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15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58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结论采用辨证施治的健脾理气、利湿止泻、行气和血、清热解毒,结合中西药的应用,并初步讨论了中西药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机理。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结肠性炎症为特征的慢性疾病,本......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用中西药局部灌肠,内服中药与肠泰口服液。结果  58例按疗效判断标准获痊愈30例,占51.7%;好转23例,占39.6%;总的有效率91.3%。结论  采用辨证施治的健脾理气、利湿止泻、行气和血、清热解毒,结合中西药的应用,并初步讨论了中西药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机理。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结肠性炎症为特征的慢性疾病,本病采用单一中药或西药治疗,疗效都比较差,笔者于2002年6月~2005年10月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5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8例患者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15~62岁,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10年,其中8个月~1年32例,1~4年18例,4年以上8例;其临床症状多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解黏液、脓血便为主,病情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1.2  诊断依据  (1)有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病史超过3个月。(2)有上述临床症状者作纤维结肠镜或钡餐灌肠。检查明确诊断:本组58例,行纤维结肠镜检查42例,镜检提示结肠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糜烂,表浅溃疡,其中有10例作黏膜活检均为浆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X线钡餐灌肠16例,提示结肠黏膜型紊乱,结肠袋形加深或消失,肠型痉挛,病变部位主要在乙状结肠。按《全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诊断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58例,其中轻型46例,严重慢性型10例,暴发型2例。

    2  治疗方法

    2.1  内服中药  茯苓15g,白术10g,车前子25g,木香12g,葛根25g,地榆15g,败酱草30g,党参15g,槐角12g,白头翁20g,黄柏15g,甘草15g,大便不调加竹茹20g,便血者加大红袍30g,气虚重者炒白术改为生白术。同时服用肠泰口服液10ml,3次/d。

    2.2  保留灌肠

    2.2.1  西药灌肠  甲硝唑100ml,地塞米松10mg,睡前便后保留灌肠30min,每天1次,与中药灌肠液交替使用,病情好转后,改为每周2~3次,1周为1个疗程。

    2.2.2  中药灌肠  黄柏15g,皂角20g,败酱草30g,苦参30g,生地榆18g,马齿苋30g,侧柏炭20g,三七12g,白术15g,水煎过滤浓缩成200ml,保留灌肠2次/d,中西药交替使用,起到互补的作用。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大便化验正常,经纤维结肠镜检查或X线钡剂灌肠复查恢复正常,并持续1年以上不复发者;好转: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大便次数明显减少,纤维结肠镜或X线钡剂灌肠复查好转,但1年内复发者;无效:临床症状均无明显改变者。

    3.2  治疗结果  本组58例,按疗效判断标准获痊愈30例,占51.7%;好转23例,占39.6%;无效6例,占8.7%,总有效率91.3%,取得满意的效果。

    4  讨论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是以结肠黏膜糜烂,溃疡反复发作为特征的疾病,祖国医学将本病归属“肠风下血”、“脏毒”、“泄泻”、“肠癖”、“休息痢”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病机以脾胃虚弱、脾虚失运、水谷不化、清浊混杂、肝郁气滞、湿热壅滞大肠、下壅大肠而成;由于本病经久不愈;造成的“多虚、多瘀”的特点。热壅日久成毒为标,治则重在健脾理气,清化湿热,祛瘀凉血止血,行气止泻,采用白术、茯苓健脾助运,利湿止泻起主药作用,车前子主降泻利水渗湿,分清泌浊,达到利小便而实大便作用,葛根有升阳作用,两药合用,一升一降,升清降浊,协助主药起止泻治愈之效,成为辅药,败酱草、地榆、木香解毒利湿,行气和血,涩肠止泻其为佐药,甘草为使解毒愈疡,调和诸药,起到协同作用,本病采用肝、脾同治,内服外用结合整体和局部兼顾,加上肠泰口服液中有正常生理双歧杆菌,起到了调整肠道菌群失调,达到肠道菌群平衡,起到抑制肠道内有害细菌过量繁殖,减少了有毒细胞、内毒素和内源性毒素的来源。地塞米松能够防止溶酶体内的蛋白水解酶释放,稳定细胞的通透性,抑制炎症物质的释放、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作用。阻止氧自由基的形成,所以起控制结肠黏膜炎的反应。地塞米松的局部灌肠,减少了激素的副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1,2],中药多糖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如党参、白术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功能,促进免疫球蛋白形成,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对人体的NK细胞、Lak细胞、T细胞亚群、巨噬细胞有调节作用,可使机体产生干扰素,IL-2、TNF等起到主动免疫作用。甘草含甘草酸,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过敏治疗作用,中药全方合用共同起健脾、化湿、解毒、和血、行气止泻之功效,因此中西药合用能迅速提高免疫、减轻炎症、调节菌群失调、促进溃疡愈合,起到见效快、疗效好的作用,中西药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田庚元.多糖类免疫调节的研究和应用.化学进展,1994,6(2):114-124.

    2  陈洪亮.免疫活性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中国药学通报,2002,18(1):249-252.

   作者单位: 404500  重庆,重庆市云阳县中医院内科  


   (编辑:李  木)

作者: 蒋月霞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