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年第4卷第10期

门诊患者焦虑情绪的心理护理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即由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替代原来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心理和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门诊的实践中,焦虑情绪甚为明显:表现为焦虑不安,急于就诊等。焦虑情绪的存在,影响正常的诊断和治疗,因此,在对门诊患者进行生理治疗的同时,不可忽视患者的心理护理。1......

点击显示 收起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即由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替代原来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心理和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门诊的实践中,焦虑情绪甚为明显:表现为焦虑不安,急于就诊等。焦虑情绪的存在,影响正常的诊断和治疗,因此,在对门诊患者进行生理治疗的同时,不可忽视患者的心理护理

  1 门诊患者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

    1.1 患者对所患疾病的不了解 特别是那些病情较重,自我诊断不清的患者,就诊心切,表现为坐卧不安或在就诊地踱来踱去。还有的怕打针吃药;怕动手术;怕治疗费用太贵;怕治疗效果不好等,所以产生紧张焦虑心理。

    1.2 医疗环境及医务人员的影响 环境的改变使有的患者自觉不方便,还有医务人员的言语表情冷漠、操作技术等,都可能影响患者情绪,再者,家属的言行也可对患者的心理产生影响。

    1.3 复诊时的心理影响 复诊患者对病情了解较多,祈求医生是初诊时的同一位,以期待医生的重视,给予再次全面的复查,以验证病情是否真的好转。

    1.4 性别及年龄的影响 临床实践证明,老年人及儿童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高,儿童怕打针、手术时引起的疼痛,老年人担心经济负担及病情严重性。专家通过评估法,证明男性焦虑反应高于女性。

    2 消除门诊患者的焦虑情绪

    要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心理护理是一种十分重要有效的方法。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门诊护理人员最先接触患者,了解门诊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法,使患者在稳定的情绪下接受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首先,言语性沟通是护患心理沟通中的重要方式,它包括听和说。就诊时,医护人员应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让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主动配合治疗。在操作中,护理人员的动作轻柔,说话的态度和蔼,护理人员还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服务态度,主动与患者沟通。

    (2)对病情轻的患者,医护人员可以详细介绍,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及预后,消除其紧张情绪。对于病情重的患者,医护人员要让其树立信心,详细介绍样配合和医生治疗有利于康复。

    (3)言语和操作技术联合运用,药物注射和静脉注射是门诊治疗的重要环节,也是患者产生焦虑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儿童表现明显。在治疗前就要用巧妙的言语排除患者的忧虑情绪,详细讲解治疗的重要性,告诉患儿打针就象虫咬一下一样。同时在操作中,做到轻、准、稳,准确迅速地完成治疗,把痛苦减少到最低。

    (4)给予患者家属健康指导:家属是患者最亲的人,通过患者家属的照顾,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更为有效。医务人员应向患者家属交代患者的饮食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服药、恢复期要注意哪些问题等。通过对患者家属健康指导,让家属也参与到治疗中去,使患者尽快康复。

    大量的实践证明,焦虑情绪与疾病的发展、转归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重视其心理护理,消除焦虑情绪,这将对提高诊疗效果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作者单位:626000四川康定,康定县人民医院

  (编辑:石 岚)

作者: 邵革琼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