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9期经验交流

急性心肌梗死43例临床分析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2~2002年住院确诊的A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年龄是老年AMI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误诊率高,死亡率高。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危重疾病,其并发症严重,死亡率高。...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方法  对我院1992~2002年住院确诊的A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本组确诊前误诊5例,其中年龄在65岁以上5例。溶栓27例,再通20例。 结论  年龄是老年AMI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误诊率高,死亡率高。对于有条件的患者进行溶栓应成为基层医院常规应用的重要治疗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危重疾病,其并发症严重,死亡率高。为总结本病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措施,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对43例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1992~2002年住院确诊的AMI患者43例,其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46~82岁,平均年龄69岁。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心血管病学会及WHO临床命名标准化专题组报告,诊断条件为:持续而严重的心绞痛或以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者;心电图有AMI的典型表现及演变过程;血清心肌酶异常增高而无其他原因解释者 [1] 。符合以上二种以上者。
   
  1.3 主要临床表现 胸痛、胸闷、呼吸困难37例,心悸2例,恶心呕吐1例,两肺罗音30例。
   
  1.4 主要并发症 心力衰竭17例,严重心律失常13例,心源性休克4例。
   
  1.5 辅助检查 心电图是AMI动态演变,心肌酶增高。

  1.6 误诊分析 确诊前误诊为慢支并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4例,年龄均在65岁以上,慢性肠炎1例,年龄在65岁以下。
   
  1.7 治疗方法 扩冠,抗凝,抗血小板聚集,ACEI,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对有条件患者进行溶栓,方法:国产尿激酶75~150万IU+0.9%NS100ml,30min内滴完,溶栓前口服阿斯匹林300mg,溶栓开始6h后皮下注射肝素钠5000IU,每12h1次,连用3~5天,其余治疗仍按常规进行。
   
  1.8 结果 43例中死亡7例,死亡者1例年龄为57岁,死亡原因为心律失常,另6例年龄均在65岁以上,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溶栓27例,再通20例。

  2 讨论
   
  2.1 关于诊断 典型的AMI诊断并不困难,但由于某些老年人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病情相互影响,再由于老年人反应迟钝,痛阈下降,故有些AMI的临床表现并不典型。本组误诊5例,占发病率11.6%。因此临床上出现不典型病例时应提高警惕,及时常规心电图和心肌酶检查,以降低AMI误诊率。
   
  2.2 关于治疗 AMI的治疗在70年代以后有了新的改变,人们采取各种积极措施缩小AMI范围,挽救濒死的心肌细胞。在传统的扩冠,抗凝,抗血小板聚集,ACEI,β受体阻滞剂等方法的基础上,对于有条件的患者,溶栓治疗是疏通冠状动脉的最佳选择之一 [2] 。本组43例溶栓27例,再通20例,再通率为74.1%。目前在我国广大基层医院中,对于AMI的治疗,由于PTCA,冠脉搭桥设备昂贵,且受经济条件所限,无法推广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由于疗效肯定,安全可靠,死亡率低,并发症少,是近年治疗AMI的重要进展之一,也是广大基层医院应常规应用的重要治疗方法。
   
  2.3 关于预后 本文资料表明年龄因素已经成为决定AMI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长期、反复的缺血性损伤,老年人心脏功能出现退行性改变,心肌收缩力减弱,代偿性降低,AMI时极易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心律失常 [3] 。本文死亡7例中6例年龄在65岁以上,说明年龄是影响AMI症状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随年龄增加,AMI患者心力衰竭成为老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故在治疗上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十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237.
   
  2 于世龙,梁国芬.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医师进修杂志,1998,21(2):66.
   
  3 梁春卉.7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7,16(5):289. 

  作者单位:030600山西晋中武警8650部队医院

作者: 韩海旺 2005-6-1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