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8年第9卷第3期

低血糖反应误诊急性脑血管病20例分析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提高对低血糖所致神经系统损害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例有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误诊急性脑血管病的老年低血糖反应患者的头部CT及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头部CT检查阴性,血糖<2。结论对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头部CT检查阴性的患者应注意监测血糖,提高低血糖的早期诊断,为治疗争取时机。...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提高对低血糖所致神经系统损害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本科20例有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误诊急性脑血管病的老年低血糖反应患者的头部CT及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头部CT检查阴性,血糖<2.8mmol/L,给予高渗糖治疗,症状、体征均消失。结论 对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头部CT检查阴性的患者应注意监测血糖,提高低血糖的早期诊断,为治疗争取时机。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低血糖反应;治疗


    有一些老年人突发精神症状、意识障碍及肢体瘫痪时,大多数患者家属及首诊医生,首先怀疑是急性脑血管发作。往往先去做头部CT等检查来证实该病的存在。近年来发现其中不少老年人实际为低血糖反应。我科共收治20例疑是急性脑血管病,后经血糖化验诊断为低血糖患者,经治疗多数患者症状、体征消失。现将有关资料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62~80岁,平均67岁;15例为糖尿病患者,5例常年服用消渴丸,5例服用达美康,3例为二甲双胍,2例皮下注射胰岛素。20例患者均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其中,表现心悸,出汗及一侧肢体瘫痪者10例,轻度意识障碍伴双侧肢体瘫痪者7例,出现重度意识障碍及双侧肢体瘫痪3例;瘫痪肢体肌力0~1级3例,2~3级4例,4级13例。20例患者中双侧病理征阳性者9例,单侧病理征阳性者11例。

    1.2  方法

    1.2.1  头部CT检查  14例为阴性,6例为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

    1.2.2  化验检查  血糖水平均降低,其中1.0~2.0mmol/L10例,2.1~2.5mmol/L 6例,2.5~2.8mmol/L 4例,平均(2.0±0.5)mmol/L。

    2  结果

    20例患者经血糖测定确诊后,立即给予50%葡萄糖40~100ml静脉注射,继续静脉滴注5%~10%葡萄糖液,适当加用胞二磷胆碱、辅酶A、三磷酸腺苷、维生素C及舒血宁等脑细胞代谢激活剂,吸氧并积极预防及治疗并发症。经治疗后10例意识障碍者意识转清,20例肢体瘫痪完全恢复,病理征转为阴性。其中,1h内恢复者9例,2~4h恢复者8例,6h恢复者3例。

    3  讨论

    本组20例老年患者均发病突然,有意识障碍及肢体瘫痪的症状及体征,貌似急性脑血管病,头部CT无异常表现,但患者均有血糖降低,经补糖后大部分患者在短时间内症状、体征消失,说明为低血糖反应。低血糖昏迷及低血糖反应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老年人更为常见,其症状与出现血糖下降的程度、进度、时间及病人机体的反应性有关。

    成人血糖低于2.8mmol/L时称为低血糖,严重低血糖造成意识障碍者称为低血糖危象或低血糖昏迷[1]。血糖(指血浆中的葡萄糖)为脑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低血糖时脑组织主要依靠脑本身储备的糖原及肝糖原分解来维持代谢,而脑组织本身所储备的糖原很有限,仅为800mg/dl,尤其大脑皮层只有73mg/dl 。因此,血糖过低对机体的影响以神经系统为主,尤其是脑及(或)交感神经。脑缺糖早期呈充血,多发性瘀点,后期由于Na+、K+进入细胞而引起的细胞水肿及出血性点状坏死,尤以大脑皮层、基底节、海马等区最明显;晚期神经细胞坏死而消失,脑组织软化。脑部变化初期反映在大脑皮层受抑制,继而皮层下中枢包括:基底节、下丘脑及自主神经中枢亦相继累及,最终中脑及延脑活动亦受影响。其程序与脑部发育进化过程有关,细胞越进化缺氧缺糖越敏感[2]。

    当大脑皮层抑制时可出现意识蒙胧、定向力与识别力渐丧失,嗜睡、多汗、震颤、肌张力低下,精神失常,言语不清等表现;当皮层下中枢受抑制时呈躁动不安,痛觉过敏,兼有阵挛性及舞蹈样动作或幼稚动作(吮吸、紧抓、鬼脸等),心动过速;瞳孔散大,甚至强直性惊厥,锥体束阳性;当中脑累及时有阵挛性及张力性痉挛,扭转痉挛,阵发性惊厥、巴彬斯基征阳性;当延脑波及时进入严重昏迷阶段,有去大脑性强直,各种反射均消失,瞳孔缩小,肌张力降低,呼吸浅弱,血压下降,如历时较久常不易逆转[3]。

    本组患者的主要特点是院前时间长,急诊误诊率高。当老年人出现昏迷时,往往首先考虑的是脑血管病,常常去做CT等检查来证实这些疾病的存在,导致治疗时机延误。因此,必须提高对低血糖反应的认识,应详细询问病史,了解使用胰岛素及降糖药的情况,特别是对于糖尿病的患者。如能早期及时测定血糖水平,及时纠正低血糖状态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近年来,我们常规应用快速血糖测定仪测定血糖,提高了低血糖的早期诊断率,为治疗争取了时机,为患者解除了痛苦,同时也减少了检查及治疗的费用。

    低血糖发作后,应进行有关检查,以利于确定低血糖的病因,针对病因给予相应治疗,才能预防低血糖危象的再发生。如胰岛素瘤所致者应尽早手术摘除肿瘤。对特发性低血糖者应予精神治疗和体育锻炼;调节饮食,适当提高蛋白质和脂肪量,减少糖食,宜少量多餐和进较干的食物;可试用小量安定剂,如安定、利眠宁等;抗胆碱能药和普鲁苯辛、阿托品口服,可延缓食物吸收和减少胰岛素分泌。

【参考文献】
  1 周沛兴,何家荣.实用内科疾病神经系统损害医学.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4,152-154.

2 张文武.昏迷急诊.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228-229.

3 沈志祥.糖尿病患者的高凝状态的临床研究.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0,6(4):206.


作者单位:150076 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作者: 陈晶,史 蕊 2008-7-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