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6期医学影像

长期服用消炎利胆片致胆囊萎缩的超声观察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利用B型超声检查,对长期服用消炎利胆片治疗慢性胆囊炎,导致胆囊萎缩的副作用进行观察。方法对46例患者进行定期B超观察(长期服用消炎利胆片)另选42例患者进行对照观察(未服用消炎利胆片)。检查前均空腹8~12h,扫查胆囊的长、短轴切面图像,观察胆囊的大小形态、胆囊壁及胆囊内胆汁多少的回声图像,......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利用B型超声检查,对长期服用消炎利胆片治疗慢性胆囊炎,导致胆囊萎缩的副作用进行观察。 方法  对46例患者进行定期B超观察(长期服用消炎利胆片)另选42例患者进行对照观察(未服用消炎利胆片)。检查前均空腹8~12h,扫查胆囊的长、短轴切面图像,观察胆囊的大小形态、胆囊壁及胆囊内胆汁多少的回声图像,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观察组口服消炎利胆片半年以上者,其胆囊较前就有缩小,一年以上者有明显缩小,脂餐后2h复查胆囊大小形态无改变。对照组胆囊大小无明显改变。两组胆囊大小相差约(13.4±3.5)mm,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结论  长期或较长期(半年)连续按说明书剂量服用,可导致胆囊萎缩,胆囊收缩功能降低,严重者胆囊完全萎缩,功能丧失。
     
      
  消炎利胆片为纯中药复方制剂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胆囊炎、胆道炎。由于其疗效确切而被绝大多数患者所接受。然而,在我们多年的腹部B型超声检查工作中发现,消炎利胆片如长期(半年以上)按说明书剂量口服,具有导致胆囊萎缩的明显副作用。现将笔者对46例诊断为慢性胆囊炎并长期口服消炎利胆片导致胆囊萎缩的患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作者自2001年以来,对诊断为慢性胆囊炎病史2年以上并长期口服消炎利胆片的患者,进行B型超声定期观察。观察病例46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55岁。大多数患者无明显不适,偶有餐后腹胀,轻度腹泻症状。另选42例未口服消炎利胆片的患者进行对照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胆囊大小的差异。
   
  1.2 仪器 采用GE LOGIQ-200PRO型超声诊断仪,3.5MHz,宽频凸阵探头。
   
  1.3 方法 两组患者检查前均空腹8~12h,取平卧位和左侧卧位扫查胆囊的长、短轴图像,观察其大小形态、胆囊壁的厚度及腔内胆汁回声的情况,对两组患者超声检查所得的胆囊大小形态作对比分析。
    
  2 结果
    
  通过B型超声检查对比发现:患者口服消炎利胆片初期,观察组46例患者空腹测量胆囊大小值平均约41mm×16mm,胆囊壁厚4mm,囊壁回声增强、欠光滑,脂餐后2h复查胆囊大小平均约34mm×13mm,胆囊收缩功能尚好。对照组42例患者的胆囊大小值平均约47mm×19mm,胆囊壁厚约4mm,囊壁回声增强、欠光滑,脂餐后2h复查胆囊大小平均约32mm×11mm。定期观察2年后发现,长期(半年以上)服用消炎利胆片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患者(观察组),其胆囊形态较前缩小,胆囊壁回声粗糙、增强,厚约6mm,胆囊内胆汁回声明显减少,胆囊后壁回声无增强效应,空腹胆囊大小的平均测值约28mm×10mm,严重者胆囊呈弧形样强光带回声。脂餐后2h复查胆囊大小形态无改变。而对照组患者的胆囊大小值无明显改变。两组病例胆囊大小值比较如表1。
     
  表1 两组胆囊大小值比较(略)
    
