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9年第10卷第3期

呃逆的非药物治疗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关键词】呃逆非药物治疗呃逆是膈肌和肋间肌等辅助呼吸肌的反射性、阵发性痉挛,同时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空气迅速流入气管内发出的一种短促的特殊声音,俗称打嗝。健康人因饱餐或受寒冷刺激等所致的一时性呃逆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症状,大多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自然消失,并非病态,不需治疗。但少数表现为持续......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呃逆 非药物治疗

 呃逆是膈肌和肋间肌等辅助呼吸肌的反射性、阵发性痉挛,同时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空气迅速流入气管内发出的一种短促的特殊声音,俗称“打嗝”。健康人因饱餐或受寒冷刺激等所致的一时性呃逆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症状,大多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自然消失,并非病态,不需治疗。但少数表现为持续性呃逆,则影响说话、进食和睡眠,临床上通常把持续48h以上不缓解的呃逆称为“顽固性呃逆”,多伴有其他疾病如:纵隔部位器官的炎症和肿瘤、胃癌、脑部肿瘤和脑血管意外、胸膜炎、心肌梗死和心包炎、尿毒症、手术后等等,顽固性呃逆会严重影响休息,给病人带来痛苦,同时会加剧病情,因此大多需要治疗。

    针对持续而不能自然缓解的呃逆,多年的临床实践已经总结和创造出了中西医多种治疗方法,但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呃逆,治疗上仍首选非药物的物理疗法,本文中,笔者就多年来总结和收集到的治疗呃逆的各种非药物治疗方法作一归纳和详述。

  1  刺激悬雍垂或鼻咽以干扰呃逆反射弧的传入

    用力扯舌,水漱口,大口吞方糖、硬面包或碎冰,举杯喝饮料,含冰水,用汤匙或棉签刺激抬举悬雍垂及软硬腭交界处,用棉签深入鼻腔刺激鼻黏膜,用氨水,乙醚刺激鼻咽部和用醋含漱,还可尝试下述2种方法。

    1.1  导管法  通过鼻腔倒入软导管,一般插入8~12cm,来回移动导管以刺激咽部,由于阻断产生呃逆的反射环,常可使呃逆停止[1]。

    1.2  吞食烟雾法  取一圆形硬纸空盒,一端开口,把用火点燃之纸屑放入盒中,使其熄灭产生烟雾,并压紧在口周,嘱患者张口吞咽烟雾,忌用抽吸,约1~2min呃逆停止,章氏[2]用此法治疗顽固性呃逆20余例,均获良效。

  2  干扰正常呼吸

    如打喷嚏、咳嗽、屏气、过度换气、给予的突然疼痛刺激或惊吓、吸入含5%CO2气体、用皮囊对口呼吸等。

  3  刺激迷走神经以终止呃逆发作

    如Valsalva动作(堵鼻鼓气法)、用毛发刺激鼓膜和直肠按摩以及如下两种方法。

    3.1  指压眶上神经法  治疗者双手拇指按压患者双侧眼眶上,相当于眶上神经处,以患者耐受为限双手拇指交替旋转2~4min,并嘱患者节奏屏气,张氏[3]以此法治疗呃逆数百例,疗效显著。

    3.2  揉压双眼球法  患者闭目,医生将双手拇指置于患者双侧眼眶上,按顺时针方向适度揉压眼球上部直接到呃逆停止,这可能为迷走神经兴奋而间接抑制膈肌运动,若心率突然降至60次/min以下应停止,有青光眼及高度近视眼者忌用,心脏病者慎用。

  4  膈肌刺激法

    牵拉双膝至胸部,前倾压胸给膈肌加压。

  5  阻断膈神经

    如冷水或干冰雾化吸入、有节律叩击第5颈椎、在膈神经经过的皮肤表面放置冰块、电刺激膈神经及常用的指压膈神经法(患者取平卧位、半卧位或坐位均可,医者把大拇指放于胸锁乳突肌外缘中点外1cm处,向内后方按压),都可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6  缓解胃膨胀

    催吐,经鼻胃吸引术,胃灌洗。

  7  中医的按摩、针灸,耳压等疗法

    7.1  指压翳风穴  方法:病人取坐位或卧位,医者以拇指、示指、中指按压翳风穴(位于耳垂后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之间的凹陷中),轻症以中度按压法,使病人感觉发胀、疼痛为度,每次按压持续1min以上;重症久呃不止者,按压手法应重而强,使病人咽喉发紧,口中分泌唾液,有难以忍受之感,每次按压持续3min以上。翳风穴深处有面神经、迷走神经和耳大神经分布,刺激该穴位能反射性地抑制迷走神经和膈肌的异常兴奋,缓解膈肌痉挛,平息呃逆。王伟佳等[4]用指压翳风穴之法治疗226例呃逆,148例1次治愈,52例2次治愈,15例3次治愈,11例无效。

    7.2  天鼎穴按压法  患者坐、站位均可。术者右手放于患者头顶部,以左手拇指指腹自乳突下沿胸锁乳突肌向下滑行至第6颈椎横突前侧天鼎穴,按压时右手固定患者头部同时向外侧斜,左手拇指向内后按压天鼎穴1~2min,呃逆即可停止,如一次无效,可重复按压。本法操作简便,无痛苦,无不良反应。刘氏[5]用此法治疗持续性呃逆患者157例,1次治愈121例,2次治愈36例,总有效率100%。

    7.3  按压“少商穴”  少商穴位于大拇指指甲根部桡侧面,距指甲缘约0.6cm。在黑白肉际交界处压迫时要用一定的力量,使患者有明显酸痛感。患者自行压迫可两手交替进行。

