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20期

上呼吸道感染1124例中医辨证分型的分析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笔者收集我科门诊2003~2005年确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按照中医辨证论治,对1124例门诊病例的分析,现报告如下。1病例分型按《中医内科学》第六版修订。2中医临床症状观察发热,恶寒,头身痛,汗出,口渴与否,饮水量,流涕,舌脉。2结果分析见表1、2。...

点击显示 收起

    笔者收集我科门诊2003~2005年确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按照中医辨证论治,对1124例门诊病例的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分型  按《中医内科学》第六版修订。

    1.1.1  外感风寒  恶寒,不发热或发热,无汗,身痛,头痛,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咳嗽,舌苔薄白,脉浮紧。

    1.1.2  外寒里热  发热,恶寒,头痛,身痛,无汗,口渴喜冷饮,饮而量多,心烦,鼻塞声重,咽痛,咳嗽,尿赤便秘,舌苔黄白相间,脉浮数。

    1.1.3  外感风热  发热汗出,微恶风,口干口渴,咽痛,鼻塞喷嚏,流稠涕,咳嗽痰稠,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1.1.4  外感风寒,湿热内蕴  发热,恶寒,汗出热不解,鼻塞流浊涕,头痛,身痛或身重,胸闷脘痞,口渴不欲饮,尿短赤,舌苔黄腻,脉数。

    1.2  病例分组  全部患者均为我院我科门诊病人,年龄在18~45岁之间,分别收集4种证型各281例,男535例,女589例,男女比例1:1.1。体温均在37.5℃以上,各组病人在年龄、性别、病情程度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1.3  治疗方法

    1.3.1  外感风寒  治宜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以荆防败毒散合川芎茶调散加减。具体用药:防风15g,羌活20g,柴胡15g,薄荷15g,枳壳12g,前胡12g,桔梗15g,独活15g,川芎12g,茯苓15g,白芷15g,细辛3g,甘草9g。

    1.3.2  外寒里热  治宜解表清里,宣肺疏风。方以川芎茶调散合升降散加减。具体用药:川芎15g,荆芥15g,防风15g,细辛3g,白芷15g,薄荷15g,羌活12g,蝉衣20g,僵蚕20g,姜黄15g,生大黄9g,甘草9g。

    1.3.3  外感风热  治宜辛凉解表,宣肺清热。方以银翘散加减。具体用药:金银花20g,连翘20g,荆芥15g,薄荷15g,淡豆豉15g,芦根15g,牛蒡子20g,桔梗15g,甘草9g。

    1.3.4  外感风寒,湿热内蕴  治宜祛湿解表。方以大青龙汤合碧玉散加减。具体用药:麻黄12g,桂枝15g,杏仁12g,石膏15g,滑石20g,青黛20g,甘草9g。

    统一用东化牌中药煎药机煎熬,每次服150ml,每日3次,疗程共3天。治疗期间不得使用具有治疗作用的其他中、西药和治疗措施。

    1.4  观察指标

    1.4.1  动态观察  体温、心率、血压、呼吸,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

    1.4.2  中医临床症状观察  发热,恶寒,头身痛,汗出,口渴与否,饮水量,流涕,舌脉。

    1.4.3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胸片。

    1.4.4  安全性观察  血常规、二便常规、肝、肾功、心电图,治疗前及治疗后3天各做1次。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治愈:治疗3天以内体温恢复正常,感冒的症状全部消失,且随访1周无反复;显效:治疗3天以内体温恢复正常,感冒的症状大部分消失;有效:治疗3天以内体温较以前降低,感冒的主要症状部分消失;无效:治疗3天以内体温未降或升高,感冒的主要症状改善。

    2.2  结果分析  见表1、2。表1  上呼吸道感染1124例的证候分型(略)痊愈463例,占41.2%;显效327例,占29.1%;有效233例,占20.7%;无效101例,占9.0%。总有效率91%。

    2.3  不良反应  观察期间,各组病例均未见有任何不良反应。

    3  讨论

    感冒乃临床上常见的外感新病,四季皆有,人人可患。虽然本病为轻浅之疾,但多可影响到其他疾病的发展和变化。感冒的主要病因为风邪和时行病毒,随季节不同,常兼有风寒、风热而致病,病位在肺位,病机为邪从皮毛、口鼻而入,犯及肺卫,卫表不和,肺失宣肃,属表实之证。临床表现常呈多样化,主症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特征。冬春之季是感冒易发季节,发病率高,感染人群多,造成流行后,轻者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重者易诱发他病,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其辨证分型主要分为外感风寒、外寒里热、外感风热、外感风寒湿热内蕴四种证型。

    石带南《医原》曰:治外感燥湿邪无他,使邪有出而已,使邪早有出路而已。出路者何?肺、胃、肠、膀胱是也,盖邪从外来,必从外去,毛窍是肺之合,口鼻是肺胃之窍;大肠、膀胱为里之表,又肺、胃之门户。故邪从汗解为外解,邪从二便解亦为外解。

    目前在中医临床上,对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医生习惯于应用辛温解表的方法来治疗,而中成药市场上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为主,偶也能见到辛温解表的中成药,从上述资料的分析得出的结果,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均不占主要地位,故按照辨病论治、病药对应的方法去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必然不会达到满意的效果。而应该按照辨证论治来治疗本病或者开发一些能够涵盖上述证型的中成药,以期方便于患者。

  作者单位: 610075 四川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

   (编辑:海  涛)

作者: 高培阳,卢云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