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7年第8卷第1期

肚液散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60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肚液散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肚液散口服治疗。对照组46例采用参苓白术散口服治疗,并结合临床对症支持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肚液散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06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肚液散口服治疗;对照组46例采用参苓白术散口服治疗,并结合临床对症支持治疗。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82.6%。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结论 肚液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关键词】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肚液散;中医药疗法

     肚液散闽南话又叫“猪肚粉”,是厦门已故名医周慕卿祖传秘方。该方用于治疗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肠鸣腹泻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闽南地区和东南亚地区华人中享有很高的声誉。20世纪60年代,周氏传人将该方献给我院制剂室,作为院内制剂广泛运用于临床,疗效显著。为了进一步探讨该药的临床疗效,我科于2005年1月~2006年12月,对6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用肚液散进行治疗,并与参苓白术散疗效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观察10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19~61岁,19~40岁者23例,41~61岁者37例,平均42.2岁;病程1~5年,平均3.2年。对照组46例,男29例,女17例,年龄18~60岁,18~40岁者21例,41~60岁者25例,平均41岁;病程1.2~5.1年,平均3.1年。两组病例在病情、病程、性别、年龄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诊断标准 两组病例均参照1993年6月太原全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1]制定。均经多 次大便细菌培养无致病菌生长,可排除慢性菌痢及阿米巴痢疾等病。纤维结肠镜检见黏膜充血、水肿、有溃疡或溃疡融合成片,并在溃疡表面上有黄白色分泌物。

    1.3 治疗方法

    1.3.1 服药方法 治疗组基本方为肚液散口服,每服3g,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对照组口服参苓白术散,每服3g,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疗程60天。两组病例中腹泻严重者均可给予输液对症支持治疗以预防电解质紊乱。

    1.3.2 疗效标准 参考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慢 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及1987年全国性学术会议的疗效标准制定如下标准:基本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大便常规及镜检正常,肠镜等检查示肠黏膜病变消失;好转:临床症状减轻,大便常规及镜检好转,肠镜等检查示肠黏膜病变较前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大便化验、肠镜等检查均无明显改善。

    2 结果

    两组病例经过2个月治疗后,结果见表1。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治疗组基本治愈45例(75%),好转10例(16.7%),无效5例(8.3%),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基本治愈30例(65.2%),好转8例(17.4%),无效8例(17.4%),总有效率82.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目前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程迁延难愈,迄今尚无特殊疗法,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目前认为免疫功能异常及遗传因素、感染及精神因素为本病发病的主要诱因。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腹痛、泄泻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是饮食不节或感受外邪,损伤脾胃功能所致,证属本虚标实。治宜标本兼治,故治疗之法当健脾益气,调中固涩为主。肚液散是由中药山药、太子参、鸡内金、麦芽、砂仁、丁香、肉豆蔻等加次碳酸铋、胰酶等组成的成药制剂。方中山药、太子参健脾益气为君;鸡内金、麦芽消食导滞,砂仁醒脾和胃;丁香、肉豆蔻温中行气;另加次碳酸铋收敛止泻。诸药共配具有健脾胃、助消化、增进食欲、收敛止泻的功效。

    从本组病例经过2个月的治疗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基本治愈45例(75%),好转10例(16.7%),无效5例(8.3%),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基本治愈30例(65.2%),好转8例(17.4%),无效8例(17.4%),总有效率82.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该药在治疗慢性结肠炎方面疗效肯定,值得开发推广。

    【参考文献】

    1 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中华消化杂志,1993,3(6):353-354.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9-134.

   作者单位:361002 福建厦门,厦门市思明区医院

   (编辑:海 涛)

作者: 游志红,宋海曲,蔡荣兰,张俊峰,林庆志,陈文珊,陈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