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11期

活血化瘀法治疗痛经的体会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不通则痛,故使痛经”。1痛经临床表现痛经临床表现每遇经期或经行前后小腹疼痛,随月经周期性发作,甚者疼痛难忍,甚或伴有呕吐汗出,面青肢冷,以致晕厥者,也有部分患者,经期小腹疼痛连及腰骶,放射至肛门或两侧股部。2痛经治法妇科常见的痛经、产后腹痛、盆腔炎、盆腔瘀血等都可选用自拟化瘀止痛汤。中医诊为......

点击显示 收起

  瘀,《记文》解释为“积血”也。《诸病源候论》云“血积聚不敞皆成瘀血。”《医宗金鉴》曰:“血之凝,结为瘀。”它既是气血不利的原因,又是这一病理变化的产物。妇人以血为本,若经期产后不慎感邪,内伤七情,多产房劳或经行敛涩过早,跌仆负重,手术创伤等,均可使血流缓慢,滞塞不通,离经之血停蓄,凝集聚结形成血瘀症。“不通则痛,故使痛经”。

    1  痛经临床表现

    痛经临床表现每遇经期或经行前后小腹疼痛,随月经周期性发作,甚者疼痛难忍,甚或伴有呕吐汗出,面青肢冷,以致晕厥者,也有部分患者,经期小腹疼痛连及腰骶,放射至肛门或两侧股部。

    2  痛经治法

    妇科常见的痛经、产后腹痛、盆腔炎、盆腔瘀血等都可选用自拟化瘀止痛汤。处方:当归、川芎、赤芍、熟地、蒲黄、五灵脂、丹参、郁金、牛膝、益母草、延胡索。瘀痛甚者去熟地加三七末、没药,寒凝者去益母草加桂枝、吴茱萸,热滞者去熟地、川芎,加丹皮、川楝子。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18岁,2005年初诊,经行小腹疼痛四年,痛发经前及经期,伴四肢厥冷,面色青紫,恶心呕吐。月经周期尚准,量不多,色黯,夹血块,末次月经2005年8月15日。诊其面色暗晦,眼眶黑,舌紫黯有瘀点,苔薄白,脉沉涩。中医诊为痛经,证属寒凝瘀滞。治宜活血化瘀,温经止痛,处方:当归、熟地、白芍、丹参、牛膝、桂枝各15g,川芎、蒲黄、五灵脂、延胡索各10g,益母草20g,三七末(冲)3g,日1剂,连服5剂。9月22日二诊:服上药10剂,月经9月15日来潮,量较前增多,血块减少,下腹部轻微胀痛,无须打止痛针,经行5天干净,继拟健脾养血,化瘀调经法,处方:柴胡6g,白术、白芍、当归、丹参、党参各15g,首乌、淮山药、菟丝子、桑寄生各20g,淫羊藿、郁金各15g,日服1剂,连服7剂,嘱月经前3~5天再诊,如上法调理2个星期,随访半年,痛经未见复发。

    4  体会

    本例痛经属寒凝瘀滞,脾虚气弱,经前以活血化瘀,温经止痛治其标;经后血海空虚,以健脾补肾,养血调经治其本,一举而成功。

  
    作者单位: 300123 天津,天津市红桥中医院 


   (编辑:李  木)

作者: 谷晶晶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