    7.4  手法揉按合谷穴  患者掌心面向身体,取掌指屈曲位,医者中、环、小指环扣患者手背至小鱼际,拇指相应扣在患者第2掌骨拇侧背侧正中“合谷穴”上,向患者第2掌骨方向揉按合谷穴。对体虚者可以另手拇、食双指相夹合谷后,互作衬垫,进行揉按,体实者则以第2掌骨作衬垫,拇指尖作掐法。对意识清晰的患者,可依据得气感调整按压点和力度,而无论揉按还是指掐力度均应由轻而重,力透穴位至局部得气(酸胀感),持续至少1min。黎斌兵[6]用此法治疗126例手术后呃逆患者,效果确切、显效快、方便实用。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通过合谷穴治疗,能调经气,和胃腑,以达到安和脏腑,起到药非能及的疗效。对体虚者和体实者不同的揉按方法和力度,同时随时观察患者神色,及时调整力度或停止施术,并提倡对体弱或有心脏疾患患者采取平卧位施术治疗。防止晕厥。

    7.5  按压足三里、内关穴法  患者卧位,术者用手指尖用力按压足三里及内关穴穴位。

    7.6  指掐四缝法  以大拇指(指甲剪短些)用力掐四缝穴,操作时患者屏住呼吸。

    7.7  耳穴压豆法[7]  常选神门、膈、脑点、皮质下、脾、胃诸穴,用胶布把王不留行子固定于上述诸穴后进行压迫刺激,每次用手指按压1~3min,每日5~7次,2天为1个疗程,视病情需要,用1~3个疗程。本法即通过耳部经脉的上述穴位,达到调节人体内相应脏腑的生理功能,起到降逆止呃的作用。临床常将此法与其他疗法综合应用,共收和胃降逆平呃之功。

    7.8  拔罐法  在膈俞、胃俞处拔火罐,每日1次,5天1个疗程。

    7.9  针灸治疗法[7]  常选中脘、胃俞、足三里、内关七穴,以足阳明经为主。临床多加用电针,在患者有“得气”感应后,选择感觉阈和痛阈之间的电流强度,以低频冲电流通过毫针刺激以上腧穴。每次留针约20~30min,每日1次。中脘、胃腧属俞募配穴,加上阳明胃经合穴足三里,可奏降胃气之功。内关为手厥阴之络穴,又为阴维交会穴,手厥阴经脉下膈络三焦,阴维主一身之里,故有宣通上中二焦气机的作用。诸穴相合,膈间气机疏通,胃气得降而呃逆自止。

    7.10  艾灸疗法  艾灸治疗呃逆是借其温热刺激及药物作用,温中散寒,温通气血,降气平逆。艾灸穴位:内关、中脘、膈俞、足三里、三阴交、中魁。采用艾柱间接灸,即隔姜灸:将鲜生姜切成厚约0.3cm的生姜片,用针扎孔数个,置施灸穴位上,每穴5壮。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度,日灸2次,7天为1个疗程。费景兰等[8]用艾灸治疗人工肝术后呃逆28例,24例治愈,显效2例,无效2例。

    7.11  敷脐疗法  常用麝香、冰片各3g共研细末,混合均匀后敷于脐周,2~3天为1个疗程,可连用1~3个疗程。本法简单易行,临床常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麝香,冰片二药气味芳香,辛散温通,性善走窜,具有条达气机,平降胃气,通关开窍,启闭醒神等作用。临床上对神经内外科急危重症病人兼见顽固性呃逆者效果尤佳[7]。

  8  精神病学方法

    给予行为治疗及催眠术。

  9  体外膈肌起搏治疗

    一般认为呃逆是一种神经反射动作,其反射中心位于第三、第四颈脊髓,受延髓呼吸中枢控制,该治疗仪可能通过反馈作用抑制呃逆反射中枢而达停止,使膈肌有规律地收缩。

    陈氏[9]等用广州中山医科大学研制的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顽固性呃逆4例,全部治愈。方法以中等量刺激每分钟9次,每次治疗30~50min,直至呃逆停止,有的患者一次即愈。

    黄氏[10]等用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1例因慢性胃炎顽固性呃逆3年余,经中西医,针灸,埋线等治疗无缓解的患者,每天接受起搏治疗一次,每次30~45min,10天为1个疗程,结果第二疗程起,仅偶尔呃逆外,一切如常人,随访2个月余,未见复发。

【参考文献】
  1 高洁. 呃逆的内科治疗方法.实用内科杂志,1990,10(1):40.

2 章文亮.吞食“烟雾”治疗顽固性呃逆.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8(1):57.

3 张文义.介绍1种治疗呃逆症的方法.新医学,1987,18(10):508.

4 王伟佳.王启才介绍翳风穴治疗呃逆新经验.中国临床医生,2006,1:18.

5 刘文明.手法按压天鼎穴治疗呃逆157例.人民军医,2001,44(8):492.

6 黎斌兵.手法揉按合谷穴治疗手术后呃逆126例.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7,8:23.

7 梁福斌.顽固性呃逆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3,1(12):21.

8 费景兰,刘铢,冯宝荣.艾灸治疗术后呃逆28例.中国临床医生,2006,2:56.

9 陈会章.体外膈肌起搏治疗顽固性呃逆4例报告,临床荟萃,1990,5(1):44.

10 黄平.体外膈肌起搏器的临床应用.体外膈肌起搏器理论与实践,内部资料,1989,10.


作者单位:116041 辽宁大连,解放军第215医院综合科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