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9期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68例疗效观察

来源:INTERNET
摘要:自1990年1月~2005年1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68例,取得显著疗效。临床诊断均符合2002年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统篇教材阑尾周围脓肿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68例,男36例,女32例,年龄(44±23)岁,就诊前发病时间68h~10天,平均(4±0。2治疗方法治疗组:西医综合治疗加中药。...

点击显示 收起

  自1990年1月~2005年1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68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住院病例76例,门诊52例。临床诊断均符合2002年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统篇教材阑尾周围脓肿的诊断标准 [1] 。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68例,男36例,女32例,年龄(44±23)岁,就诊前发病时间68h~10天,平均(4±0.5)天;对照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44±22)岁,就诊前发病时间65h~9天,平均(4±0.6)天。二组病人体温、血象、右下腹包块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临床资料情况(略)

  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临床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西医综合治疗加中药。中药基本方:白花蛇舌草60g,败酱草60g,生黄芪60g,赤白芍各30g,丹皮30g,桃仁10g,薏米仁30g,炮山甲10g,玄胡10g,炒川楝10g,炙乳、没香各10g,生大黄10g(后下)。每日一剂,水煎服。热退毒减,减银花、败酱草剂量45g。腹痛消失、肿块平复、腹肌紧张与反跳痛消失,炙乳没香剂量减半,直至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对照组:仅用西医综合治疗(联合应用抗生素、解痉止痛、纠正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以上二组在治疗前后做详细的临床观察记录,复查血常规及B超等。
   
  1.3 观察指标 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体温、腹痛、腹部肿块大小等临床情况变化的时间,治疗后血象、腹部B超影像的改变。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血象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体征明显改善,肿块明显缩小在原体积的50%以上。好转:临床症状、体征明显缓解,腹部肿块缩小,超过原体积30%以上。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或中转手术
   
  1.5 统计学处理 二组率的比较采用χ 2 检验
     
  2 结果
    
  2.1 二组治疗后临床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第二日起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腹痛、腹胀、体温及全身情况。治疗组在用药后第二日腹痛、腹胀缓解61例,缓解率89.7%,体温下降36例,下降率52.9%,对照组右下腹痛、腹胀缓解37例,缓解率60%,体温开始下降26例,下降率40.3%,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一周后对照组有2例,因全身中毒症状、腹膜炎加重而中转手术,其余患者临床症状全部缓解。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略)
    
  2.2 两组治疗治愈率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治愈率比较(略)
    
  注:二组治愈率比较χ 2 =14.08,P<0.01

  2.3 两组有关疗效指标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有关疗效指标比较 (略)
    
  3 讨论
    
  阑尾周围脓肿属中医的“肠痛”范畴,病位在肠病机主为气滞血瘀、郁久化热、热腐成脓、热腐相搏致阳明大肠血运障碍而形成包块。因此治疗上须通里攻下、清热解毒、理气活血化瘀三法并举。笔者所用方剂乃董平医师之验方 [2] 。笔者通过辨证加减运用观察,该方具有很强的清热毒、化瘀结、泻腹实、止腹痛、祛邪扶正之功效。同时配合西药的抗菌消炎、纠正患者内环境紊乱,从而迅速改善患者全身情况使中西药物发挥协同作用,从而收到满意的临床疗效,且远期疗效良好。本文中2例65岁以上老年患者均获痊愈,2年随访无复发。笔者运用该方治疗阑尾周围脓肿还深有体会的一点是,务使患者头三天大便通畅,可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调节大黄用量,随着大便通下,则腹痛缓解,体温下降。腹部肿块消散。
    
  参考文献
    
  1 戴显伟.外科学(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08.
   
  2 李文亮.千家妙方.北京:战士出版社,1982,88.

  作者单位:413100湖南省沅江市第三人民医院

作者: 周岁春 何新民 2005-6-1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