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年第5卷第1期

小切口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自1996~2004年,笔者采用小切口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6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新鲜脱位53例,陈旧脱位15例。(2)肩锁关节处小横行切口,长2~3cm左右,暴露脱位的关节面和撕裂的关节囊。(3)助手双手拇指按压锁骨远端近肩锁关节处,使之复位。...

点击显示 收起

     自1996~2004年,笔者采用小切口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6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42例,女26例;年龄14~62岁,平均38岁。左侧21例,右侧47例。新鲜脱位53例,陈旧脱位15例。损伤原因:肩部着地损伤49例,手掌着地及机械车祸伤19例。Ⅰ°损伤12例,Ⅱ°损伤34例,Ⅲ°损伤22例。

  1.2  手术方法 

  (1)颈丛麻醉,平卧位,患肩垫高30°。(2)肩锁关节处小横行切口,长2~3cm左右,暴露脱位的关节面和撕裂的关节囊。(3)助手双手拇指按压锁骨远端近肩锁关节处,使之复位。(4)术者用直径2mm克氏针自肩锁关节外下方3cm处,经皮穿入顶到骨质上,沿锁骨远端纵轴方向,对准肩锁关节进针,需要针感有进入骨内的阻力,针过肩锁关节4~5cm即可。(5)一般穿一根针即可,有时为了固定更牢固,可在第一针前方1~2cm处经皮穿第二根克氏针,与第一针形成30°左右的角。(6)针尾折弯90°埋于皮下,修复撕裂的关节囊,对陈旧性损伤,要对关节周围进行扩新并留以备修复用的瘢痕组织,关闭切口。(7)术后三角巾悬吊4周,8周左右拔针。内固定期间,嘱病人功能锻炼。

  1.3  治疗结果 

  本组中63例恢复优良;4例劳累后不适及疼痛感;1例X线拍片肩锁关节间隙增宽约3mm,劳累后肩锁关节疼痛。无发生再脱位情况。

  2  讨论

    由于肩锁关节在肩胛带功能和动力学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肩锁关节和胸锁关节一起在上肢外展180°活动中提供60°的活动范围,同时参与肩关节的前屈和后伸运动。因此,对于肩锁关节损伤的治疗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手法复位后胶布或石膏外固定的保守疗法失败率高,易再脱位,很难达到现代患者的要求;创伤较大的手术治疗,对关节干扰大,易产生肩锁关节僵硬或疼痛;闭合穿针固定简便易行,但不能在直视下复位,肩锁韧带及关节囊得不到有效修复。我们根据几种方法的治疗特点,采用小切口克氏针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取得满意效果。

    小切口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有以下优点:(1)符合微创学观点,对关节创伤及干扰小,术后关节僵硬或疼痛少;(2)可以在直视下复位,复位固定可靠,可早期进行关节活动,可防止肩周炎的形成;(3)可同时修复关节囊及肩锁韧带,治愈率高,效果满意;拔除钢针后,可减少复发的机会;(4)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病人痛苦少,不需特殊设备,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

    注意事项:(1)穿针部位要准确。肩峰进针前,针尖在肩峰端上下滑动找到中点,钢针与肩峰外缘垂直方向进针,待针尖部分进入皮质骨时,改为锁骨水平方向,沿锁骨外端中点进入松质骨内,进针时有阻力感,深度以4~5cm为宜。过浅固定不牢固,易脱出;过深易穿出锁骨,可能损伤锁骨下血管。(2)钢针粗细以2cm为宜,过细则强度差,易弯曲或断裂;过粗则损伤大,易引起关节疼痛;(3)术后三角巾悬吊4周,拔针时间一般8周左右,过早则组织修复不全,易再脱位;过晚则影响关节活动。

  作者单位 : 1 253500 山东陵县,陵县工商医院

        2 253500 山东陵县,陵县中医院

  (编辑:齐永)

作者: 祝天平,付吉昌,张良臣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