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11期

深静脉置管后脓毒血症20例分析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深静脉导管在ICU病房已得到广泛运用,主要用于输液、推药、静脉营养及中心静脉压测定。由深静脉导管引起的导管脓毒血症(Catheter-RelatedSepsis,CRS)已成为ICU病房感染的常见病种。1病例选择2002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我院ICU20例导管脓毒血症为本组研究对象,男12例,女8例。按静脉置管的途径不同分为:颈内静......

点击显示 收起

  深静脉导管在ICU病房已得到广泛运用,主要用于输液、推药、静脉营养及中心静脉压测定。由深静脉导管引起的导管脓毒血症(Catheter-Related Sepsis,CRS)已成为ICU病房感染的常见病种。本研究对我科4年中发生的CRS进行临床分析归纳,并提出防治意见,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2002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我院ICU 20例导管脓毒血症为本组研究对象,男12例,女8例;年龄30~69岁,平均43.5岁。病种分类:脑外伤7例,脑卒中6例,心肺复苏后4例,恶性肿瘤3例;按静脉置管的途径不同分为:颈内静脉置管8例、锁骨下静脉置管7例、股静脉置管5例;按静脉置管的用途不同分为:静脉营养8例、普通输液及推药6例、监护及中心静脉压测定6例。

    1.2  导管脓毒血症的诊断标准  据卫生部2000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的血管相关脓毒血症:(1)发热>38℃或体温<36℃,可伴有寒颤;(2)有全身中毒症状而无明显感染灶;(3)病原学诊断导管尖端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2  结果

    2.1  临床观察  本组感染大多发生在置管3~20d之后。尤其在12~20d内,发生CRS机会最高。导管脓毒血症的典型临床表现:寒战、高热、体温大多超过39℃,并伴有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沿导管皮下隧道附近可见红肿、渗出、或脓性分泌物。本组20例均送检导管尖端微生物培养。14例于拔管后次日体温降至正常,此类病例未予针对性抗生素治疗;5例患者根据培养结果给予敏感抗生素得到控制。1例患者因病情危重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2.2  病原微生物分布  深静脉导管细菌培养的病原体分布,最常见的是真菌,其次是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杆菌。见表1。表1  深静脉导管尖端病原微生物分布

    2.3  药敏试验结果  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对左氧氟沙星敏感率为50%,对青霉素、头孢唑啉高度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对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的敏感率为70%,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有较高耐药性。真菌未做药物敏感试验。

    3  讨论

    体内留置深静脉导管,尤其是中心静脉导管,很容易成为病原菌直接侵入血液的途径,成为不断播散病菌或毒素的来源。ICU患者,大多伴有多种基础疾病,抵抗力低下,感染易扩散成为脓毒血症。无论置管时间长短,均有可能导致感染[1]。因此,不应因置管时间短而忽略严格无菌操作技术。

    本组资料显示,“导管热”患者于拔管后次日体温恢复正常者共14例,占70%。经调整抗生素感染得到控制者5例,占25%。仅1例患者因病情危重死亡,说明拔管是处理CRS的有效方法。20例导管培养出真菌7株,革兰阴性菌6株,与张诗海等[2]报道不同。本组研究显示,真菌、革兰阴性菌引起的导管脓毒血症有上升趋势,可能与本组患者存在严重基础疾病、糖皮质激素的运用及使用广谱抗生素有关。7例真菌感染患者,有2例给予“大扶康”治疗,其余5例于拔管后控制感染。表皮葡萄球菌能产生抵抗吞噬细胞和抗生素的粘质(slime),从而能促使感染和脓毒血症的发生[3]。本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对青霉素及一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革兰阴性杆菌对阿米卡星敏感率较高。提示万古霉素及阿米卡星可作为“导管热”患者的首选用药。作为早期经验性用药,此二联抗生素基本上覆盖了常见种类的革兰阳性及阴性菌。真菌感染的几率较高,若找不到循证医学依据,可根据“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评分”确定要否使用,要用则早用。待药敏结果回报,视情况再作调整。

    为了减少“导管热”的发生,我们的体会是:(1)选择柔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的硅胶静脉导管,如Catheter ARROWR(16Ga,20cm,单腔);(2)选择感染机会较少的锁骨下静脉穿刺,其次可选择颈内静脉,尽量避免穿刺股静脉;(3)严格无菌操作,每日用碘伏消毒穿刺口并更换敷料,有渗出或脱落时应随时更换;(4)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的产生;(5)培训专业人员进行深静脉置管,可以明显降低CRS的发生[4]。

    【参考文献】

    1  袁康,张延霞,岳素琴,等.静脉留置导管感染分析及预防措施.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1):29-30.

    2  张诗海,曾邦雄.85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2):89-90.

    3  Des Jardin JA,Falagas ME,Ruthazer R,et al.Clinical utility of blood cultures drawn from indwelling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ancer.Ann Intern Med,1999,131(9):641.

    4  吴海福,胡必杰,许剑民,等.75例中心静脉导管培养阳性患者回顾性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9(4):205.

     作者单位: 310051  浙江杭州,武警浙江总队杭州医院ICU

  (编辑:悦  铭)

作者: 张跃明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