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2期其他

耳针结合TDP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来源:INTERNET
摘要:自1993年以来,笔者采用耳针结合TDP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80例,并与西药治疗30例进行对照比较,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110例按患者就诊先后随机分为2组,耳针结合TDP组(治疗组)80例,其中男54例,女26例,年龄18~75岁,平均49。2治疗方法1。1治疗组(耳针配合TDP)(1)耳针取穴:肺、肝、下屏尖、......

点击显示 收起

自1993年以来,笔者采用耳针结合TDP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80例,并与西药治疗30例进行对照比较,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0例按患者就诊先后随机分为2组,耳针结合TDP组(治疗组)80例,其中男54例,女26例,年龄18~75岁,平均49.7岁,后遗神经痛1~6天27例,7~12天53例,受损神经:肋间神经痛46例,腰部神经痛23例,骶部神经痛8例,上肢神经痛3例,西药组(对照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2~72岁,平均44岁,后遗神经痛1~6天9例,7~12天21例。受损神经:肋间神经痛17例,腰部神经痛7例,骶部神经痛5例,上肢神经痛1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并经物理、X线和B超检查均未发现恶性肿瘤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耳针配合TDP) (1)耳针取穴:肺、肝、下屏尖、屏间,腰骶部神经痛者加脊椎上1/3,肋间神经痛者加脊椎中1/3,上肢神经痛者加脊椎下1/3。操作: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指固定针刺穴位,右手持30号1寸毫针,准确迅速轻巧刺入穴位,尤须注意针刺脊椎各段时,针尖一定要向上斜刺,余穴直刺。共留针30min,要领:耳针手法一定要做到穴位准确、方向对、进针快,动作轻巧,以避免过度刺痛致患者畏痛拒针,针刺深度应以刺透软骨膜,刺入软骨深层,但以不刺透对面皮肤为度。每针均做180~360°捻转行针,频率在30次/min左右,每次捻转20s。(2)TDP照射治疗:在使用耳针治疗的同时,用TDP对准患部,距离以患者感觉局部较热,不烫为宜。每次0.5h。疗程:每日治疗1次,3次后休息1日,再治疗3次后休2日,6次为1个疗程。2疗程后评定疗效。

1.2.2 对照组 口服消炎痛25mg,维生素B 1 30min,维生素E100mg,每日3次。2组治疗14天后进行疗效判定,均不合用其它疗法。治疗期间,嘱患者忌吃辛辣食物,禁饮酒,保持局部的卫生和心情舒畅。患有严重高血压、活动性消化道溃疡、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者不用此法。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为疼痛消失、睡眠正常,停治2月内无复发;显效为疼痛明显减轻,睡眠时偶有疼痛;有效为疼痛较前减轻,睡眠有所改善;无效为明显疼痛,影响睡眠。

2 结果

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例(%)

由表1可见,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比χ 2 =31.156,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止痛效果1~2天见效,5~7天显效;对照组2~3天见效,8~11天显效。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67岁,就诊于1995年10月10日。主诉:左胸背部出现带状疱疹20天。在皮肤科经常规治疗半月后,水疱消失,遗留有明显刀割样疼痛,昼夜不止,入夜更甚,胃 纳不佳。虽用多种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查体: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疼痛痛苦呻吟,语声低微,胸左侧4~6肋间皮肤呈带状分布的点状色素减退斑处明显触痛,余无特殊发现。经本法治疗2次后,疼痛减轻夜晚能入睡,治疗6天后痊愈。随诊2月病损处未再出现疼痛。

4 讨论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由于带状疱疹的致病原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脊髓后索和机体的免疫反应等原因,带状疱疹愈后易遗留神经痛,尤其在中、老年人,带状疱疹的发病率和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都较高,后者在治疗上相当棘手。

祖国医学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聚于耳,全身各脏腑皆联系于耳,当机体某一脏腑、经络发生病变时,在耳部相应的区域内必定有异常的反应。现代医学认为耳廓有迷走神经在内的丰富神经网,可调节人体各神经系统及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因而针刺耳穴,肺、肝、下屏尖、屏间及脊椎相应的上、中、下段,可有效调节相应脏腑及脊神经后根的生理功能,起到很好的镇痛作用。再配合TDP照射患处,促进局部的新陈代谢,增加血液循环,临床收效甚佳。

作者单位:226006江苏省南通市妇幼保健院

作者: 刘兴东 2005-8-1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