举数例:(1)耳针广泛地用于国外的戒毒中心。戒毒时的症状如瞳孔缩小、流涎、流泪等都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有关。(2)耳针对顽固性的嗝逆和呕吐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这又是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有关。(3)副交感的神经核也有上行纤维到大脑的边缘系统和丘脑,这就可以解释用耳针戒烟、减肥及治疗焦虑症[5]。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迷走神经,而耳朵又是迷走神经唯一在体表的分支,所以耳朵在搞纯西方医学人的眼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最近发现,刺激迷走神经的耳支对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癫痫有控制作用。而且发现老年性痴呆症和巴金森病的病人,其最早的变化是位于脑干的迷走神经核发生了病变。刺激迷走神经的耳支是否可以“唤醒”脑干,预防或改善上述二种常见的老年病,也成为目前热门的科研题目。

  搞纯西方医学的人也许从来没有听说过耳针,但也对耳朵也越来越感兴趣。中医和西医已经渐渐的开始有了一些共同语言。这使笔者想起了古时“盲人摸象”的寓言。当一个盲人从象鼻子开始,另一个从象腿开始时,他们所描述的“象”截然不同。但是当他们都进展到象的躯干部时,他们终于有了共同的语言。

  目前,耳针的基础研究似乎有所停滞。笔者只希望这篇文章重新唤起对耳针基础研究的兴趣。

    (作者介绍:王建渝现在加拿大做妇产科医生,是美国和加拿大妇产科协会的会员。曾是协和医院的研究生,对中医和针灸一直感兴趣,曾阅读国内外大量有关文献,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参考文献】

    1  黄丽春.耳穴诊断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54.

    2  Canalis RF, Lambert PR. The Ear, Comprehensive Otology. Lippincott  Williams and Wilkins,48.

    3  Litscher G. Computer-based quantif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ear-and Korean hand acupuncture: needle induced changes of 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 Neurol Res, 2002,24(4): 377-380.

    4  Haker E. Effect of sensory stimulation on sympathetic and parasympathetic activities in healthy subjects.  J Auto Nerve Syst,2000,79(1):52-59.

    5  Fallgatter AJ.Far field potentials from the brain stem after transcutaneous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J Neural Transm,2003,110(12): 1437-1443.

      作者单位:Winnipeg, Manitoba, Canada

  (编辑:秋  实)

作者: 王建渝 2006-7-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