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4年第3卷第7期其他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一起输入性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案例的传播过程,分析SARS病例不同阶段的传染性和SARS病毒传染力表现的差异。结果2003年4月7日双鸭山市发生1例输入性疑似SARS病例。由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无续发病例发生。结论未观察到疑似SARS患者在其潜伏期内存在传染性。...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案例的传播过程,分析SARS病例不同阶段的传染性和SARS病毒传染力表现的差异。方法 采用统一的个案调查表,用查阅病历、面对面调查和电话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结果 2003年4月7日双鸭山市发生1例输入性疑似SARS病例。由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无续发病例发生。结论 未观察到疑似SARS患者在其潜伏期内存在传染性。通过对传染源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能够控制疫情的蔓延。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流行病学 输入性病例

2003年3月5日北京出现SARS首发病例。2003年4月7日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次接到有一位SARS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一家三口)乘火车从北京回来的消息。我们立刻用电话同患者联系,知道患者现在已经出现发热,并且在火车上被隔离。于是,马上采取应急措施将其一家三口接到指定医院隔离治疗。随即对病例展开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1 资料和方法

疫情资料来源于调查记录。采用统一的个案调查表用查阅病历、面对面调查和电话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SARS病例定义按照我国卫生部2003年5月3日发布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诊断标准(试行)》。密切接触者是指:治疗或护理、探视SARS病人或疑似病人;与病人共同生活,直接接触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和(或)排泄物(如粪便)等 [1] 。

2 结果

2.1 病例资料

病例B,男,33岁。曾于2003年3月27日到北京市看望在积水潭医院以脑血管病住院的爷爷(病例A、91岁)。病例B护理病例A,给其喂饭、翻身。病例A在住院期间曾发热,并且突然出现呼吸困难,于2003年3月30日去世。后经尸检,诊断为SARS临床诊断病例。病例B于2003年4月7日出现发热、干咳,回到双鸭山市入院时体温39.7℃。干咳,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无胸闷、呼吸困难和腹泻。WBC7.4×10 9 /L,L3.9×10 9 /L。胸部X线片检查:左下肺片状边缘不清,密度增高。被诊断为疑似SARS病例。

病例C,病例B之父。曾于2003年3月20日同妻子去北京探望住院的父亲(病例A),曾同病例A一同就餐。4月11日同妻子返回双鸭山市。4月10日出现发热,无干咳。入院时体温39℃,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肺部有罗音,无胸闷、呼吸困难、腹泻。 WBC12×10 9 /L,淋巴细胞占24%。胸部X线检查:左下肺纹理模糊,右上肺见有斑索状阴影。以临床观察病例收入院治疗。

病例D,病例B之母。2003年3月20日同丈夫去北京。无发热、干咳等症状。4月11日入院隔离观察。于4月23日解除隔离。

病例E,女,31岁,为病例B之妻,与病例B一同去北京,并且一直与病例B居住在一起。无发热、干咳等症状。2003年4月7日才与病例B隔离,4月19日解除隔离。

病例F,女,5岁,为病例B之女。与父母一同去北京,并且一直与父母住在一起。2003年4月7日与病例B隔离。无发热、干咳等症状。4月19日解除隔离。

3 讨论

通过对案例中SARS病毒传播过程的描述,病例B传染性很弱,根据病例B的妻子叙述,从2003年3月27日~4月7日,病例B一直与他和女儿居住在一起,而其妻子和女儿无一例发病。说明未发现潜伏期具有传染性。

SARS病毒传染力表现的差异。病例B没有发展迅速,呈大片状阴影,也没有出现呼吸困难。而病例C症状、体征较病例B还轻。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病毒在体内毒力减弱,或者与病例A接触时间、距离有关。另一方面,可能存在个体对病毒易感性的差异。通过对传染源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提示我们早期采取措施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培训教材,2003,8,27.

作者单位:155100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者: 闫瑞娟 2005-8-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