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10年第11卷第3期

晚期癌痛治疗的研究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PCIA与PCEA用于晚期癌痛患者的止痛效果。方法选择30例晚期癌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PCIA(I组)与PCEA(E组)的方法用于以上患者的镇痛,镇痛液均为100ml,I组内含吗啡1mg/kg+芬太尼0。分别在安装止痛泵后30min、1h、3h、5h、12h、24h、48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统......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PCIA与PCEA用于晚期癌痛患者的止痛效果。方法 选择30例晚期癌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PCIA(I组)与PCEA(E组)的方法用于以上患者的镇痛,镇痛液均为100ml,I组内含吗啡1mg/kg+芬太尼0.01mg/kg+氟哌啶5mg+格拉斯琼6mg+生理盐水共100ml。E组内含吗啡1mg/kg+0.894%罗哌卡因20ml+氟哌啶5mg+格拉斯琼6mg+生理盐水共100ml。分别在安装止痛泵后30min、1h、3h、5h、12h、24h、48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统计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经治疗,两组患者疼痛均基本缓解。两组(VAS)各时段无统计学差异。但PCA按压次数E组明显多于I组,I组生活满意度明显高于E组。不良反应:尿潴留E组明显高于I组,余两组无差异。结论 PCIA用于晚期癌痛患者镇痛效果良好,副作用小,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关键词】  PCIA;PCEA;镇痛;癌痛

【中图分类号】  R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10)03-0152-03

  

  在晚期癌痛治疗中,化疗、放疗和手术仍是目前采用的常规治疗方法,而疼痛又是伴随患者诊断、治疗整个过程中最大痛苦,尤其疼痛是晚期癌痛患者最主要的症状,也是患者存活质量的主要问题,如何有效缓解疼痛的同时又不增加副作用的发生率是疼痛治疗的最大难题,而且由疼痛引起的恐惧和焦虑,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了生活和工作的很多不便。因此,我院利用患者自控镇痛技术为晚期癌痛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方法[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30例晚期癌痛患者均为经过三阶梯药物治疗未能很好控制疼痛,同时出现毒副作用较大的患者。

  1.2  方法  按入院前后分别采用静脉病人自控镇痛(PCIA)为I组给药和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为E组给药两种常用方法,镇痛液均为100ml。I组药液配方为吗啡1mg/kg+芬太尼0.01mg/kg+氟哌啶5mg+格拉斯琼6mg+生理盐水共100ml;E组药液配方为吗啡1mg/kg+0.894%罗哌卡因20ml+氟哌啶5mg+格拉斯琼6mg+生理盐水共100ml。背景剂量均为2ml/h,PCA 2ml,锁定时间为15min,观察48h后可改用一次性止痛泵,方可回家治疗。

  1.3  观察指标  分别在安装使用止痛泵后30min、1h、3h、5h、12h、24h、48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统计两组24h内PAS按压的次数,及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呼吸抑制、尿潴留、皮肤瘙痒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组内比较采用单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治疗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经治疗两组病例疼痛都基本缓解,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各时段无统计学差异,但PCA按压次数E组明显多于I组,I组生活满意度明显高于E组。见表1。表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略)注:与E组相比,*P<0.05

  2.2  不良反应  尿潴留E组明显高于I组,余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见表2。表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略)注:与E组相比,*P<0.05

  3  讨论

  癌症发展到晚期的病人,约70%伴有不同程度癌痛,其中大部分癌痛得不到满意治疗。为此,WHO提出"让癌症病人不痛"的宏伟防治目标。因此,癌痛治疗是疼痛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WHO推荐首选"三阶梯治疗"方案,但有部分癌痛患者接受"三阶梯治疗"后,仍然剧痛, 或有些患者因不能进食、药物禁忌、药物副作用而不能接受正规的"三阶梯疗法"。因此,临床上仍有必要寻求其他治疗方法,如神经阻滞、神经破坏治疗 、PCA治疗、透皮给药治疗等等。这些方法是三阶梯疗法的有效补充,不但可减轻或控制疼痛,且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进一步抗癌治疗提供机会和时间。因此我们不但采用PCA治疗,而且比较并得出最佳的治疗方案以便推广[2]。

  晚期癌痛患者自控镇痛可抑制机体应激反应,有利于患者呼吸循环稳定,减轻并发症。吗啡在硬膜外镇痛的不良反应使其在临床应用有所限制。据报道其尿潴留的发生率达3%~71%。就我们这次研究表明同等剂量的吗啡在硬膜外引起尿潴留的例数明显高于静脉,虽然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别,但E组按压次数明显多于I组,静脉用药操作方便,便于医院外治疗。

  近年来研究显示,疼痛可分为生理性、病理性、癌痛性。癌痛性常为多部位、病理生理学改变复杂,疼痛的强度与病人的临床特点、疾病类型、疼痛的机制息息相关。肿瘤病人常见症状有疼痛、抑郁及疲劳等,如肺癌患者主要表现有呼吸困难、疲劳、抑郁、疼痛,干扰生活质量,认识以上有助于提供较好的疼痛管理。癌痛治疗满意因子是第1周疼痛缓解,第2周尽量减少严重疼痛复发,第3周维持稳定的止痛疗效,认为不同时机评估及不同治疗显得非常重要 。在许多临床医生调查中发现多数处理癌痛达不到WHO三阶梯口服药物原则的要求,现提倡规范化疼痛治疗,显示急需要培训或接受教育,本文将介绍有关晚期癌痛PCA治疗研究,以供参考。

  癌痛病人传统上分癌性疼痛、非癌性疼痛或两者兼之,治疗这些病人主要是根据不同的肿瘤、不同的解剖位置及熟悉的典型症状特点,了解与癌痛有关的病因学从而认识癌痛的复杂性及治疗。在有效镇痛药物治疗期间,病人的疼痛突然性发作称爆发性疼痛,爆发性疼痛可分类为躯体痛、内脏痛、神经病理痛及混合性疼痛,其中大多数的疼痛是严重或剧烈痛,据我们研究观察发现每天爆发性疼痛发作平均4次,范围为1~14次,大多数病人不可预测,且持续时间少于30min,总而言之,爆发性疼痛在晚期癌痛病人中是常见的、发作频繁、持续时间短、不可预测、与慢性疼痛无必然联系,治疗上较困难。因此只有加大药量才能度过,只有加大PCA按压次数,才能减轻痛苦。

  本研究两组均用了氟哌利多和格拉斯琼,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吗啡引起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由表2看出两组中各有1例,发生率很低。有88%晚期癌症病人生命中最后一年均面临疼痛困境,只有尽量明确疼痛的原因,仔细评定其抗肿瘤的治疗,治疗选择上考虑疼痛的类型、病人的功能、复合的其他疾病及心理的困惑。当药物治疗或副作用不能耐受及其他止痛方法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懂得疼痛的测量和评估、个体的用药、副作用预防,正确使用静脉PCA(PCIA),PCIA主要适用于非脊神经分布区的疼痛治疗,主要应用阿片类药物,也可联合应用辅助药。PCIA起效快、效果可靠,但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不强,对全身的影响较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一般仅适用于晚期癌痛的临终末期治疗。目标是减轻疼痛、改善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使每个病人及家属满意。

【参考文献】
   1 王永.儿癌痛治疗的研究进展.2007年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2007,9:6.

  2 傅志俭.晚期癌痛治疗--"三阶梯治疗"方案,2003:三九健康网.

  (编辑:宋 冰)

作者: 姬银明,何淑清,杜军旺,孔令鲜,周天林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