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年第4卷第7期中医中药

中医基本治则浅谈

来源:INTERNET
摘要:所谓“基本治则”,是指那些指导临床立法、处方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中医的疾病观和治疗观,体现了中医的基本学术思想。1因势利导“因势利导”就是顺从疾病的自然趋势加以疏利和引导,使之向好的方面转化。各种疾病从其发生、发展到终结,都会表现出一种自然趋势,这种自然趋势是疾病内部矛盾特点所......

点击显示 收起

    所谓“基本治则”,是指那些指导临床立法、处方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中医的疾病观和治疗观,体现了中医的基本学术思想。下面做一浅要介绍。

  1 因势利导
    
  “因势利导”就是顺从疾病的自然趋势加以疏利和引导,使之向好的方面转化。各种疾病从其发生、发展到终结,都会表现出一种自然趋势,这种自然趋势是疾病内部矛盾特点所决定的,它反映了该疾病的自然规律。我们治病时,就要掌握并利用这些规律,以引导疾病向康复的方向转化。就临床看,因势利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顺应正气驱邪的自然趋势 当正气旺盛,正能胜邪时,正气驱邪外出常表现出一种自然趋势。如痰涎、宿食停于上脘所出现的恶心、呕吐;湿热留滞大肠所出现的泄痢里急;湿热蕴蓄膀胱所出现的尿频、尿急,等等,这些都是正气驱邪外出的表现。我们在治疗时通过探吐、导滞及通淋等使邪气排出体外,疾病也就随之而愈。这里要注意两点:即给邪以出路和就近驱邪。所谓“给邪以出路”是指正气驱邪尚未形成自然趋势时,就要主动为邪气外出打开通路,发汗、涌吐、攻下、利水通淋等,均属于此。在此同时,还要注意“就近驱邪”的原则,即为邪气外出选择最近的途径。《内径》所谓“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等,即体现了这种思想。
   
  1.2 选择恰当的治疗时机 当邪正相当不分胜负,或邪盛正虚正不胜邪的情况下,正气无力驱邪外出,也不可能形成正气驱邪的自然趋势。这时,我们不宜急于攻逐邪气,否则邪不祛而反使正气损伤。这就要妥善加以引导,使邪正力量对比逐渐发生转化,当正气强盛而邪气势衰,正气能驱邪外出并已形成一种自然趋势时,再顺其势治疗,一举驱邪外出。《内经》云:“无刺之势,无刺漉漉之汗,无刺浑浑之脉”。“方其盛时,无敢毁伤,至其已衰,事必六昌。”就是说要善于选择时机,以避邪气之盛。等邪正力量对比向有利的方面转化时,则抓住时机,可一战百胜。

  2 扶正祛邪
    
  中医学认为:疾病是正与邪相互斗争的表现。正邪力量的对比和两者斗争的形势决定了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因而,我们在临床中要时时注意扶正祛邪这一基本原则。但需指出:扶正不同于单纯使用补法,而是要求医者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维护正气,使其不致耗伤或消亡。在临床中主要注意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正盛邪盛,力量相当时,当先祛邪,邪祛则正自安。第一种情况则是正气衰弱,邪气尚盛时,正气被邪气所迫,有迅速消亡之虞,此时当急“去邪”,以维系微为之正气。如伤寒、温病之急下存阴,即属此类。还有一种情况是邪气虽已衰微,但正气所存也无几。此时无论邪正力量对比如何,均须先护正气。《温病条辨》下焦篇中诸复脉汤即为此而设。若“急下存阴”是“治病留人”法,那么诸复脉汤即“留人治病法”。“留人”与“治病”,孰缓孰急,当详加分辨,不可有丝毫差错。

  3 燮理阴阳
    
  燮理阴阳,就是调整阴阳之间的关系,使之保持“阴平阳秘”的状态。
   
  中医学认为在疾病过程中,阴阳失调是最基本的病理变化。主要有以下4种情况:(1)阴阳一方面偏盛,致使另一方偏衰;(2)阴阳一方偏衰,显示出另一方偏盛;(3)阴阳俱虚;(4)阴阳所处位置或运动方式逆乱。对于第1种情况要采取泻实补虚的治法,以纠正阴阳的偏盛偏衰;对第2种情况要采取补阴以配阳,或补阳以配阴的治法;对第3种情况就须阴阳双补;对第4种情况则须根据其病变情况进行疏导调理,使阴阳各安其位,各行其道。

  4 调达升降
    
  升降运动是人体内物质运动的基本形成之一,是保证人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出入运动(经口鼻及二阴)和维持人身内部整体联系的基本条件之一,一旦升降失调,就会导致三焦气机壅滞,出现脘腹胀满、痞闷、呕吐、泄泻或二便不通等症。调达升降就是运用调整气机升降的方药,使当升者升,当降者降。
    
  由于人体的升降运动以脾胃为其枢纽,因而在调达升降时也多从调整脾胃功能入手。一般有辛开苦降法,苦辛通降法等。
   
  以上所述,是中医临床的基本治疗原则,是立法、遣方须遵循的基本大法。
    

  作者单位:261400山东莱州,莱州市中医院

作者: 万锡田 2005-8-1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