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8期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普卢利沙星片的含量和有关物质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普卢利沙星片有关物质检查及其含量测定方法。0ml/min。结果制剂中辅料对主药测定无干扰,普卢利沙星与有关物质完全分离。0μg/ml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普卢利沙星片有关物质检查及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Diamonsil-C18柱(4.6mm×200mm, 5μm),以0.01mol/L三乙胺的水溶液(用磷酸调节pH为2.8)-乙腈(73:2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8nm;流速1.0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  制剂中辅料对主药测定无干扰,普卢利沙星与有关物质完全分离。在10.0~200.0μg/ml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RSD=0.13%)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6%。结论  本方法简便,迅速,准确,专属性强。

  【关键词】  普卢利沙星;片剂;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有关物质
  
  Determination of prulifloxacin and its related substances in tablets by HPLC

  WANG Qi,LI Zhi-feng,XU Yan-li,et al.

  Department of Pharmacy,Qingan People's Hospital,Qingan 1524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n HPLC-UV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prulifloxacin and its related substances in tablets. Methods  Diamonsil-C18 column (4.6mm×200mm, 5μm) was used. The mobile phase is consisted of 0.01mol/L triethylamine (pH was adjusted to 2.8 using phosphoric acid)-acetonitrile  (73∶27). The flow rate was 1.0 ml/min with UV detection at 278nm. The column temperature was 30℃. The injection volume was 10μl.Results  The linear range for the content of prulifloxacin was 10.0~200.0μg/ml (r=0.9999  3,n=5). The recoveries of prulifloxacin tablets were 99.6%,and its RSDs were 0.14 %.Conclusion  The method is sample, efficient,accurate and specific.

  【Key words】  prulifoxacin; tablets; HPLC;content determination; related substances
   
  普卢利沙星是新的广谱氟喹诺酮抗菌药NM-394 的前体药物,可改善口服后的胃肠吸收程度。本品对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均有效,特别是对绿脓杆菌、沙雷氏菌、肠杆菌属等革兰阴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力,尤其是对绿脓杆菌的抗菌活性优于其他所有同类药物,也超过目前上市的其他抗生素药物。本品毒副作用小,口服吸收好,反复给药在体内无蓄积性。有文献报道其原料和胶囊含量的高效液相测定方法[1],采用其方法测定本品其分离及峰形均不理想,遂在其基础上略加调整制定本法,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普卢利沙星片剂的含量及其有关物质,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

  1  仪器、试药与实验样品

  高效液相色谱仪(HITACHI UV-VIS Detector L-7420,Pump L-7110);普卢利沙星对照品(纯度:99.6%,归一化法),普卢利沙星片剂:132.1mg(批号:20050801、20050802、20050803,自制 );乙腈为色谱纯,磷酸和三乙胺为分析纯,水为二次蒸馏水。

  2  实验方法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Diamonsil-C18 (4.6mm×200mm, 5μm);流动相:0.01 mol/L三乙胺的水溶液(用磷酸调节pH为2.8)-乙腈(73:27);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8nm;柱温30℃;进样量10μl。

  2.2  系统适用性实验  取流动相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取处方量辅料适量和普卢利沙星片,按“2.9”项下操作,记录色谱图。另取普卢利沙星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用流动相配成浓度约为100μg/ml的溶液,取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取普卢利沙星适量,分别进行酸、碱、高温(热)、光照破坏处理后,各进样10μl,色谱图见图1。实验结果表明,在“2.1”项的色谱条件下,流动相、辅料对测定无干扰,普卢利沙星经酸、碱、高温、光照破坏后,均有明显的分解产物峰,但分解产物均与主峰有良好的分离度,不影响测定。色谱柱理论塔板数按普卢利沙星计算不得少于5000。
  
  图1  普卢利沙星HPLC图 略

  2.3  线性实验  精密量取对照品约25mg,置25ml棕色量瓶中,加乙腈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分别精密量取贮备液适量,以乙腈分别稀释至浓度为10.0、20.0、40.0、80.0、120.0、160.0、200.0μg/ml的溶液,各取10μl进样,记录色谱图,以浓度(C,μg/ml)为横坐标,峰面积(A)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A=21549C+191,r=0.9999,可见在普卢利沙星10.0~20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
  
  2.4  精密度实验  配制浓度约为100μg/ml的普卢利沙星对照品溶液,进样10μl,连续进样6次,记录峰面积,RSD为0.14%。

  2.5  重现性实验  取20050801批样品,按“2.9”项下操作平行测定6次,计算其含量分别为标示量的100.2%、100.2%、100.1%、100.1%、100.0%、99.9%,平均值为100.1%,RSD为0.13%。

  2.6  稳定性实验  按“2.9”项下方法,取供试品溶液一份,于室温下放置,每隔1h进样1次,连续进样6h,进样量为10μl,记录峰面积,RSD=0.66%,说明样品溶液在6h内较稳定。

  2.7  回收率实验  按处方,取高(120%)、中(100%)、低(80%)三种量的普卢利沙星对照品,分别加入处方量的辅料于同一100ml棕色量瓶中,加乙腈适量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取溶液10μl进样,记录峰面积,并计算回收率,每个浓度测定3份,结果分别为98.5%、99.7%、101.6%,RSD分别为0.83%、0.89%、0.63%(n=3)。

  2.8  最低检测限  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按信噪比为3对最低检测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最小检出量0.05μg/ml。

  2.9  含量测定  取普卢利沙星对照品约10mg,精密称定,置100ml棕色量瓶中,乙腈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取本品适量(约相当于普卢利沙星10mg),精密称定,置100ml棕色量瓶中,用乙腈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吸取对照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3批样品的含量分别为标示量的99.7%、100.3%、100.0%。

  2.10  有关物质测定  取本品适量,加流动相稀释成每1ml中约含500.0μ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取供试品溶液加流动相稀释成每1ml中约含5.0μg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精密吸取对照溶液1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调节检测灵敏度,使主成分色谱峰高约为满量程的20%。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 记录色谱图(图2)至主成分峰保留时间的2.5倍,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杂质含量[2]。供试品溶液中各杂质峰面积之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1.0%。用自身对照法[2]计算三批样品杂质峰面积总和分别为0.36%、0.36%、0.33%。

  图2  普卢利沙星有关物质HPLC图 略

  3  讨论

  3.1  检测波长的选择  对各辅料和普卢利沙星分别在200~400nm波长处进行紫外扫描,结果发现,普卢利沙星在波长为278nm处有最大紫外吸收,而在此波长下辅料没有吸收,不会干扰测定,所以波长选择278nm。

  3.2  流动相的选择  由于普卢利沙星具有酸性,单独用乙腈-水作流动相时色谱峰拖尾严重、峰形不好、分离效果差。加入0.01mol/L三乙胺并用磷酸调节pH值2.8后,得到明显改善。本法能有效地控制普卢利沙星片剂的质量,其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快速简便、结果准确可靠。

  【参考文献】

  1  封宇飞.HPLC法测定普卢利沙星胶囊的含量和有关物质.中国药学杂志,2006,41(4)∶308.

  2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国药典.二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24.

  作者单位:1 152400 黑龙江庆安,庆安县人民医院药剂科

       2 110016 辽宁沈阳,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
 
  (编辑:秋  实)

作者: 王琦李志峰徐艳丽裴月湖 2006-7-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