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7年第8卷第4期

牡玉散治疗自汗68例体会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景岳全书》对汗证也作了系统的整理论述,曰:汗发于阴而出于阳,认为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素问·。1一般资料本组68例均属自汗范畴,男21例,女47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12岁,病程1~8年,患者均有自汗、乏力、口干、气促、恶风、恶寒、怕冷等症状。2治疗方法用中药牡蛎散及玉屏风散加味治疗多例自汗。......

点击显示 收起

    早在《内经》即对汗的生成,即病因病理方面就有了很深的认识,指出汗液为血液所化生,为心所主,所以有“汗为心之液”之说。《景岳全书》对汗证也作了系统的整理论述,曰:“汗发于阴而出于阳”,认为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素问·阴阳别论》云“阳加于阴谓之汗”充分阐明了阳气宣发,阴液于体表而充身泽主着谓之汗,汗液是津液变化而成的,津液又是血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均属自汗范畴,男21例,女47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12岁,病程1~8年,患者均有自汗、乏力、口干、气促、恶风、恶寒、怕冷等症状。

    1.2 治疗方法 用中药牡蛎散及玉屏风散加味治疗多例自汗。

    煅牡蛎30g,黄芪60g,麻黄根10g,防风12g,白术10g,浮小麦30g等加味,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0剂,为1个疗程。

    1.3 方药解析 牡蛎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玉屏风散出自《丹溪心法》,合用固表敛汗止汗,主治气阳不足之自汗、益汗、心悸、气短、乏力、体倦。

    2 结果

    临床症状消失39例,症状明显减轻20例,症状改善4例,无效5例,有效率86.7%。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38岁,已婚,患者自述自汗多年,症状时轻时重,每遇劳累,心情激动时,自汗、乏力加重,西医诊断为多汗症,经多方医治疗效不佳,今日因家务及工作繁忙,自汗加重,自述动则一身汗出,汗出以后身冷怕风,疲乏无力,口干,心悸、思睡,查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以上症状均为平素身体阳虚、气虚不固而导致营卫不调而致肺气亏虚,易感风寒,劳则耗气,气不固汗,故汗出益甚。

    4 讨论

    自汗症名出自《伤寒论·又辨太阳病脉症并论》,《三因方》认为“无问昏睡,漫漫自出者名曰自汗”,可因气虚、阳虚、血虚、痰阻、伤湿等因素所致,同时伤风、中暑、伤寒、瘟病、霍乱等各种病症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自汗。总之,自汗虽有卫气不固,胃中津液外泄,而实关乎脏腑蒸发使然,心之阳不能为外,而为固,则自汗云。

    汗法位八法之首,而病其于风寒,风寒必先客表,汗得其法,何病不除,方中用黄芪固表止汗、防风解表而助黄芪固表之功,白术健脾除湿益气,麻黄根吸敛止汗,二方合用共同达到益气固表止汗之功。


作者单位:839000 新疆哈密,哈密红星医院

作者: 高彩莲,高 瑾 2008-7-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