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6期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68例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婴儿肝炎综合征诊断的68例患儿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29例)进行治疗,并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2%,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符合婴儿肝炎综合征诊断的68例患儿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29例)进行治疗,并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对照组65.52%,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总胆红素下降明显,治疗前后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谷丙转氨酶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意义;治疗组治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退黄护肝作用明显,能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婴儿肝炎综合征是指一组在婴儿期发病(包括新生儿),临床上具有黄疸、肝肿大或肝脾肿大、肝功能损害等表现的症侯群,临床上多采用退黄、护肝、利胆、降酶等综合治疗。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婴肝综合征3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998~2004年在我院拟“婴儿肝炎综合征”收住院的患儿69例,均符合全国小儿病毒性肝炎防治座谈会上制订的婴肝征诊断标准 [1] ,排除先天性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39例,单纯西药治疗组(对照组)29例,治疗组中男22例,女17例;年龄13天~4个月;病程7天~3个月;肝肋下1.5~6.0cm,平均(3.23±1.41)cm。对照组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15天~6个月;病程12天~4个月;肝肋下2.0~5.0cm,平均(3.05±1.17)cm。
   
  1.2 实验室检查 治疗组:总胆红素(TB)最高303.7μmol/L,最低50.8μmol/L,平均(118.29±70.16)μmol/L;谷丙转氨酶(ALT)最高289IU/L,最低50IU/L,平均(96.05±67.50)IU/L;病因:巨细胞病毒感染16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4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1例,病因不明18例。对照组:TB最高286.4μmol/L,最低25μmol/L,平均(91.58±81.86)μmol/L;ALT最高320IU/L,最低42IU/L,平均(86.09±58.27)μmol/L;病因:巨细胞病毒感染7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2例,病因不明20例。治疗前肝功、病程、症状等一般情况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予维生素C、能量合剂、肝泰乐、门冬氨酸钾镁等积极保肝利胆及支持治疗,病因明确者予对因治疗,如巨细胞病毒感染予更昔洛韦。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组方:茵陈3~9g,栀子3~5g,制大黄0.5~1.0g,党参3~6g,白术5~6g,茯苓6~10g,陈皮3g,丹参6~9g,甘草10g,伴腹胀,加枳实6g,伴湿重,加苡仁6g,伴热重,加黄芩4g。每日1剂,水煎60ml,分3次口服,10~15天为一疗程,连服1~3个疗程,平均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2组均于治疗及治疗2周后检测血清TB及ALT,记录肝脏大小及治愈时间,进行分析对比,测得的数据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1.1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黄疸消退,血清TB、ALT均恢复正常,肝大恢复正常;好转:黄疸明显消退,血清TB、ALT明显下降,肝脏较前缩小;无效:黄疸、TB、ALT及肝脏大小无变化或变化甚微;恶化:黄疸加深,TB、ALT升高,肝脏进行性肿大,质地变硬。
   
  2.1.2 治疗结果 见表1。治疗组:治愈25例,好转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31%;对照组:治愈7例,好转12例,无效9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65.52%,经χ 2 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 2 ≥7.7201,P<0.01)。
     
  表1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 * P<0.01
    
  2.2 治疗2周后血清TB、ALT值比较 见表2。治疗前两组TB、ALT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TB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两组ALT均明显下降(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B、ALT值比较 (略)

  注:与治疗前比较, * P<0.01, ** P<0.05
    
  2.3 治疗2周后肝脏肿大情况 见表3。治疗组平均为(2.06±0.98)cm,与治疗前比较,明显缩小(P<0.05);对照组平均为(2.93±0.72)cm,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缩小(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肝脏大小比较(略)

  注:与治疗前比较, * P<0.05,与治疗前比较, △ P>0.05

  2.4 两组患儿治愈时间及显效天数比较 见表4。治疗组治愈天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P<0.05)。
    
  3 讨论
    
  婴儿肝炎综合征是多数因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以黄疸、肝脾肿大及肝功能损害为特征的一种疾病,病原体有巨细 胞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单纯用西药治疗疗效欠理想,本组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表4 两组患儿治愈时间比较 (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 * P<0.05
    
  中医认为,本病属胎黄、黄疸范畴,乃孕母感受湿邪传入胎儿,或婴儿感受湿热之邪未能输化,熏蒸肝胆,肝失条达,以致胆汁外泄形成胎黄。治疗上应清热利湿、利胆祛瘀退黄。方中茵陈、栀子清除湿热,利胆退黄,大黄清热泻火,善攻积滞瘀血,三药为清热利湿,通里攻邪之要药。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甘温利湿,陈皮理气健脾,丹参、陈皮行气活血祛瘀,甘草清热清毒解中,诸药合用共奏退黄护肝之功。
   
  婴肝综合征的主要病理改变为非特异性多核巨细胞形成,胆汁淤积,肝间质和门脉区有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点状或片状坏死,严重者产生肝纤维化。因此,治疗的关键为清除肝内、胆管内胆汁淤积。茵陈含香豆精及绿原酸、咖啡酸 [2] ,栀子含栀子苷,大黄含大黄酚,三味药均可促进胆汁排泄,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还可消炎、抗病毒,促进肝细胞再生。现代药理学显示白术具有护肝、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丹参活血化瘀,改善肝脏微循环,促进肝细胞再生与炎症的消退,减少及缓解肝纤维化的形成。方中甘草的主要成分为甘草甜素,能抗炎、抗病毒,水解后产生的甘草次酸的化学结构类似于肾上腺皮质激素 [3] ,可逆转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笔者在临床中发现甘草用量稍大时退黄护肝效果较好,可能与甘草的类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有关,它通过对肝细胞的吸附能力对抗肝毒性化合物从而发挥保肝作用。
   
  以上诸药配伍结合西药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方中多味药具有抗病毒、消炎及利胆护肝作用,防止肝纤维化,又可固护正气,能提高疗效,明显缩短病程,且费用低廉,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鄢裕光.小儿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981年10月武汉).中华儿科杂志,1982,20(1):120.
   
  2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编写组.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上海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589.
   
  3 谢辉.18β—甘草次酸的研究进展.中成药,2002,24(9):712-713. 

  作者单位:529100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妇幼保健院 

作者: 袁淑燕 郭小芳 2005-6-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