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10年第11卷第6期

藏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对消化性溃疡在三联疗法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藏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复发情况。方法将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应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50例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服藏药,并以藏药进行维持治疗。结果(1)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4%,对照组有效率8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对消化性溃疡在三联疗法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藏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复发情况。方法 将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应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50例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服藏药,并以藏药进行维持治疗。两组8周后作胃镜复查和症状评估,并进行1~3年以上的定期随访,作疗效判定。结果 (1)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4%,对照组有效率8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治疗组在改善胃痛、嗳气、泛酸方面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3)治疗组复发率52%,对照组复发率8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藏药治疗,对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复发均优于单纯使用西药者。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藏西医结合;复发率

 在青藏高原上,藏族人民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其饮食习惯主要是糌粑、酥油茶、牛羊肉等,且加工方法简单,常食用未煮熟的谷类、肉类,又习惯于大量饮酒,使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远高于平原。本文对本院自2005年以来的100例患者进行治疗比较后,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均为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并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每组各50例。其中男63例,女37例;藏族98例,汉族2例。年龄15~62岁,平均35.6岁;病程1~14年。Hp阳性者78例,服用NSAID药物者17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两组病例均按照第6版《内科学》[1]的诊断标准确诊为消化性溃疡。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Hp阳性者给予一种PPI(质子泵抑制剂)或一种胶体铋剂加上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三种抗菌药物中的两种,组成三联疗法。7天为1个疗程,必要时服用两个疗程。随后以H2RA或PPI维持治疗3个月至2年不等。治疗组:在与对照组西医治疗一致的同时,用藏药进行辅助治疗,选择性给予二十一味寒水石散、十五味黑药丸、六味寒水石散、五味石榴丸、安置精华散、二十五味松石丸等[2]。在维持治疗期间,选择性服用十七味寒水石散、竺黄安宁丸、珠托洁白丸、十五味鸡肉散、五味甘露丸、六味能消散、九味獐牙菜丸。珠托洁白丸、佐志达协则可长期服用。

  1.4 疗效评价方法

  1.4.1 按“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定综合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胃镜复查示溃疡完全愈合,连续两年以上未复发加重。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70%,胃镜复查示溃疡愈合,仍有炎症,1年以上复发。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胃镜复查示溃疡面减小50%以上。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胃镜复查示溃疡面减小不及50%。

  1.4.2 急性复发次数 主要观察两组在1~3年内急性发作的次数。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的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1结果提示两组在临床疗效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治疗组在总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

  2.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2。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x±s)注:与治疗前比较,Δ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表2结果表明:(1)两组治疗前症状积分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在治疗后所有症状积分值都有改变,且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3)治疗后上腹痛、泛酸、嗳气、腹胀等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4)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治疗组积分值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2.3 两组急性复发率情况 见表3。表3 两组急性复发率比较 (例)表3结果表明:在复发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用藏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在理论上与中医[4]基本一致,亦认为胃痛属于“培根木布”系列,当培根坠于胃时,有胃脘沉重不适,消化不良,嘈杂泛酸或呕吐清水,有能依培根病、能化培根病、能味培根病等分类。它的治疗除注意饮食起居外,还是以药物治疗为主。

  治疗期配合西药早晨服用二十一味寒水石散主要适用于培根木布引起的胃部疼痛、呕吐酸水、大便干燥等症。方中一方面用寒水石、余甘子、降香、沙棘果膏清热化湿、凉血的药物;另一方面又用石榴、藏木香等温中和胃、开胃消食、行气消胀、调理气血,以达到理气消胀、制酸止痛、开胃之效;又用波棱瓜子、止泻木子清热、消炎、利胆;再配伍甘青青兰、牛黄除瘟解毒,养肝通便;以诃子调和诸药,共奏制酸、止痛之效[5]。中午服用的十五味黑药丸有散寒消食,破瘀消积、愈溃疡,用于“木布”病、胃肠痼疾、胃肠空鸣、胀满、积食不化、吐血等。晚间服用六味寒水石散能止酸消食,用于初期“木布”病,酸水过多,嘈杂,胃脘胀满,食欲不振,嗳气。二十五味松石丸清热解毒,疏肝利胆、化瘀,用于肝郁气滞、血瘀及各种急慢性胆囊炎;五味石榴丸温胃消食,用于“培根”病引起的胃寒腹胀、消化不良、呕吐等;安置精华散温胃益火化滞除湿,温通脉道、脾胃虚弱。

  维持治疗时早晨服用十七味寒水石散,本方以清热化痰、健脾止泻、活血破瘀、消炎、滋补的寒水石,渣驯膏、沙棘果膏为主药;辅以木香、光明盐等温中和胃、健胃消食、调理气血,以助主药温胃消食之功;以石榴、豆蔻温中和胃,祛风化痰;佐以蛇肉、余甘子等大量清热凉血、除瘟解毒、消炎之药,既能止酸,又能使溃疡得愈,并有润肠通便之效;再配以清热养肝、活血止血的红花,可起到止血之效;用诃子调和诸药,共奏温胃消食、止酸、愈溃疡之效。中午服用竺黄安宁丸可健脾开胃,调和寒热。用于脾胃不合,食欲不振,调和胃寒和胃热。它以天竺黄清肺热,解热毒,以藏红花清热养肝,活血止血,可起到养肝解毒之效,为方中主药,辅以丁香祛风散寒,温通命脉,以五脉绿绒蒿清热消炎,具有调和寒热之功;再用石榴、肉桂温中健脾,祛寒化痰,主要作用在于健脾开胃,助消化;以清热凉血的白糖为引,以助药势,同时还可起到矫味的作用。晚间服用的珠托洁白丸重用寒水石,以达到清热化湿、健脾止泻之效;川木香祛风除痰,行气止痛;辅以清热消炎、止泻、敛坏血的渣驯膏、短管兔耳草,既可消炎,又可治疗食滞不化;用蜂蜜强身健体;以诃子调和诸药,共奏清胃热、制酸止痛之效,是治疗慢性胃炎、泛酸、胃脘疼痛及消化不良的常用方。佐志达协、九味獐牙菜丸、六味能消散能够疏肝健胃、消食导滞,理风和胃、清热,吐酸水,饮食无味、愈溃疡,消肿。十五味鸡肉散益胃火,滋补,用于胃火削弱,气血虚损。

  以上诸药根据患者情况随时调整相伍,主要目的在于促进消化功能,养肝利胆、减少胆汁反流、保护胃黏膜,使寒热得清,气滞得散,瘀血得化,胃病得愈。从而减少其复发,有效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 内科学,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4.

  2 格尔格桑扎西. 实用藏药名库.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21.

  3 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二辑.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1-155.

  4 李家邦.中医学,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32.

  5 吴焕才.常用藏成药诠释.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190-215.

  

作者: 魏延林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