  注: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
    
  3 讨论
    
  慢性胆囊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可因细菌感染、结石、寄生虫及代谢失常等因素而发病。亦可是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的结果。慢性胆囊炎在不同病程时期声像图表现不同,大多可见胆囊缩小,壁不规则增厚,呈强回声,肝外胆管为代偿性扩张,壁厚薄不均,为慢性纤维化改变所致 [1] 。各类慢性胆囊炎的病理特点是:胆囊壁炎性细胞浸润,正常组织破坏,纤维组织增生,胆囊壁增厚,瘢痕组织收缩使囊腔变小萎缩并与肝床紧密粘连,以至完全丧失功能 [2,3] 。慢性胆囊炎病人的临床表现有较大差异,且与其病理变化可能不一致,一般可有急性胆囊炎的发作病史,上腹胀满疼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有的经常性腹胀、嗳气、食欲不振, 往往腹痛与消化不良并存而误认为胃部疾病 [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日趋丰富,高脂肪以及酗酒等,均易诱发胆囊炎,反复发作以致形成慢性胆囊炎。消炎利胆片为纯中药复方制剂,其成分为穿心莲、溪黄草、苦木。功能主治:清热祛湿利胆,它的疗效确切,患者服用后绝大多数无不适,能觉察到的不良反应甚微,为国家中药重点保护产品。故临床医生多用消炎利胆片来治疗慢性胆囊炎。长期以来用于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管炎,目前在慢性胆囊炎、胆管炎的保守治疗中几乎无药可与之匹敌。
   
  笔者经过对诊断为慢性胆囊炎并口服消炎利胆片的患者进行定期观察,发现消炎利胆片同样存在着明显的副作用,长期或较长期(半年)连续按其说明书剂量服用,可导致胆囊萎缩,胆囊收缩功能降低,严重者胆囊完全萎缩,功能丧失。对上述46例观察组患者我们每年1~2次行B超观察其胆囊的大小值及囊壁的厚度,并与42例对照组患者的胆囊大小值及囊壁的厚度作对比,发现随着其口服消炎利胆片的时间增长,其胆囊有缩小的趋势,在病变初期或轻症病例,胆囊形态可大致正常,胆囊壁均匀增厚>3mm,脂餐试验胆囊收缩功能降低 [1] 。长期口服消炎利胆片近1年后或更长时间,B超观察其胆囊壁回声粗糙、增强,呈弥漫性增厚,可达4~6mm,重者6~9mm。超声显示其胆汁透声差,囊腔缩小变窄,与周围粘连较重者,轮廓及内腔均模糊不清而且固定,少数严重萎缩变形,无胆汁回声,可见胆囊区弧形强光带,后壁显示不清,超声显像难以辨认。另对增殖型慢性胆囊炎囊壁显著增厚,尤其是不规则增厚者,容易被误为胆囊癌,其鉴别要点为前者囊壁增厚多为弥漫性,胆囊壁连续完整,粘膜面较规则,而后者囊壁增厚以颈、体部为主,以局部损害,弥漫浸润为特点,向腔内生长,粘膜面凹凸不平,侵及囊壁全层时,显示胆囊壁连续中断。慢性胆囊炎囊壁增厚型者在超声表现上还需与胆囊腺肌病作鉴别,胆囊腺肌病除囊壁增厚外,壁内显示有小囊腔回声,胆囊脂餐试验收缩功能亢进,可资鉴别 [2,3] 。长期服用消炎利胆片后对上述副作用患者往往感觉不到,我们还发现消炎利胆片的这一副作用有轻度的个体差异,服药时间短、萎缩程度轻者停药一段时间后检查,胆囊的形态和功能多数能恢复,重者形成不可逆损害。我们认为,对于消炎利胆片,不应该长期、大剂量服用,应在有适应证时从小剂量用起,间歇应用,无症状时不用。且消炎利胆片对胆囊、胆管疾病无根治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智章.现代腹部超声诊断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56-359.
   
  2 陈敏华.消化系疾病超声学.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3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第三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875-879.
   
  4 吴乃森.腹部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110-112. 

  作者单位:330006江西南昌江西省人民医院

作者: 郑葵 赖全图 彭波 2005-6-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