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8年第9卷第4期

皮肤孢子丝菌病1例报告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关键词】孢子丝菌病1病历摘要患者,女,59岁,上海市郊区人。7个月前在田间干农活时右手拇指被镰刀割伤,5天后伤口愈合,2周后在原伤口处出现米粒大小的红色硬结,自觉瘙痒伴有触痛。2007年3月来我科就诊,疑诊为孢子丝菌病。在右手拇指第2指节刺破皮损,取血性分泌物作真菌培养。...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孢子丝菌病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59岁,上海市郊区人。7个月前在田间干农活时右手拇指被镰刀割伤,5天后伤口愈合,2周后在原伤口处出现米粒大小的红色硬结,自觉瘙痒伴有触痛。自用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外涂,未见好转。4周后硬结自行破溃出血,结痂后又破溃出血,反复不愈。2个月前患者发现触及右前臂下1/3处及1/2处发现皮下又有3个绿豆大硬结,2周后硬结会自行破溃出血,结痂后又破溃出血,如此反复。在当地医院就诊,做病理检查,外用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和口服头孢拉定无好转。2007年3月来我科就诊,疑诊为孢子丝菌病。在右手拇指第2指节刺破皮损,取血性分泌物作真菌培养。

    体检:一般情况好,体温37.4℃,心率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8/10kPa,心、肺、肝、脾未见异常,腹软,无压痛,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皮肤科检查:右手拇指第2指节伸侧见一黄豆大结节样丘疹,约0.9cm×0.9cm,表面破溃,伴有少量血性分泌物,血痂,边缘稍红。右前臂下1/3处皮下有2个结节,分别约0.7cm×0.7cm和0.4cm×0.4cm,可活动,无触痛,皮肤表面潮红。右前臂1/2处见不规则条状做病理检查后愈合瘢痕,未触及结节。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沉均正常。右前臂的皮损曾外院作病理,报告:表皮的棘层细胞不规则增厚,炎性肉芽肿样增生,真皮层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真菌培养:取皮损处的血性分泌物接种于沙氏琼脂培养基25℃恒温培养,3天后有白色酵母样菌落长出,5天后变淡褐色,2周后成黑色菌落,表面可见皱褶。挑取菌落镜检可见分支、分隔的菌丝。分生孢子梗与菌丝呈直角,顶端有成群呈梅花状排列的梨形小分生孢子,菌丝两侧有较多孢子,鉴定为申克孢子丝菌。诊断为孢子丝菌病淋巴管型。

    治疗:给予特比萘芬片(兰美抒)250mg,每日2次,口服,同时用联苯苄唑乳膏(美克)涂于局部皮损处。服药5天,右手拇指皮损开始干燥结痂。12天时右手拇指皮损明显好转,痂皮已脱落,无渗出。14天时挑破右手拇指皮损取血液作真菌培养,结果阴性,右前臂下1/3处皮下硬结明显缩小。3周时右手拇指皮损变平坦,中央呈丘疱疹样,周围呈鲜红色,右前臂下1/3处皮下硬结已消失,刮取右手拇指皮损表面组织作真菌培养,仍为阴性。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4周时右手拇指皮损进一步好转,表面干燥,皮损呈鲜红色斑丘疹,再作真菌培养,仍为阴性。4周时特比萘芬改为250mg,每日1次,口服。连续服用2个月,皮损完全消退,临床治愈。

    2  讨论

    孢子丝菌病通常是由于外伤后申克孢子丝菌引起皮肤、皮下组织和附近淋巴系统的亚急性和慢性感染。偶可播散至骨骼和内脏。病程慢性。申克孢子丝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尤其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土壤、植物、木材等的腐生菌。常因外伤后接触污染的土壤和带菌的花草,或由于荆棘、生锈的铁丝电线、木刺、竹尖等刺伤皮肤,使病原菌直接进入皮肤而引起感染。孢子丝菌病分为皮肤孢子丝菌病或皮肤外型和播散性孢子丝菌病。皮肤孢子丝菌病又分为淋巴管型、固定型和黏膜型[1]。本病例符合淋巴管型的临床表现。皮肤孢子丝菌病治疗通常首选口服碘化钾,但在治疗过程中常遇到以下问题:(1)对碘过敏者不能服用;(2)此药可造成肺结核播散;(3)碘化钾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4)由于服药不及时或药量不足等原因,往往拖延治疗,影响其疗效,皮损完全消退后还需服药1个月。特比萘芬在体外对申克孢子丝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13~1μg/ml,平均0.38μg/ml,最低杀菌浓度(MFC)为0.05~12.5μg/ml[2],其兼有抑菌与杀菌作用。此外,特比萘芬对组织亲和力明显高于血浆的亲和力,停药后组织中药物浓度仍可维持一段时间,继续发生疗效。本病例患者口服特比萘芬250mg,每日2次,共1个月。服药5天后见效,12天后明显好转,2周后3次真菌培养均为阴性。1个月后,特比萘芬改为250mg,每日1次,连服2个月,达到临床治愈。治疗期间无任何不良反应。特比萘芬服用方便,疗效好,疗程短,副作用小。

【参考文献】
  1 王侠生,廖康煌.杨国亮皮肤病学.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5, 220-222.

2 Hull PR. Vismer HF Potential use of terbinaf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utaneous sporotrichosis. Rev Contemp Pharmacother, 1997,8:343-347.


作者单位:200001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皮肤科

作者: 沈威敏 2008-7-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