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12期

心绞痛的临床诊治与体会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心绞痛是因心肌暂时的缺血、缺氧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笔者临床诊治106例,现总结资料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临床诊断为心绞痛的患者106例,男45例,女61例。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足造成心肌缺血引起心绞痛发作。...

点击显示 收起

    心绞痛是因心肌暂时的缺血、缺氧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笔者临床诊治106例,现总结资料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临床诊断为心绞痛的患者106例,男45例,女61例;年龄52~78岁,平均67岁。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1)最常见而主要的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足造成心肌缺血引起心绞痛发作。(2)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外,最重要的心绞痛病因还有高度的主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3)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时,有些疾病加重心肌缺血而发生心绞痛。最常见的是高血压、甲亢、严重贫血、阻塞性肺气肿、各种原因的心肌肥厚和发生心力衰竭时,都使心绞痛容易发生。(4)引起心绞痛的其他病因有梅毒性主动脉炎、先天性畸形、大动脉炎等。

    3  临床表现

    3.1  症状  发作突然,疼痛部位为胸骨上、中段,胸骨后稍偏左,有时可涉及心前区。疼痛性质呈压榨感、窒息感,剧痛时伴有出汗。疼痛持续时间约1~5min,很少超过15min,休息后可缓解,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片或硝酸甘油气雾剂后常在1~2min内缓解。心绞痛发作时常见患者有面色苍白、出冷汗、极度疲乏、心悸、胸闷、头晕甚至晕厥、呼吸困难等。

    3.2  体征  部分患者中心绞痛发作时可出现以下体征:暂时性血压升高、窦性心动过速、心尖部出现第四心音房性奔马律,在左侧卧位时容易听到。乳头肌功能失调引起的体征:心尖区第一心音亢进、心尖区收缩期杂音及收缩中、晚期喀喇音。这些异常体征于心绞痛缓解或休息后可变为不明显,偶可消失。

    4  治疗

    4.1  发作时治疗  硝酸甘油0.3~0.6mg,舌下含化,1~2min开始起效,约半小时后作用消失。不良反应为头晕、头痛、面红、血压降低等。硝酸甘油注射剂10~15m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开始20~40μg/min,后酌情增加,注意收缩压下降不低于100mmHg。

    4.2  缓解期治疗  硝酸酯制剂:消心痛,每次5~20mg,每日3~6次;鲁南欣康20mg,每日2次。β受体阻滞剂: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低心肌收缩和氧耗量,从而缓解心绞痛发作。常用制剂有:倍他乐克,每次12.5~25mg,每日2次。钙离子拮抗剂:有抑制心肌收缩,减少心肌耗氧,扩张冠脉,缓解痉挛,改善供血,降低心脏负荷,改善血液流变性等作用。常用制剂有:硝苯地平、硫氮酮(恬尔心),每次30~90mg,每日3次。抗血小板及抗凝:阿司匹林0.1g,日1次。潘生丁,每次25mg,每日3次,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扩张冠状动脉作用,对防止猝死及心肌梗死可能有一定作用。中药制剂:丹参、红花、川芎、灯盏花等,具有活血化瘀,增加心肌血流量,抗血小板凝聚作用,用于缓解期心绞痛疗效显著。

    5  讨论

    心绞痛发作时,通过休息、吸氧,服用扩冠、解痉等药物往往可以迅速缓解心前区疼痛等症状。多种中药有增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尚有降低心肌氧耗量、增加心输出量的作用。通过上述这些综合作用可以减轻心肌缺血、损伤,预防坏死的发生。但如经上述处理疼痛不能缓解,或发作越来越频繁,持续时间越来越长,则要警惕发展成心肌梗死的可能。

     作者单位: 110032 辽宁沈阳,沈阳市皇姑区龙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编辑:秋  实)

作者: 邓欣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