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年第5卷第9期

2%碘酊治疗口腔黏液腺囊肿的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口腔黏液腺囊肿,为口腔黏膜小唾液腺导管阻塞后分泌液潴留形成的浅表囊肿,是口腔科常见病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分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既给患者带来手术痛苦,也易使不愿配合的小儿患者造成治疗失败。笔者经过一段时间摸索和实践,采用2%碘酊非手术治疗方法,获得了满意疗效。1一般资料2000年以来,我院口腔科门诊接......

点击显示 收起

   口腔黏液腺囊肿,为口腔黏膜小唾液腺导管阻塞后分泌液潴留形成的浅表囊肿,是口腔科常见病之一。常发生于下唇黏膜,其次为颊黏膜及舌部。传统的治疗方法分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既给患者带来手术痛苦,也易使不愿配合的小儿患者造成治疗失败。笔者经过一段时间摸索和实践,采用2%碘酊非手术治疗方法,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以来,我院口腔科门诊接诊的黏液腺囊肿患者74例,男28例,女46例,年龄7~50岁。42例发生于下唇部,13例发生于颊黏膜,10例发生于舌腹,9例发生于口底。其中,初次就诊者62例,手术后复发者12例。囊肿直径0.5~1.0cm,无反复破损形成的硬结。

  1.2  治疗方法  (1)发生于下唇及颊黏膜者,常规消毒后,将装有9号针头空注射器,自囊肿周边黏膜刺入,经囊肿基底部深入囊腔,吸出囊液,然后留置针头,换上抽有2%碘酊的注射器,缓慢推注,将囊腔注满,一般约0.2~0.5ml。停留3min,再抽出碘酊即可。(2)发生于舌腹及口底黏膜者,用小剪刀将突起黏膜及囊肿彻底剪除,使其边缘与正常黏膜相平或微凹,用盐水棉球将溢出囊液沾尽,于暴露创面置2%碘酊棉球加压10min,至创面不出血,创缘收敛,创面呈皱纸状,涂金霉素眼膏1周即可。

    2  结果

  74例患者,有72例经1次治疗后痊愈,治愈率97.3%。有2例患者2周后复发,经2次碘酊处理而治愈。

    3  讨论

  口腔黏液腺囊肿,根据其病因及病理表现不同,分为潴留性囊肿及外渗性囊肿。前者是由于导管远端部分堵塞,尔后扩张形成有上皮衬里的囊肿;后者是导管或腺体腺泡破损,黏液外漏于组织间隙形成的无上皮衬里的囊肿。在黏液腺囊肿中,外渗性囊肿占80%以上,多由外伤引起。常规手术治疗时,易钳夹导管或刺伤腺泡组织,而使囊肿复发;对于小的囊肿手术创伤大;若为小儿患者常不易配合。因此,手术疗法有其局限性。

  本组病例采用非手术疗法,2%碘酊可破坏上皮细胞,使其失去分泌功能,并防止感染,有利于创面收敛。治疗中要防止针尖刺破囊壁而使治疗失败。因此,注射一定要轻柔,且注射要从囊肿的基底部刺入。本组2例患者,由于操作不当,注射时刺破了囊壁,碘酊未存留于囊腔内,致使囊肿2周后复发。

  发生于舌腹部黏液腺囊肿,注射时由于舌尖运动比较灵活,特别是儿童不易配合,治疗中容易刺破囊壁,造成治疗失败;口底部黏液腺囊肿,由于位置的关系,不易从囊肿基底部刺入囊腔,也易造成失败。为此,笔者反复多次摸索,将囊腔暴露,囊液引流,再用2%碘酊涂于患处,烧灼残存囊壁,使其收敛。经此方法治疗的囊肿均无复发。

  本组12例手术后复发的囊肿患者,均为外渗性黏液囊肿,直径不超过1cm,经碘酊治疗后无1例再次复发。可见,本法不但避免了患者手术的痛苦,而且适用性很强。加之费用低廉、操作简单,值得基层推广。

   作者单位: 434000 湖北荆州,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

   (编辑:若  木)

作者: 王军,曾凡龙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