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7年第8卷第12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报告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在我国已由少见疾病转为常见疾病,对药物治疗多有较好的疗效。2治疗1。1西医治疗甲氰咪胍0。...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在我国已由少见疾病转为常见疾病,对药物治疗多有较好的疗效。但大多数病人表现为反复发作,由于峰值发病年龄20~50岁,如何减少复发为社会保障健康的青壮年劳动力值得我们重视[1]。我们自1988~2004年收治UC 6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病人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6岁,平均35岁;病史短者3年,长者15年,平均5年;发病部位右半结肠24例,横结肠3例,左半结肠乙状结肠26例,直肠7例;腹痛者60例;大便次数少者每日4次,多者每日10多次;黏液血便21例,黏液便39例。

    1.2  治疗

    1.2.1  西医治疗  甲氰咪胍0.2~0.4g/次, 日3次。谷维素20~30mg/次,  日3次。痢特灵0.2g/次,日3次。金双歧2.0g/次,日3次 。柳氮磺吡啶片1g/次,日3次,乙状结肠以上UC用片剂,大便次数接近正常剂量减半。地塞米松0.75mg/次,日3次,半月后逐渐停药。柳氮磺吡啶栓0.5g/次,日2次塞肛,乙状结肠以下用栓剂。

    1.2.2  中药  白头翁、秦艽、白芍、木香、白术、甘草加减。黏液血便重用白芍,黏液便重用木香。水煎服,每日1剂,煎2次混合分2次服。

    1.3  疗程  短者1个月,长者3个月。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治愈:通过治疗大便次数日1~2次,为正常软便,体重增加,进食正常,停药1年无复发。好转: 通过治疗,病人黏液血便或黏液便减少或消失,但停药后1年内疾病复发。无效: 通过治疗,病人症状无变化。

    2.2  治疗结果  治愈50例, 83.3%;好转8例, 13.3%;无效 2例, 3.3%。

    3  典型病例

    患者, 男,35岁,发病15年,黏液便,偶有黏液血便,腹痛,大便次数日4~8次,用药半月后大便次数每日2~4次,用药1个月后大便次数日1~2次,维持1个月,大便次数日1次,正常软便,体重增加10kg,正常饮食,随访2年无复发。

    4  讨论

    UC在我国已由少见疾病转为常见疾病,对药物治疗有较好疗效,但大多数病人表现为反复发作,使很多病人失去劳动能力,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症状消失,恢复劳动能力,是一种较好方法。

    中医认为, 白头翁有镇痛镇静对肠黏膜有收敛止泻作用;秦艽含秦艽生物碱甲能使肾上腺皮质机能增强,分泌皮质激素,增加免疫抑制作用,抗炎抗过敏作用,另外还有镇痛镇静作用;木香对伤寒杆菌、 痢疾杆菌及部分霉菌有抑制作用;白芍有广谱抗菌作用、补血调经作用,与甘草合用镇痛镇静作用增强;白术可促进胃肠分泌,有促进胃肠血液循环作用[2]。

    西医认为细菌病毒入侵机体抵抗力下降导致菌群失调致病菌滋生,机体免疫功能亢进或低下;消化不良的食物进入肠道成为抗原或半抗原刺激肠黏膜产生炎性反应;长期抑郁及认知障碍可能是UC发病及复发的危险因素;肠道炎症致微量元素、维生素的缺乏可能是UC的诱发因素[1,3]。

    甲氰咪胍调节消化腺分泌,调节消化环境兼有增加免疫功能、抗病毒功能;谷维素有调节植物神经治疗抑郁及认知障碍作用;痢特灵抗感染,减轻并控制溃疡周围的炎症,还可以增加DNA及蛋白质的合成[4~7];金双歧增加益生菌抑制致病菌恢复肠道功能,促进消化,利于溃疡的愈合;柳氮磺吡啶片口服后少部分药物在胃和上部肠道吸收,大部分药物进入远端小肠和结肠在肠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5-氨基水杨酸和磺胺吡啶。磺胺吡啶有微弱的抗菌作用,它在药物分子中主要起载体作用,阻止5-氨基水杨酸在胃和十二指肠部位吸收,仅在肠道碱性条件下微生物使重氮键破裂而释出有作用的药物5-氨基水杨酸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能抑制UC的急性发作并延长其缓解期[8];地塞米松有免疫抑制作用,抗炎抗过敏中和毒素,促进创面愈合功能,增加代谢刺激食欲,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加,提高纤维蛋白的浓度,缩短凝血时间,减少溃疡创面血液的渗出[8]。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UC 效果较好,近期内无明显复发,但长期未行随访,是否经得起考验望大家明鉴。

【参考文献】
  1 唐承薇. 反复发作炎症性肠疾病的治疗策略.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7,27(3):192-193.

2 高等医学院校协作编写试用教材. 中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118-172.

3 何相宜,陈维雄.炎症性肠疾病的药物治疗及选择.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7,27(3):194-195.

4 张玉霞.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溃疡8年一例.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1999,12(7):1248.

5 马璋. 中西医结合治愈顽固性口腔溃疡21例报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6(16):2275.

6 乔玉成.高健元.98种药物的独特疗效.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81.

7 茅尧生.临床药物新用. 太原: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00.

8 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8.426.

(编辑:海 涛)


作者单位:1 102400 北京,北京市房山区中医院 2 102400 北京,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

作者: 马国艳马璋 2008-7-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