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年第5卷第3期

上海农村高龄老人生活状况调查研究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对农村高龄老人的婚姻状况、经济收入、家庭和社会保障、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居住状况的调查,为高龄老人的生活状况给予正确的评估。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奉贤区按东、南、西、北、中各抽取一个镇,共1634位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进行入户问卷式调查。20%的高龄老人需要有人照料日常生活,对生活总体满意或......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对农村高龄老人的婚姻状况、经济收入、家庭和社会保障、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居住状况的调查,为高龄老人的生活状况给予正确的评估。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奉贤区按东、南、西、北、中各抽取一个镇,共1634位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进行入户问卷式调查。结果  丧偶占69.58%,未上过学的为83.97%,月经济收入低于50元的占52.81%,有17.20%的高龄老人需要有人照料日常生活,对生活总体满意或较满意的占90.33%,家庭和社会保障、孤独寂寞是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  高龄老人生活能力的低下、孤独寂寞、家庭和社会保障得不到满足,有必要采取针对性的社区干预措施。
   
  【关键词】  高龄老人;生活状况;调查研究
  
  【Abstract】  Objective  In order to exactly evaluate the aged living conditions,we investigated the county old people’s marriage state,earnings,family and social guarantee,daily living ability and resident condition.Methods  There were one thousand six hundred and thirty four senile persons accepted questionnaire at home.With the method of cluster radomized sampling,these persons were drew out from five towns of the eastern,southern,western,northern and middle part of Feng Xian District respectively.Results  Among them 69.85% had no couple,83.97% were illiterates,and whose monthly income was less than 50 Yuan  accounted for 52.81%,there were 17.20% of them need daily care ,and 90.33% were satisfied or comparatively satisfied with life.Family and social guarantee,loneliness were leading factors which affected their life qualities.Conclusion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correspondingly community interfer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aged lower living capacity,loneliness,dissatisfied family and social guarantee.

  【Key words】  the aged person;living condition;investigation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具有本市常住户口,1923年12月31日前出生的,并在户籍所在地居住的高龄老人为调查对象,资料由当地派出所提供,应调查人数为1735人,实查人数为1634人,调查率为94.18%,失访原因为调查期间老人长期外出和拒绝调查。

  1.2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上海郊区奉贤区按东、南、西、北、中各抽查一个社区作为调查区域。先确定调查人员,再进行培训,统一调查步骤、方法,然后入户进行面对面问卷式调查,对一些认知较差、有智障者由家属协助调查。调查问卷参照1993年WHO对生活质量调查内容要求和1994年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学会流行病学学组提出的,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内容及评价标准建议(草案)[1]拟定的。内容有一般人口学特征、家庭状况、工作状况、经济收入、健康状况、居住条件、娱乐状况和生活满意度等。调查结束后由质控人员按调查人数的10%抽取样本重新入户进行复核,差错率小于10%为合格。

  1.3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采用Delphi 5和Masal server 7.0进行统计处理分析。

  2  结果
   
  本次共抽样调查1634人,显示平均年龄为85.31±4.75岁,8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1.83%。
   
  (1)“有配偶并同居”和“丧偶”是高龄老人婚姻生活最普遍的状况,分别占所调查的27.05%和69.58%。按性别比女性具有更高的丧偶率。见表1。

  表1  高龄老人婚姻状况(略)

  注:丧偶老人性别间比较,χ2=206.53,※P<0.01

  (2)超过半数以上的高龄老人每月养老金不足50元,加上历史的原因,这些老人几乎很少有积蓄。见表2。
   
  (3)调查中发现大多数高龄老人基本生活能自理,有17.19%的老人属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男女有差别。见表3。
   
  (4)高龄老人的医疗保险以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为主,占77.78%。见表4。
  
  (5)从表5中显示,与配偶或子女在一起的以及月养老金较高的高龄老人,生活满意度较高。

  表2  高龄老人月养老金状况(略)

  表3  高龄老人生活能力状况(略)

  注:生活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性别间比较,F=6.27,※P<0.01

  表4  高龄老人医疗保险状况(略)

  表5  高龄老人婚姻、月养老金与生活满意情况分析(略)

  注:有配偶或子女生活在一起与丧偶或独生的老人生活满意度比较,※χ2=56.48,P<0.005;月收入低于50元与月收入50~100元的老人生活满意度比较,χ2=104.55,☆P<0.005

  3  讨论与分析
   
  高龄老人的生活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家庭总体情况,众所周知,高龄老人是社会中的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在一辈子照顾别人之后,需要得到社会的(包括家庭的)照料和关爱。奉贤是上海的远郊,经济并不发达,8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1.83%。从目前来看,这些高龄老人处于一是社会保障得不到基本满足,有52.81%的高龄老人每月的退休金不足50元,最低的只有10元,最基本的生活都无法维持;二是医疗保险是以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为主占77.78%,报销的比例约为1/4左右,仍有15.91%的老人医疗费是自负的,一旦得大病必将会因病致贫,因此,有病不去医,有时有病乱投医的现象很严重;三是高龄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又缺乏必要的照料,生活质量较低下。因此说老人最大的愿望也是最想得到的是社会和家庭的保障。
   
  家庭养老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既是老年人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为老年人提供物质保障和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的基础[2]。从结果中显示,高龄老人中69.58%处于丧偶状态,特别是女性更高达79.52%,从而使她们的生活满意度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说女性虽有生存优势,但无健康优势。丧偶和缺乏家庭照料在感情上的打击、单身的孤独、生活上的缺乏相互照顾,都会造成生活质量的下降,进而影响健康[3]。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生活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完全寄希望子女都是与现代经济发展形势不相容的,因此建立健全并完善社区服务事业,以居委或村为单位,就近对老人提供各种急需服务和帮助包括日间托老所,既便于老人往返,也减轻年轻一代照顾老人的负担。依托社会服务基础上的居家养老、其中对不同人群又采取政府全部或部分“买单”支持居家养老的模式,是解决老有所养的一种方式。
   
  Torrance[4]认为人的寿命由两个重要部分组成:生命数量和生命质量。数量是生存时间的长短,质量是指生命过程中的健康状况如何[5]。因此,用生命质量评价老年人的健康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是适应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和现代健康观需要的新一代健康指标[6]。尽管目前老年事业在不断发展中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毕竟面对的是“未富先老”和“跑步进入老龄化”的现实,有很多很现实的问题还受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严重制约,有的仅仅在为老年人治疗疾病问题上研究探讨和操作的多,而忽视整个老年人群的健康促进,而健康维护的忽略正是影响生命质量重要根源之一。虽然目前以村和居委为单位设置老年活动室,但是因缺乏引导和指导,没能真正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应该注重以健康教育、文体、娱乐等综合性形式为主,并与其他各项干预措施相结合,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引导他们排除寂寞、孤独,从而延长寿命,更主要的是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于普林,杨超无,何慧德.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内容及评价标准建议[草案].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6,15(5):320.

  2  徐涛,姜宝法,孙玉卫,等.深圳市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3,20(4):287.

  3  孟卫平,张镜源,林光辉,等.老年人生活满意与生存质量关系的探讨.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9(3):180-182.

  4  Torrance GW.J Chronic Dis,1987,40:593.

  5  John E.J Chronic Dis,1987,40:593.

  6  Kerin K,Teauber CM.An anging world international population reports.Washington DC: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93,92-95.

  (编辑:邓  锋)

  作者单位: 201411 上海,上海市奉贤区奉城医院

 

作者: 阮玉琦,王永斌,黄晓芸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