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14期

针刺加电摩治疗失眠症31例的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对比针刺加电摩与口服西药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9例失眠症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31例,以针刺加电摩治疗。对照组18例,以镇静安眠药治疗。...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对比针刺加电摩与口服西药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9例失眠症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31例,以针刺加电摩治疗;对照组18例,以镇静安眠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针刺加电摩治疗失眠症疗效可靠。

    【关键词】  失眠症;针刺疗法;电摩疗法;失眠症;药物治疗

       失眠症是临床常见病,属祖国医学“不寐”,临床症状以睡眠障碍为主要特征,患者因睡眠不足而影响工作、学习和情绪,笔者采用针刺加电摩治疗本病,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为我科门诊及住院病人共49例,按病人就诊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1例,男10例,女21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50岁,平均40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22年,平均4.8年。对照组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52岁,平均39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0年,平均4.9年。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的病例诊断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不寐的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针刺  取主穴四神聪、百会、神庭、神门、内关、心俞、风池、申脉。配穴:肝郁化火型配行间、足窍阴;痰热内扰型配丰隆、中脘;心脾两虚型配脾俞,心虚胆怯型配胆俞、肝俞。患者取坐位,用75%的酒精棉球常规进行穴位皮肤消毒,选用28~30号1.5寸银针进行治疗,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

    2.1.2  手法操作  针完后患者采取平躺仰卧位,医者端坐于治疗床边,让患者腰部接触零线湿布的方式,医者在患者腹部操作电摩手法。电量要以患者仅有电感觉为度。患者全身放松,嘱其闭目,调息。医者用手掌带电摩腹3~5min,然后用手指点振中脘、气海、关元、中极穴各1~2min,医者接着把手掌放于神阙穴上,运用掌振法慢慢振腹,配合运用迎随呼吸按压法引导患者进入腹式呼吸状态,促进患者入眠。医者在手法操作时,可对患者进行心理引导暗示[1]。

    2.2  对照组  口服安定2.5mg,每日1次,睡前服用,配合谷维素30mg,每日3次,复合维生素B2 2片,每日3次。七叶神安片2片,每日3次。

    以上治法10天为1个疗程,休息2天,继续下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进行比较。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显效:睡眠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h以上。好转: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略有增加,不足3h。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见表1。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4  病案举例

    患者,女,48岁,2003年6月21日就诊。主诉:患失眠7个月,表现为夜间入眠困难,勉强入睡后于夜间3点钟左右易睡,伴头昏头痛,心烦易怒,口干苦,纳少。曾服用“安定”等药物,效果不佳。舌红,苔薄黄,脉弦。证属肝郁化火,上扰心神。按上法针刺印堂、百会、风池、神门、内关,配行间、太冲,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针后嘱患者全身放松,闭目养神,行电摩治疗,约10min后患者安然入睡。待醒后精神好,次日再诊,诉当晚可朦胧入睡4h,仍不能熟睡,继续原方法治疗,1个疗程后每晚可睡5~7h,头昏头痛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

    5  体会

    祖国医学认为,睡眠由心神所主,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但神安需依据阴血充养,卫气充和,肝气调畅,心肾相交,以维持气血阴阳的协调,使阴于阳相交,睡眠正常。失眠病位在心,心主神志,故选手少阴心经原穴神门、背肾俞穴心俞、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内关,共奏宁心安神,收敛浮越之阳,使心有所主[2]。

    《难经·二十八难》:“阳跷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而阴跷脉起于然谷之后的照海穴。跷脉从下肢内外侧上行头面,具有交通一身阴阳之气,同时调节卫气的运行,散布全身,卫气行于阳则阳跷盛,主目眩不能睡,卫气行于阴则阴跷盛,主目闭而欲睡,针刺风池、照海,通过跷脉调节卫气,使卫气充和,调整人的活动与睡眠。

    脑为元神之府。《景岳全书》所言:“不寐症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盖寐本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故无论何种病因病机之不寐都离不开神。百会为督脉之穴,印堂为经外奇穴,位置恰好在督脉上,督脉直通于脑,又有支脉络肾贯心,取督脉穴既可调节督脉之经气,宁心安神,又可调节肾气肾精,使肾生之髓源源不断上注于脑,髓海充,则元神功能易于恢复。故督脉经穴能镇静安神[3,4]。

    电摩点按中脘、天枢、关元、气海,分别有很好的调节脾胃,补中益气的作用[1]。古人云:“胃不和则卧不安”。脾胃有病,夜晚睡眠就会受到影响。西医认为脑功能的紊乱,植物神经的异常兴奋是本病的主要原因,故恢复脑功能的平衡协调,抑制植物神经的兴奋是治疗失眠症的关键所在。现代研究发现,电摩疗法可调节植物神经的紧张度,抑制植物神经的异常兴奋,使紊乱的脑功能趋于平衡协调,改善睡眠,从而起到治疗作用[1]。

    临床对失眠的治疗,安眠药应用广泛,其作用大都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若长期服用,往往会产生对药物的耐受性、依赖性及成瘾性。长期大量的服用,还可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而且服用安眠药进入的睡眠与正常的睡眠不相同,不利于体力和精力的恢复[5]。采用针刺电摩治疗后,患者可自然入睡,醒后神清气爽。经临床观察,疗效优于安眠药,且作用持久,无不良反应,易被患者接受。

    此外,针刺加电摩时,还要注意对患者心理疏导,精神治疗作用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1  孙福生,崔朝阳.激能电摩疗法(培训中心内部讲议).菏泽:菏泽市朝阳特色按摩培训中心,2005,1-74.

    2  沈明羽,黄秀群.阴阳气血配血法治疗顽固性失眠40例.针灸临床杂志,2004,20(11):19.

    3  陈丽,郭元琦.不寐证针灸治疗.针灸临床杂志,2004,20(10):21.

    4  阎金凯,刘宏伟.针刺治疗神经衰弱33例.中国针灸,2004,24(10):672.

    5  毕臻.穴为注射加艾灸涌泉治失眠症40例疗效观察.针灸临床杂志,2004,20(11):23.

      作者单位: 527300 广东云浮,云浮市中医院

  (编辑:宋  冰)

作者: 曹国元, 高典明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