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7年第8卷第12期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误诊1例分析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关键词】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1病历摘要患者,男,22岁。因反复发热伴左侧颈部淋巴结肿大15天入院。9℃,双侧颈部可触及7~8个肿大的淋巴结,局部皮肤不红、皮温正常,直径1~3cm,质中等,弹性好,轻度压痛入院后化验血常规:WBC3。入院后给予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考虑普通淋巴结炎,继续改用大环内酯类抗......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22岁。因反复发热伴左侧颈部淋巴结肿大15天入院。患者入院前先后静点青霉素、头孢噻肟钠等药物但仍发热,入院后查体:T 38.9℃,双侧颈部可触及7~8个肿大的淋巴结,局部皮肤不红、皮温正常,直径1~3cm,质中等,弹性好,轻度压痛入院后化验血常规:WBC 3.4×109 /L,N 65.3%,L 24.6%,PLT 161×109 /L。胸片:肺纹理增粗,心膈未见异常。肾功、血沉、血脂、凝血酶原时间、生化正常,心肌酶谱:α-羟丁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升高,肝功:ALT轻度升高。行腹部B超示肝胆胰脾未见异常,心电图正常,骨髓穿刺骨髓象未发现异常。入院后给予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考虑普通淋巴结炎,继续改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6天体温一直波动在38℃~39.5℃之间,颈部淋巴结逐渐增大,故转入上一级医院确诊再次行淋巴结穿刺检查确诊为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回来后经激素治疗,口服泼尼松30mg/d ,逐渐递减为2.5 mg/d ,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2  讨论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2 phaderitis,Kikuchi disease,HNL)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非肿瘤性淋巴结疾病。本病多发于儿童及青壮年,临床呈亚急性经过,持续性发热,应用抗生素无效,淋巴结肿大和白细胞不升高或轻度减少为特点。由于本病发病率较低且具有自愈性, 在临床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容易被误诊。坏死性淋巴结炎由日本学者滕氏1972年首次报道,发热常为首发症状,起病初多为轻中度发热,常伴随畏寒或寒战,病程极期可有高热。病因尚不明确,根据前驱症状有咽痛或上呼吸道感染表现,有人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直到今天,虽然做了E - B 病毒、副流感- Ⅲ病毒、人类疱疹病毒- 6 (HHV - 6)、巨细胞病毒等检查,但仍没明确导致本病的特异病毒及血清病毒抗体[1]。又因在坏死灶内及灶周组织中,可见纤维素样坏死性血管炎,从而认为在本病的发病机理中,由病毒感染所引发的变态性反应起一定作用[1]。

    一般来讲,本病病程1~3个月,预后多良好,抗生素治疗无效,一旦确诊,即可应用激素治疗。应注意与淋巴结结核、非特异性淋巴结炎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相鉴别。淋巴结活检是诊断本病的可靠方法。淋巴结活检示淋巴结正常结构消失,皮质和副皮质区出现坏死灶,内含大量核碎片,坏死区周围有大量组织细胞和免疫母细胞增生,但无中性粒细胞浸润[2]。本例患者做了2次淋巴结活检,第1次的误诊给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困难。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应引起高度重视,减少误诊。

【参考文献】
  1 申明识,纪小龙. 坏死性淋巴结炎—老问题、新认识.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1,8(1):59.

2 孟祥琪. 感染性淋巴结炎. 宋继谒病理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99.

(编辑:悦 铭)


作者单位:133714 吉林敦化,敦化市丹峰林业有限公司中心医院内科

作者: 王淑君 刁兆花 代迎春 车丽新 2008-7-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